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理解剖学方法 猪场淘汰猪、死猪、流产胎儿和死胎等,日常进行剖检可发现一些病变,对。 病变进行分析判定,可反映猪群的饲养管理、营养情况。对一些疾病可提供一些早期预防措施,特别是对营养代谢病、寄生虫病,都可提供监测诊断结论。此外,可到屠宰场进行观察出售育肥猪。
3.血液学监测和诊断 用常规方法经常有选择地对分娩母猪、哺乳母猪、病猪作血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总数,血红素含量,白细胞分类,测定血清钙、磷、锌、硒,对传染病特别是对营养代谢病监测起到心中有数事半功倍的作用。
4.细菌培养和药敏 对仔猪下痢,每半年做一次细菌培养和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都可针对性地用药。这样可以提高疗效,节约用药。
5.免疫学诊断技术 应用各种方法检验抗原和抗体,病毒性疾病有猪瘟、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繁殖呼吸综合征、乙型脑炎和猪细小病毒等。细菌性疾病有猪丹毒、猪肺疫、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痢疾、气喘病、布病、衣原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病有猪旋毛虫、囊虫和弓形虫病等疾病。
五、传染病控制
猪传染病的流行必须有传染源、传染途径、感猪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依此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但目前我国一般猪场还达不到标准化猪场防疫水平,要采取制定防疫制度、疫病监测、免疫接种等手段,控制猪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各种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的流行疫病,制定出本场的免疫程序。传染病免疫程序:用免疫学监测的方法,在确定猪群的免疫状态基础上,选定疫苗种类,制定免疫时间、免疫日龄、免疫次数和免疫剂量等,特别对猪瘟应制定出既能抵抗猪瘟临床感染又能防止亚临床感染和阻止强毒在体内复钵醉秒毒的措施。战略上控制病毒性传染病为重点,战术上认真对待出现的每种疾病(见传染病篇)。
六、 寄生虫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