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猪病种类繁多复杂,老病未除,又添新病,疫病发展迅速,混合感染危害加剧,猪病治疗无效现象也逐年增加,对养殖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养殖场在猪的饲养过程中一旦发现猪只生病,就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将危害降到最低,但有的养殖户对猪病不太了解,诊断认识不足,平时也没有进行抗体检测,或者有些猪病在发病前症状不明显,导致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疫病很难控制,这样就会为了治疗要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治疗效果也不会太理想,还有治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要重视,不然也会导致治疗效果差等。
一、重治轻养
猪场平时饲养管理不规范,对于本地流行性传染病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对猪病的防治停留在治疗的层次上,殊不知有些猪病即使是再好的兽医也治不好无药可治,但有些猪病是可以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就能避免的;猪发病后再治,加大了治疗成本和诊断难度,也增加了医药费用;另外如果对一些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的疾病往往都会忽视,但这些慢性疾病虽然不会引起死亡,但大大影响了饲料的回报率,抑制了猪的生长发育。
现代养猪场应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而这个养除了营养外,还包含饲养环境等,给猪提供符合自身阶段所需营养的饲料,或者根据饲养的过程中针对疾病的多发季节在饲料中拌入药物来进行疾病的预防,配合疫苗注射,来增加对病原微生物的杀伤力,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猪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了,患病的机率就会降低;给猪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中包含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水质等,猪舍内部干净整治,定期消毒,配套设施要完善,合理分群养殖。
二、诊断技术差
现在很多的兽医工作者缺乏必要的实验室诊断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能及时进行血清学及病原学诊断,虽然有些地区的畜牧兽医部门也做了一部分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但这些数据结果都没有及时的反馈到养殖户手中,基本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另外养殖户对实验室诊断认识不足,对猪病的症状了解不够,平时也不重视抗体检测,等猪有病时才临时抱佛脚,到实验室化验诊断;另外兽医出现误诊现象,由于时间的问题,等兽医赶到猪场时,见到的都是发病中后期的表现,很难观察到发病初期的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分析的结果过于片面,缺乏真实性,也会导致猪病的治疗无效。
养猪场要实时对猪只进行免疫监测,来避免猪病的治疗无效,检测重点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流行性疾病,例如:猪瘟、伪狂犬病等,保证每年对猪群进行2次的病原检测,制定合理的猪场防疫计划,掌握猪群抗体的变化曲线,确定合适的免疫时间,免疫过早,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免疫过晚,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三、治疗疗程不够
治疗过程中缺乏连续性,停药过早,这个现象对于一些散养户更普遍,有一些养殖户看到猪的病情好转以后就停止用药,病原在用药后被压制,但停止用药后,这些病原体又恢复了功能,而且危害比以前更大,实际上,任何的药物都有一个半衰期,当药物的浓度降低到不能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时候应该补充药物,否则,病原微生物在药物浓度降低或没有的情况下会继续繁殖生长,逐渐会产生耐药性,当第二次复发时,治疗难度系数增加。
在治疗过程中规范用药,按照药物自身特性、作用机理、用药方法、疗程时间来合理用药,严格按照药物疗程来进行治疗,有条件的猪场,应先进行药敏试验,结合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兽药,没有条件的猪场,可选用不常使用或者还没有用过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四、药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猪生病的特殊时期,本来采食量就下降,再加上药物本身的苦味等,如果只是把药物拌入饲料或者饮水中,难免会影响猪只对药物的摄入量,导致猪体内的药物剂量达不到治疗浓度,导致猪病治疗无效。另外如果用药量不足,造成用药时间延长,就会使病原产生抗药性,加重了治疗难度;有的频繁换药,不考虑药物的禁忌,造成药效降低,副作用增加,也会导致猪病治疗无效。
所以给药途径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是不同的,在实际的用药过程中,要根据病猪的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整体来讲,药效的发挥程度,静脉注射最快,肌肉注射次之,皮下注射再次之,口服给药最慢,所以在实际的给药过程中,可根据猪疾病的发病程度来决定,例外,肠道感染问题,口服给药是最快的,体外寄生虫,皮肤给药最快,还是要根据病情来决定,保证药物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