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财政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加拿大政府宣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自2024年10月22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加方措施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构成对中方的歧视性措施,严重损害中方的合法权益。
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3月20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菜子油、油渣饼、豌豆加征100%关税;对水产品、猪肉加征25%关税。
中方敦促加方理性看待双边经贸合作,尊重客观事实,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对DEEPSEEK提问:国务院宣布自2025年3月20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将对国内养殖业和饲料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国务院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将对中国养殖业和饲料行业产生连锁影响,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饲料原料成本压力加剧
进口成本传导至饲料价格:若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小麦等加征关税(加拿大是中国主要油菜籽供应国之一),将直接推高菜籽粕、小麦等饲料原料的进口成本。例如,菜籽粕作为豆粕的替代品,其价格上涨可能迫使饲料企业调整配方或提价,进一步挤压养殖利润。
替代方案与结构调整:饲料企业可能加速推广低蛋白配方技术,或增加棉籽粕、玉米蛋白粉等替代原料使用比例。但短期内替代品供应可能受限,需依赖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非加市场进口原料,国际市场价格联动风险仍存。
二、养殖业成本与市场格局变化
养殖成本分化加剧: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60%-80%(如生猪养殖),原料涨价将直接压缩中小散户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亏损退出。规模化企业则通过自建饲料厂、期货套保锁定成本,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肉类进口替代效应:若加拿大猪肉、牛肉被加征关税,中国可能减少相关产品进口(加拿大曾占中国猪肉进口约5%),转而扩大从欧盟、巴西等地的采购。国内养殖企业或受益于进口减少带来的价格支撑,但需平衡饲料成本上涨压力。
三、产业链应对策略
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企业需加速与南美、东欧等非美非加地区建立长期采购协议,例如从乌克兰进口玉米、从阿根廷进口高粱,分散原料供应风险。
技术升级与政策支持
饲料技术:推广发酵饲料、昆虫蛋白等新型原料,降低对传统植物蛋白依赖(如某企业通过黑水虻蛋白替代10%豆粕)。
政策工具:申请农业农村部的“饲料原料替代技术推广补贴”或“规模化养殖场改造项目”资金,缓解升级成本压力。
四、长期行业趋势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中小饲料企业淘汰率可能超过20%,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强化供应链控制力,例如自建原料储备基地或参股海外农业项目。
国际贸易格局重塑:中美加三方博弈或促使中国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合作,例如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小麦种植基地,构建更稳定的跨境供应链
总结:加征关税短期内将推高饲料和养殖成本,加速行业洗牌,但长期倒逼产业升级和供应链韧性建设。企业需结合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在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间寻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