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 年 5 月,永安某散养户的 14 头后备母猪发病,表现为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持续高热达 40 ℃,阴户红肿,阴道呈潮红肿胀状,部分患猪皮肤苍白,呕吐,腹泻,头颈部皮肤表面布满针尖状出血点,注射磺胺类药物、青霉素类等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停药后又复发。经检查确诊为猪霉玉米中毒继发猪附红细胞体病,最后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疫情得以控制。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夏、秋和雨水较多的季节。气候恶劣、饲养管理不善、疾病等因素均能导致病情加重、疫情传播面积扩大。当猪食用了含有霉玉米的饲料时,易引起肺、肝、肾等器官发生病变,导致猪体抵抗力下降,易继发感染内源性疾病(如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现将一起猪霉玉米中毒继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14 年 5 月,永安某散养户的 14 头后备母猪发病,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持续高热达 40 ℃,阴户红肿,阴道潮红肿胀,部分患猪皮肤苍白,呕吐,腹泻,头颈部皮肤表面布满针尖状出血点,注射磺胺类药物、青霉素类等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停药后又复发。
二、流行病学调查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地区未发生类似流行性传染病,其他养殖户的猪也未见有相关类似明显症状。该猪群的疫苗和用药情况均未见异常。这 14 头后备猪均按常规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疫苗,如猪伪狂犬病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和猪瘟疫苗等。该猪场周边杂草丛生,因最近气候变化异常,雨水多,猪栏外排水沟积水严重,玉米有霉变。
三、实验室检查
3.1 鲜血压片镜检
取患猪耳静脉血于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在 400~600 倍显微镜或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呈锯齿状、星状等不规则形态,有大量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虫体,虫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
3.2 细菌分离培养
取疑似污染饲料, 0.1% 升汞溶液消毒 1 min ,经灭菌水冲洗后无菌接种于加有抗生素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改良察氏培养基( Czapek ), 28 ℃培养 72~96 h 。可见培养基上长有白色绒丝状物。取培养物涂片,乳酸酚棉蓝染色镜检,可见明显的分隔菌丝和孢子。
3.3 毒素测定
将可疑污染饲料送往福建省农产品检测中心,对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呕吐毒素等毒素进行检测,结果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为阳性。
四、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霉玉米中毒后继发猪附红细胞体病。
五、治疗
对已经发病不采食的猪,每千克体重分点肌肉注射科特壮( 10% 布他磷) 1 mL 、长效制菌磺( 10% 磺胺间甲氧嘧啶) 0.1 mL 。立即停喂霉变饲料,改用新鲜全价日粮饲喂,增加饮水,同时加强饲养管理。饮水和饲料中添加大量葡萄糖、维生素 C 和强力拜固舒(氨基酸复合维生素)等保肝护肾。同时,每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蒙脱石粉) 2 kg 、 10% 强力霉素预混剂 2 kg ,连用 7 d 后,猪群症状缓解,逐渐恢复。
六、分析与讨论
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猪和隐性感染猪,耐过猪可长期携带该病原。在有应激因素存在时,如饲养管理不良、营养不良、气温突变、并发其他疾病等,可引起血液中附红细胞体数量增加,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而发病。猪附红细胞体可通过接触、血源、交配、垂直及媒介昆虫(如蚊子)叮咬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在流行季节要做好除草灭蚊、清理积水等工作,同时减少应激因素,定期投药进行预防。
2 )我市今年上半年雨季较往年持续时间长,空气湿度较大,易导致饲料遭受霉菌污染。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 300 多种。临床上,常见的饲料霉变引起的中毒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F2 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伏马毒素 / 烟曲霉毒素等。其中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类物质活性的毒素,青年母猪对之最为敏感,可导致
小母猪提前发情,外阴部水肿、脱垂和早熟性乳房发育。至今,霉玉米中毒尚无特效药治疗,据报道使用蒲公英 1 000 g 、鱼腥草 750 g 、金银花 500 g 、黄精400 g 和板蓝根 250 g 混合蒸馏自制的抗霉灵注射液(其注射液中每毫升含中药 2 g ),按每千克体重0.5~1 mL ,早晚各肌注 1 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3 )禁止使用霉变的玉米做饲料,同时要注意保持饲料仓库的干燥通风。在湿度较高的季节和雨季可按照一定比例添加脱霉剂,并注意在饲料中添加多维进行补充,季节变换时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增强猪群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