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霉菌毒素中毒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霉菌对生长条件要求不严格,当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合时,很容易在饲料中生长。猪霉菌毒素中毒后对生猪生产性能影响很大,容易导致继发感染,霉菌毒素中毒的猪群经常出现小病不断的情况。
一、霉菌特点
霉菌属于真菌类生物体,可形成分枝状的菌丝而不断繁殖,繁殖过程中可产生毒素,对人和动物有毒性作用。霉菌培养较容易,一般营养琼脂平板上都能生长,菌落较大,大部分种类都有菌丝,菌丝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生长在空气中叫气生菌丝,具有产生孢子、繁殖并传播后代的作用;另一部分深入培养基内部叫营养菌丝,有吸收和利用营养的作用。霉菌孢子重量轻,易漂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四处扩散,当遇到合适的营养基质和生长调节时便快速生长繁殖。养殖场中库存的玉米、小麦、豆粕、麸皮和成品饲料等,都是营养非常丰富的基质,当温度和湿度达到条件时霉菌便快速扎根繁殖,造成霉变。
二、霉菌的危害
(1)霉菌毒素急性中毒。霉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不断产生代谢物质,其中部分代谢物对机体有害,叫作霉菌毒素。据不完全统计,霉菌能够产生的毒素有300种以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等,这些毒素可以造成细胞坏死、功能减退和机体调节功能紊乱,直接威胁猪的生产性能和生命健康。
(2)营养降低。饲料及原料被霉菌污染后,其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被利用,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比如维生素类,维生素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特定的生理功能,根据动物品种及饲养阶段,在饲料中添加科学配比量的维生素供畜禽生长发育,但维生素在制料过程中,高温会损失一部分,颗粒料制成之后表面会被空气氧化一部分,后期储存过程中霉菌再利用一部分,最终进入动物体内时造成维生素相对缺乏,故很多养殖场会不定期额外补充电解多维。这些因素中,霉菌造成的损失占比较大。除了维生素外,霉菌的生长也会造成其他营养成分被利用,造成饲料营养价值降低。
(3)生产性能下降。霉菌中的很多毒素,除了可以导致急性中毒外,很多影响是慢性和潜在性的,虽然临床上看不出发病征兆,但猪群整体生产能力下降,如料肉比增加,产仔率降低,返情率升高等。霉菌毒素超标的饲料对消化道的黏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造成营养成分吸收不完全,饲料利用率下降,出栏时间延长。
(4)亚健康状态。除了上述危害外,霉菌毒素超标的饲料被猪食用后,虽然看上去猪群整体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和正常猪群相比,整体活跃度差,有泪斑的猪比例高,抗应激能力下降,猪群小病不断。有些霉菌毒素可以使猪免疫系统长期受到抑制,对疫苗的反应变差,抗体产生慢,周期延长,血清含量整体偏低,很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整体上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预防
猪霉菌毒素中毒临床上很常见,主要为饲料霉变导致的中毒。饲料霉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1)饲料原料水分超标。一些规模小、管理差的饲料厂,生产饲料时对原料水分把控不严,或是明知水分超标但缺少相关烘干设备,导致成品料不合格,为了逐利直接投放市场销售。这种情况在玉米收获季节非常常见,新鲜玉米水分高,脱水产能受限,很多饲料企业冒险生产销售,导致后期饲料储存困难,容易发霉。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从正规的大型饲料厂家进料,每批饲料都必须确保有合格证明再允许入库,杜绝购买无相关生产资质企业的饲料。如果为自配料,则必须确保玉米完全晒干后使用,最好当天打完料当天饲喂完。
(2)运输和储存过程受潮。成品料检验合格出库后,需要经过运输到达经销商或养殖场暂时储存运输过程中如遇到下雨天气,或储存期间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很容易滋生霉菌。相关人员必须学会正确的运输和储存饲料技巧,将饲料堆放在通风、干燥阴凉、避雨的地方,每垛饲料不能太多,垛与垛之间要有通风间隙,底部离地面至少10cm以上的通风距离,定期取样检查霉变情况等预防饲料发霉。
(3)料槽残留料发霉。料槽壁上残留的饲料长时间不清理而导致发霉,残留位置主要集中在猪难以触及的死角,尤其在夏季,气温较高,短时间内就可滋生霉菌。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定期对料槽进行洗刷,夏季加大洗刷频率,将死角残留的饲料和霉菌斑彻底清理
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