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种猪 > 种猪资讯 > 种猪企业 > 正文

堪称教科书!这个场从200头母猪到5000头,经历了什么?(上)

来源:扬翔科学养猪服务 2020-06-30 08:50:02| 查看:

  写在前面
  
  把父母操持的200头母猪场发展成为今天近4000头规模的农牧公司,广西马志农牧的老板马干科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养猪新手到经营发展目标明确的公司负责人,他有“野心”、会思考、善学习、肯放权···真正把养猪场当成了企业在经营,除了自身具备一些优秀的品质外,更重要的是经过近6年的磨合与并肩奋斗,他拥有了一支合作默契的技术服务团队,帮助他不断拓宽养猪事业道路,本公众号将通过(上)(下)两部分内容,来为您详细讲述马志农牧的发展历程。
 

  
(广西扶绥马志农牧有限公司大门)
  
  01
  
  迈出猪场“企业化”发展第一步

  
  2008年,23岁的马干科从大学校园步入社会,在外面“晃悠”半年后,他选择回家和父母养猪,理由很简单:“感觉外面的花花世界不适合性格内敛的自己”。
  
  马干科的父母当时经营有一个200头规模的母猪场,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也算是家里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跟父母商量过后,他决定先从最基础的饲养员做起。
  
  “第一年,父母给了几百头肥猪让我练一下手,当时养猪不讲究太多技术,我找了一个山洞就开干了”,去山洞里养猪的新鲜事儿,还让马干科在当地出名了,如今当地人谈起“在山洞养猪那个人”,都知道是他。
  
  养了两批肥猪之后,马干科开始接受新的“挑战”——独立管理母猪场。养母猪对于技术要求和生产管理要求都更高,但他也没多想,在父母的场旁边圈了块地,就养起了30头母猪。
  
  但这次,养起来没那么顺利了。
  
  “养母猪复杂多了,虽然有父母帮带,但后备母猪配种、初生仔猪的管理等这些都是难题,是技术活儿”,尽管这个过程有困难,但也让他在历练中成长了不少。
  
(马干科近照)
  
  虽然多年来父母辛辛苦苦经营着猪场,规模也从一开始的30头发展到了200头,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生产成绩不容易提升,规模也难以继续扩大,一直在原地踏步,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2010年。
  
  2011年,一直是猪场经营“主力”的母亲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提前离开养猪一线,26岁的马干科全面接手了猪场的经营管理,虽然一直是父母传帮带,但在猪场未来发展这件事情上,他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我经常出去参加一些行业会议,向大规模场的管理者请教学习,三番五次之后,我把猪场的定位想清楚了,要做大,要朝企业化方向经营”,2012年,他到工商局注册认证了“广西马志农牧有限公司”,正式迈出了猪场企业化经营的第一步。
  
  相比起原来的“马志猪场”,“马志农牧”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却截然不同。
  
  02
  
  “一个人的公司”

  
  公司成立之后,马干科一心想着把猪场规模再扩大一些,但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体系让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非常艰难。
  
  他既要操持猪场的生产管理,也要包揽公司的财务、采购、人事等系列工作,虽然忙的时候家人也能搭把手,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得一个人兼顾公司所有的大小事。
  
  最让他头疼的还是猪场的生产水平一直上不去,这也是继续扩大规模的最大阻力。
  
  为了提升生产成绩,马干科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做了很多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全新尝试。
  
(马志农牧母猪舍近照)
  
  比如在2011年他就开始尝试进行猪人工授精,人工采集自家公猪精液去给母猪配种,这样的做法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风险非常高的操作,配不上种的概率要比本交高。
  
  尽管和父母观念不一致,但在猪人工授精这件事上,马干科没有动摇过立场。
  
  在发现自己技术水平不够之后,他专门聘请了一个配种技术员回来负责这项工作,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专业事让专业人干”这样的理念被逐步应用起来,配种水平的改善,让他更坚定了寻求外部专业技术力量支持的想法。
  
  2012年,他又陆续聘请了2-3个技术员负责猪场的生产管理工作,但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等又成为了新的难题,“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人,来半年又不干了,对猪场生产影响非常大”。
  
  前前后后,马干科共花了2年时间去寻找一个符合自己预期的服务团队,在此期间,他也曾尝试着与一些大型饲料企业洽谈团队式合作,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技术服务指导,带领自己走出当时的发展困境。
  

 
(马志农牧猪场近期航拍图)
  
  但合作一段时间后,马干科发现他们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责任感都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对于这样的结果,他心里早有准备,因为这与当时行业大环境不无关系。
  
  “当时的情况是,你用了一家公司的饲料,就会顺带派几个技术员过来指导猪场生产,这种合作模式下,技术员的责任心往往是不够的,猪场生产成绩不与其工作考核直接挂钩,很难有提升”,对服务养猪的高要求,一度让他难以找到理想的合作公司。
  
  就这样,马干科一边寻找外部的服务团队,一边尝试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但一顿“折腾”过后,理想的外部服务团队没找到,内部的力量也没培养起来,猪场的规模一直没发展上去,到了2014年上半年,还是维持在原来的水平。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母猪 增多 经历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