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成生物遇上中原粮仓,会碰撞出怎样的产业火花?日前,“生物智造·豫见未来——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在河南南阳召开。
这场大会由牧原实验室、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主办,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陈立、清华大学教授陈国强等四十余位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合成生物技术在未来食品、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领域的产业化路径。
大会上,南阳市委书记王智慧致辞并发布《南阳市抢抓发展机遇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行动计划》。据悉,该行动计划布局未来食品、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生物制造前沿领域,以“生物制造+”模式重塑产业格局,为南阳冲刺千亿级生物制造产业规模,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提供行动指南。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近年来备受关注,甚至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这一技术赛道采用工程化的设计理念,对生物体遗传物质进行设计、改造乃至全新合成,从而打破物种界限,创造人工生命体。作为河南省的农业大市,南阳市年产生物质原料超3000万吨,农作物秸秆超1000万吨,生猪、牛、羊出栏量超1000万头,这一得天独厚的生物质原料优势,为生物制造及能源转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目前,牧原集团与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牧元安粮合成氨基酸项目工厂已试生产,项目一期年产能3万吨,生产生物合成异亮氨酸等产品,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低豆粕日粮”绿色解决方案。
“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小品种氨基酸,可以节省千万吨级的大豆进口,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大会上表示,合成生物在养殖行业的应用是很小的一部分,未来在材料方面、农业科技方面,食品、医药健康等方面前景无限。
牧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助力南阳搭建生物制造产业“政-产-研-资”多维协同平台,以前瞻布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南阳、河南乃至全国生物制造产业迈向新高度。
这场大会由牧原实验室、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主办,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陈立、清华大学教授陈国强等四十余位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合成生物技术在未来食品、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领域的产业化路径。
大会上,南阳市委书记王智慧致辞并发布《南阳市抢抓发展机遇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行动计划》。据悉,该行动计划布局未来食品、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生物制造前沿领域,以“生物制造+”模式重塑产业格局,为南阳冲刺千亿级生物制造产业规模,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提供行动指南。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近年来备受关注,甚至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这一技术赛道采用工程化的设计理念,对生物体遗传物质进行设计、改造乃至全新合成,从而打破物种界限,创造人工生命体。作为河南省的农业大市,南阳市年产生物质原料超3000万吨,农作物秸秆超1000万吨,生猪、牛、羊出栏量超1000万头,这一得天独厚的生物质原料优势,为生物制造及能源转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目前,牧原集团与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牧元安粮合成氨基酸项目工厂已试生产,项目一期年产能3万吨,生产生物合成异亮氨酸等产品,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低豆粕日粮”绿色解决方案。
“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小品种氨基酸,可以节省千万吨级的大豆进口,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大会上表示,合成生物在养殖行业的应用是很小的一部分,未来在材料方面、农业科技方面,食品、医药健康等方面前景无限。
牧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助力南阳搭建生物制造产业“政-产-研-资”多维协同平台,以前瞻布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南阳、河南乃至全国生物制造产业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