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场管理混乱
一些猪场自身设计不合理,在饲养过程中将母猪以及保育猪混在一起;硬件设施较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鞭打或者喝斥生猪;没有为生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例如冬季为了保温加大饲养密度同时封闭门窗,导致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增高进而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而夏季缺乏有效的降暑措施导致猪只出现热应激等。
2 、疫苗免疫失败
如果天气骤变,或者猪只自身腹泻,病原微生物就极容易侵入到猪只的体内,进而导致其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使其免疫能力降低。如果在此时为猪只注射疫苗,一般会以失败而告终。此外,如果所选用的疫苗质量较差、兽医自身专业水平不高、在疫苗的注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都容易导致免疫失败,一旦感染了疾病常常出现治疗无效的情况。
3 、误诊
养殖场通常位置较为偏远,猪群患病以后,待猪病专家赶到猪场后,由于受到时间以及距离的限制,见到的一般都为病猪的中期或者后期表现,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病原分析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流行病学的检测,其分析结果往往较为片面,进而极容易因提供了不合理的治疗措施而导致治疗无效。
4 、滥用抗生素以及激素
当前,猪场各种疾病的发生通常是由几种病原的混合感染而引起,因而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选择广谱药品。很多兽医由于缺乏专业的职业训练,没有搞清楚药物的抗菌谱,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进行配伍用药,导致治疗效果适得其反;另有一些兽医以及养殖户治病心切,盲目加大用药剂量,不仅增加了生猪的肝肾负担,同时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进而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此外,激素类药物的大剂量使用,不仅会扰乱猪只体内的激素分泌,同时还会影响其后期的发情。
5 、不按疗程治疗
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省开支,猪只发病以后没有及时用药,导致最佳用药时间被错过;或者病情出现好转就停止用药,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治疗无效。
6 、使用药效较差的低价兽药
7 、温和型病例增多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以及养殖环境的不断变化,非典型病例的数量不断增多。一些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另有一些原来不被重视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因而,在对疫病进行防控的过程中,仅仅考虑较为常见的几种疾病,极有可能因无法确切诊断而导致治疗无效。
二、 应对策略
1 、加强饲养管理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应在猪场内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从而尽可能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针对长途运输以及天气变化等各种外在应激源,猪场应制定一个全面的转群计划,从而尽可能降低转群以及注射疫苗等各种应激源的刺激。
2 、提高消毒防范意识
应不断提高养殖户的消毒防范意识,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可以将酸碱消毒剂进行交替使用以防病原体变异或者产生抗药性,从而减少病原对猪群的入侵。针对各种传染病,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猪群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并进行观察,对可疑猪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对病猪进行有效治疗。
3 、规范用药
在兽药的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药物的作用机理、用途、使用方法以及疗程等,不仅要保证合理用药,在搭配其他药物时也要保证合理,严格按照使用疗程来进行治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来选择适当的药物。
4 、实时免疫监测
养猪场应将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流行性疾病作为检测重点。每年必须要对猪群进行2 次病原检测,在猪场内制定一个合理的防疫计划,结合猪群抗体的变化曲线确定适宜的免疫时间,以防因免疫过早或过晚影响免疫效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