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蓝耳病疫苗的选择
猪蓝耳病的基本防控理念是重点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HP-PRRSV),采取综合措施,稳定控制。稳定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切断HP-PRRSV在猪场的传播;科学的免疫管理,合理、科学的使用活疫苗以及免疫监测;合理的使用药物与保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控制细菌继发感染。控制猪蓝耳病的核心是稳定种猪群。
1.1
评估猪群PRRSV感染状态
通常将猪场PRRS感染状况分为以下四类(图1):
阴性猪场:是指没有感染PRRSV的猪场,也可以是感染PRRSV以后转阴的猪场。这类猪场生产性能良好,没有PRR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PRRSV抗体和抗原都是阴性。
稳定/不活动猪场:“稳定”是指种猪群没有病毒传播,但是母猪抗体阳性;“不活动”是指在断奶后猪群没有病毒循环,没有临床表现。稳定/不活动猪场种猪群曾经感染PRRSV(抗体阳性),但是没有排毒给断奶前仔猪,分娩、保育生产成绩也回到感染前的水平。
图1 蓝耳病感染猪场分类
不稳定猪场:是指近期经过急性爆发或者存在持续感染的猪场。在这类猪场,种猪群和断奶后猪群,有的甚至哺乳仔猪就出现临床症状和损失,有的在各生产阶段都出现PRRS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PRRSV抗原、抗体都是阳性。
猪场可以根据PRRSV抗体血清相来判断本身所处的PRRSV感染状态。免疫的猪群,可以通过分析各生产阶段的抗体S/P值及其离散度的变化,结合PRRSV抗原的检测来评估PRRSV是否活动和可能的活动阶段。
1.2
了解感染的优势毒株
对于我国猪群,仅评估PRRSV的感染状态是不够的,据了解我国猪群流行的PRRSV以美洲株为主,同时存在美洲株的4个谱系,而各个谱系之间的致病力有差别。猪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实验室相关检测评估本场流行株归属的毒株谱系及亚型,为选择合适的毒株疫苗提供参考。大多数情况下导致我国猪场不稳定的是美洲型(Ⅱ型)的第4亚群毒株。
图解:基于ORF5的遗传分析,将目前我国流行的PRRSV毒株主要分为4个谱系,分别为谱系1、谱系3、谱系5、谱系8。其中谱系1是近几年新传入中国的以NADC-30为代表的一类毒株,该毒株进入中国猪群后很快与本土毒株发生重组,衍生出NADC-30-like一系列毒株,都属于该谱系范畴。该谱系目前流行率有扩大趋势,目前流行率已超过20%;谱系3(图中显示的Novel Lineage)是主要在华南地区流行的以GM2、QYYZ等为代表的一类毒株,该毒株是由谱系5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HP-PRRSV)经过几轮重组和变异衍生而来,由于变化较大,已经独成一个谱系,该类毒株致病力强,流行率有扩大的趋势。谱系5是指以VR-2332为代表的一类毒株,在我国流行率很低,不超过5%。该毒株与目前流行毒株的遗传差异性较大,交叉保护性不佳。谱系8是当前中国流行的主要毒株,包括三个亚型,第一亚型是以JX-A1株、HuN4株、TJ株为代表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HP-PRRSV),该亚型目前是主要流行毒株,也是危害最大的毒株,根据硕腾实验室的检测数据,目前流行率66%。第二个亚型是以HB-1等为代表的一类毒株,该类毒株是我国经典株向变异株变异过程中的一类过渡毒株,在我国的流行率不高。第三个亚群是以Ch-1a为代表的一类毒株,该毒株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毒株。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常常将谱系5也称为经典毒株,但是这两种是完全不一样的,统称经典毒株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2 猪蓝耳病疫苗的合理使用
2.1
免疫方式和时间
免疫方式和时间取决于猪群的感染状态、生产阶段、免疫目的以及生物安全、饲养管理水平、周围环境等。
首先,确定是否免疫。阴性猪场和稳定/不活动猪场,如果生物安全没有漏洞,能够阻止不同病原传播途径引进PRRSV,猪群可以不做PRRSV疫苗免疫;但如果周边环境复杂,生物安全存在隐患的猪场,可以考虑免疫,特别是对种猪群接种灭活苗;而对于稳定/活动猪场和不稳定猪场,因为存在病毒传播,则应该考虑弱毒活疫苗免疫。
其次,确定采用何种毒株疫苗免疫。运用何种毒株的弱毒疫苗免疫应基于本场主要流行毒株。目前我国猪群感染的PRRSV是以亚群4的变异毒株为主,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以美洲型亚群4(变异毒株)为种毒的疫苗。
最后,确定如何免疫。主要取决于猪群的感染状况和免疫目的,对稳定/活动猪场和不稳定猪场,因为猪群存在PRRSV病毒循环,如果不能通过生物安全、生产流程的控制来杜绝病毒的循环,则应该通过免疫PRRSV疫苗来建立群体免疫力和减少猪群的病毒循环。
2.2
母猪
阴性场和稳定/不活动猪场:如果生物安全良好,可以不免疫;建议尽量通过生物安全控制PRRSV进入猪群。
稳定/活动猪场:母猪可在妊娠30~80d内免疫,或每3~4个月免疫一次。
不稳定猪场:因为病毒在母猪群循环,所以尽快稳定母猪群是整个猪群稳定的基础。可对所有的母猪采用“一刀切”免疫,以使全部母猪在短期内获得比较整齐的免疫力,并尽快减少母猪群的排毒,30d后再免疫一次。如果能够同时配合至少60d的种猪封群(即不引进后备种猪),则会因为种猪群缺少易感猪,原来循环的病毒会消失,种猪群会尽快稳定。这种情况下,因为种猪处于不同的感染状态,处于感染潜伏期的妊娠母猪,有可能出现流产、死胎问题,但这有利于整个母猪群的尽快稳定,甚至整个猪群的稳定。免疫前后配合20%“替米考星”保健,将会使免疫取得更好的效果。
2.3
生长猪
阴性场和稳定/不活动猪场:如果生物安全到位,可以不免疫。
稳定/活动猪场:可以根据本场病毒活动的生产阶段制定免疫程序,建议在猪群感染的前4W免疫一次。
不稳定猪场:因为母猪的免疫力参差不齐,有的母猪在产房排毒,甚至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使产房仔猪过早接触到病毒。在大体稳定场,可以在出生后1~3日龄滴鼻免疫,同时注射长效抗生素以减少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的损失;在爆发场,可以全群免疫,同时注射长效抗生素,育肥猪可以在免疫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20%“替米考星”。因为PRRSV疫苗免疫力上升较慢,生产上会有一定的损失,但是会尽快减少病毒扩散和循环,从而有利于尽快控制,如果同时辅以保育猪或育肥猪的部分减群或生长猪封群、严格控制猪群流动等会稳定得更快。
2.4
后备母猪
对于稳定/不活动场、稳定/活动场、不稳定场的后备母猪都必须进行常规免疫,应该在进入种猪群配种之前42d完成2次免疫,两次免疫间隔4W。这相对于使用病料、血清等对后备母猪驯化要更安全、确实。
基于猪场本身的诊断结果,实施猪场个性化的免疫程序很重要。免疫方式和时间,受生产者的目的影响,如果生产者的目标是清除PRRSV,则最终应停止PRRSV疫苗的免疫。
3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