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问题年年提,但年年有猪场抱着侥幸心理“中招”。近期,江西、黑龙江、山西、湖北、湖南、福建等多地在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排查,重拳出击、督促整改。
多地开展养殖污染防治排查
3月份,福建泉州罗溪镇垵内村消厝的村民反映邻居猪场污染环境的问题,经核实,被举报地点位于畜禽可养区,涉事养殖场的经营者现有铁皮搭盖简易猪舍2幢,存栏生猪约100头,鸡鸭约100羽,距离最近居民点约50米,配套有沼气池30立方米,未配套储液池、消纳管道以及封闭式阳光棚储粪间,采用人工清粪和水冲结合方式进行猪舍清洗,粪污经沼气池处理后,沼液排放至附近山地。
该养殖场为规模以下养殖场,已下达整改通知,完善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增加配套30立方米以上沼气池、105立方米以上储液池,及37亩以上消纳地,若不能限期完成整改,逐步减栏直至停止养殖。
4月9日,江西崇仁县郭圩乡有村民反映一生猪养殖场“挖沟渠排污”,经查该养殖场为中小型规模,排污点在山林。虽采用备案的“消纳+转运”方式处理粪水,但消纳设施简陋,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目前,该养殖场已被责令整改,周边土壤已取样检测,结论待出;
4月15日至16日,黑龙江省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以“四不两直”方式,赴齐齐哈尔市部分县(区)暗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况。他强调,要持续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大监督监管力度,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反弹回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月12日,为切实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工作,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山西省高台县巷道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近日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场(户)进行了畜禽粪污专项检查。
据华南环境快讯消息,曝光多起猪场偷排屡禁不止事件。例如,2025年4月,调查人员重返湖南某占地8000平方米的规模化养猪场,黑色防渗膜下暗藏的排污玄机再度浮现——直径扩大十倍的消防软管仍在向土地倾注污粪污废。
新一轮环保政策细化到噪声和粉尘
近年来,随着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类环保举措接连推出,像环境税的征收、停工令的下达、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等举措都在稳步实施。且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改变,环保要求也在变得更加严格。
2001年起,国家颁布实施了《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2015年,《环境保护法》正式落地执行,进一步强化了环保监管体系;2022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环土壤〔2022〕8号文件《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制定修订畜禽养殖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的工作要求。
上述只是宏观政策层面的整改要求,针对不同养殖规模而言,也存在着区别。对于规模猪场而言,环保政策开始细化到噪声和粉尘控制难题。
此前猪场环保检测中,粪污与臭气处理是主要项目。目前,国内多数地区猪场臭气排放限值为70无量纲,而广东、上海等地标准更严,为20无量纲。有组织源排放标准相对宽松,是无组织源的千倍以上。因此,集中处理粪污区及猪舍的臭气更具成本优势。
与污水一样,各地对猪场臭气的排放规范也趋向更严格化,2024年10月《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畜产品》国家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正更加积极地推动畜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除了粪、水、气要求,新一轮环保新政,还有噪声和粉尘控制难题。2024年10月,广东云浮一大型母猪繁育基地因夜间噪声超标被罚2万元,这也侧面反映了,环保政策的不断升级。
同时,猪场粉尘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饲料加工、排泄物清理等环节易产生粉尘,不仅危害猪群健康,还可能影响周边居民。按国家标准,猪场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为5mg/m³,环保监管日益严格,养殖业需加强噪声与粉尘治理,以符合政策要求。(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