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虽然集团猪企已放慢育肥产能的扩产脚步,但此前布局的屠宰产能已经开始逐渐投入使用,部分猪企仍有扩产计划。统计发现,不少猪企的屠宰业务实际上还在亏损,那为什么还要持续加强这一业务?
布局屠宰端意愿大,利用率有待提高
本网统计了部分猪企的屠宰业务产能情况。整体来看,各企业间产能利用率差距较大,其中新希望、神农、天康已实现60%以上的利用率。
具体来看,牧原股份表示2024年公司屠宰生猪1252.44万头,总体产能利用率在43%左右,不过到当年11月时产能利用率已达50%以上。虽然全年未实现盈利,但头均亏损从2023年的70元下降至2024年的50元左右,并在12月实现了单月盈利;2025年将继续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强屠宰肉食业务的盈利能力。
温氏股份3月刚刚表示,公司现有生猪屠宰竣工产能约500万头,另外还有在建产能约200万头。
新希望虽然还未公布2024年情况,但从2023年全年屠宰量同比增长36%来看,产能利用率应该还在持续提高。
ST天邦的屠宰产能利用率处在低位,所以一直在持续提高利用率。据了解,其2025年1-2月份累计生猪屠宰头数278951头,同比上涨3.34%。
德康农牧表示2024年,其辅助产品板块收入9.16亿元,同比增长61.4%,主要就来自屠宰业务增长的推动。近年来,德康也在不断扩大屠宰产能,其在四川宜宾和眉山投资的2个屠宰场,年屠宰量将分别超300万头、200万头。
从养殖到屠宰,未来头部竞争方向有变?
实际上,不少规模猪企的屠宰业务仍未实现盈利,为什么还要持续加强这一板块业务?有观点认为,当行业养殖效率不断提高,企业间成本差异将会不断缩小,规模猪企竞争的焦点可能会向下游屠宰与肉品销售环节转移。
其中,生猪屠宰是猪肉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目前我国规模企业的屠宰实际产能利用率未饱和,生猪屠宰的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占比由2019年的35.13%提升至2024年的48.07%,显示出我国屠宰行业正处于快速整合发展阶段,仍有发展机遇。
尤其对于以生猪养殖为主业的企业来说,发展屠宰业务,一方面是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提升产业效益;另一方面也能改变屠宰对毛猪价格的绝对定价权,实现一定销售溢价。
也有业内认为,屠宰仍不是终点,如今重视布局和发展屠宰业务的猪企,目标就是打通养殖端到食品端之间的链路,最终瞄准的或许还是肉食品深加工和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