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养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规模化养猪场被建设起来。但由于规模化养猪场中的猪只多、养殖密度大, 一旦发生疫病就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传染, 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 养殖从业人员要积极了解各种常见猪病的流行特点, 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从而确保养殖业的顺利发展。
1.1 猪瘟的流行特点
猪瘟是目前生猪规模化养殖中威胁最大的疫病之一, 将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 在高度接触时容易传染。在规模化养殖中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通常情况下, 猪瘟病毒的低毒力株往往仅能造成猪只的隐性感染, 但若妊娠期母猪感染时, 则可能引发带毒母猪综合症, 带病母猪往往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萎靡等情况, 同时病毒会借母体入侵猪胎, 造成母猪流产、死胎等问题。
1.2 猪圆环病毒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也是当下较常见的一种猪病。据不完全统计, 猪圆环病毒Ⅱ型致使猪只发病率可达60%, 且在病情的爆发阶段, 其死亡率几乎超过四成。目前, 规模化养殖场中的此类疾病, 多表现为猪圆环病毒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混合感染, 并引发猪只的继发性或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 对仔猪的威胁更为严重。
1.3 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猪蓝耳病, 也被称之为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此病多发于妊娠期母猪和仔猪中, 引起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呼吸系统疾病。猪蓝耳病的流行症状与猪狂犬病、流感、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以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相似, 因此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导致治疗工作更加复杂。同时, 猪蓝耳病也常与其他猪流行病混合感染, 其中, 猪瘟是其最重要的继发感染疾病。据不完全统计, 育龄五到十三周的猪只, 其病发死亡多, 大多是由圆环病毒Ⅱ型以及蓝耳病所造成。另外, 在猪蓝耳病的流行期间, 还可能造成猪只的多种细菌感染问题, 引发乳猪及断乳仔猪的死亡。
1.4 猪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规模化养猪场中寄生虫病的发生, 多是因引进外来猪所引起的。蛔虫和疥螨是其中最常见的寄生虫, 寄生虫病对猪群的影响较为缓慢。在所有寄生虫病中, 除了球虫病以外, 其他寄生虫病的致死率都不高, 多数猪群仅成为寄生虫病的携带猪, 感染呈阴性, 发病期间也通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因此, 寄生虫病的发现较为不易。
1.5 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点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附红细胞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 在猪只的发病期间, 病猪通常会出现黄疸、发热、厌食、耳尖、贫血及下腹淤血等症状。此病具有较强的发病率和较高的致死率。昆虫传播是附红细胞体病的最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其他如注射、人工授精等, 也能引起此病的传染。
2.1 做好规模化养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在规模化养猪场中, 许多疾病对抵抗力较弱的猪只危害更大, 并在其传播过程中造成猪群整体健康水平的降低。为了促进猪只抵抗力的提高,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养殖场在饲养过程中, 要选用优质饲料, 并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中草药等, 促进猪只抵抗力的提高, 强化对疾病的预防。同时, 确保猪舍、保育舍、育成舍等区域卫生消毒工作, 并实现“全进全出”的养殖策略, 对新建猪场可实施多点饲养模式。
2.2 建立健全科学养殖及综合防控体系
首先, 积极鼓励规模化养殖场开展科学养殖, 提倡建立生态型养猪场, 并进行立体化养殖。如, 在立体化养殖中, 对猪只的粪便进行沼气发电, 再将残渣污水等处理后用于肥田, 这样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猪只的养殖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养殖成本降低。其次, 建立综合化的疾病防控体系, 通过强化管理, 养殖人员要积极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学习, 同时建养猪自由诊疗设施, 在猪场出现疫病之时使猪群得到快速有效的防治。
2.3 强化猪场的免疫预防工作
在规模化养殖管理过程中, 为防止猪流行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相关工作人员需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方案, 结合区域内的猪病流行情况进行免疫接种, 特别是一些常见疾病, 如猪瘟、细小病毒病、猪口蹄疫、猪伪狂犬病及猪蓝耳病等疾病, 应作为必选项进行免疫接种, 而其他诸如猪水肿病、猪丹毒、猪链球菌等,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接种。猪群在整个免疫接种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点:一, 在注射疫苗前后的两到三天, 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一些电解多维等, 从而避免猪群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二, 在对猪群进行免疫工作前, 首先对每只猪进行健康检查, 对病毒携带猪及病猪, 应暂缓免疫;三, 在注射疫苗前后的两到三天避免猪群的抗细菌病毒类药物的喂服, 且在疫苗注射后一周左右, 不应再注射其他疫苗, 以免对免疫效果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四, 疫苗在开封稀释后, 需在当天用完。针对油剂疫苗需先待疫苗恢复常温后再行注射, 从而降低猪只发生应激反应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