规模化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逐渐提升,生猪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是哺乳仔猪因其生理特点,饲养管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严重的会造成死亡。哺乳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在生猪的各个生长阶段中是最高的,且引起仔猪死亡的原因比较复杂,本文详细分析了病因,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 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
不同的猪场,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差别很大,一般为1%~ 15%。在饲养管理混乱和母猪健康状况差的猪场,死亡率会更高。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母猪的原因,也有仔猪的因素,但饲养管理是最关键的因素。仔猪被压死、饿死和弱死占总死亡数的79%,死亡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疏忽和管理不当,因疾病感染而死亡的比例一般不高。
1.1 饲养管理不当
调查发现, 饿死的仔猪占总死亡数的17%~ 21%。如果初生仔猪体质较弱或者母猪分泌的乳汁不足,仔猪吃不到足够的乳汁,而管理人员又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就会导致仔猪弱小,严重的会死亡。仔猪出生后2 d 如果没有竞争到乳头,没有吸吮到初乳,那么就很容易死亡。其次,冻死也占一定的比例。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被毛少,皮下脂肪少,如果产房温度较低,就会导致仔猪感冒、腹泻,从而导致死亡。此外,一部分仔猪会因踩压而死,如果猪舍没有安装护仔栏或者母猪的母性不好,母猪在躺卧过程中很容易压死仔猪,采食期间也可能会踢伤或踩伤仔猪。
1.2 仔猪先天不足
仔猪初生重偏低,营养不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护理,很容易在出生3 d 内死亡。仔猪有畸形或先天性震颤麻痹等遗传性缺陷,也很容易死亡。
1.3 仔猪感染疾病
仔猪感染大肠杆菌、腹泻病毒和流感病毒后,非常容易死亡。仔猪在出生7 d 内很容易感染仔猪黄痢,出生10 d ~ 20 d 内很容易发生仔猪白痢,猪群中有一头发病,常会导致整窝发病,甚至整窝死亡。母猪配种前或妊娠期间预防免疫不到位,会导致仔猪一出生就带有病菌,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死胎或流产。
1.4 难产或者助产不当导致死亡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母猪分娩时间过长、脐带过早断裂、助产不当或者不及时以及催产药物使用错误等都可能会导致仔猪在分娩过程中死亡或者出生后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易生病而死亡。
2 降低仔猪死亡率的对策
2.1 做好母猪妊娠期的管理
在妊娠期,猪场要对母猪进行科学饲喂,根据胎儿的不同发育时期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营养原则,不仅要保障母猪的营养需要,更要保障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妊娠母猪要在固定栏单独饲养,以防出现争斗而导致流产或死胎。母猪在临产前7 d 要到产房中饲养,适应新环境。在母猪妊娠期,猪场要规范使用药物,不要滥用或使用禁用药物,以免对母猪和胎儿产生影响。
2.2 做好接产工作
分娩对仔猪和母猪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少应激,首先,要做好分娩的准备工作,产房要提前清理和消毒,控制好产房的温度和湿度。准备好分娩所用的器械、药品等。
第二,在母猪分娩过程中,要规范操作,动作不要粗暴,以免对胎儿和母猪的生殖器官造成损伤。如果出现难产,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助产,以免造成母仔双亡。母猪分娩后,要及时清除胎衣,清理垫草,换成新垫草。
清洗干净母猪的阴部和后躯,以免感染病菌。为了防止母猪出现便秘,分娩后可以饲喂麸皮汤。为了促进母猪泌乳,还可以把胎衣切碎煮汤饲喂母猪。
2.3 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
第一,仔猪出生后要让其在半小时内吃上初乳,以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根据仔猪体质的强弱固定好乳头,同时还要教会仔猪吸吮乳头,防止仔猪咬伤乳头。仔猪出生后的1 d ~ 3 d 要24 h 专人照看,防止压死、踩死的状况出现。行动不灵活的仔猪很容易被母猪压死。母性不好的母猪在采食的过程中可能会踩伤、踩死仔猪。
第二,如果母猪产后无乳或者泌乳量较少,母猪产后死亡,母猪所产的仔猪数量超过了母猪的乳头数,则要做好仔猪的寄养工作。
寄养时要根据仔猪的体重和出生日期等选好寄养母猪,寄养前在仔猪身上涂寄养母猪的胎液、乳汁等,以防仔猪被母猪咬死。
第三,做好仔猪的保健以及疾病预防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仔猪出生后10 d 内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要及时注射补铁剂进行预防。
第四,在仔猪5 ~ 7 日龄,要做好仔猪开食的训练工作,开食料要香甜可口,粒度适中。经过10 d 左右的训练,要让仔猪全部能够采食。到20 日龄,就可以补饲全价配合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