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阳晨模式”的辉煌
2012年9月,陕西安康市农业局(现安康市农业农村局)曾发文介绍当地生猪产业联盟“阳晨模式”。彼时,该模式承载着众多养殖户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期望,仿若一颗璀璨之星,为当地养猪业照亮前行之路。
彼时,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名陕西阳晨牧业有限公司)开创性地与部分养猪场构建生产合作关系,组建产业联盟。其核心运作模式为“五统一”,旨在全方位助力中小型养殖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填补生产过程中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各环节的短板。
在统一生产管理层面,阳晨产业联盟户共同制定了一系列严谨缜密的技术规程,涵盖《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养猪场消毒制度》《养猪场免疫程序》《养猪场疫病监测程序》等,涉及2大类、31项指标。产业联盟企业统一严格执行这些技术与产品标准,并由阳晨产业联盟技术服务中心全程监督、悉心指导,保障联盟户技术规范的一致性。为强化管理效能,阳晨公司选派经验丰富的场长常驻联盟企业,依据企业实际状况量身定制生产计划、饲养管理程序与操作规程,手把手传授技术要点,全方位负责生产事务。公司年初统一下达明确的工作任务与考核指标,将任务精细倒排工期至月,选派场长按时如实上报各类生产报表,阳晨公司借此精准把控联盟企业的生产动态,及时察觉管理漏洞,进一步优化统一规范的企业管理标准,促使联盟企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据统计,仅通过统一技术标准,母猪生产各项指标提高30%以上,效益提升超40%。
统一财务管理方面,阳晨公司与联盟企业深度磋商,共同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精心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办法以及资金支付流程,确保加盟企业的每一笔贷款资金精准流向购买种猪、仔猪、饲料、修建场房、添置设备等关键畜牧生产环节,为壮大生猪产业规模筑牢根基。
于统一担保贷款领域,阳晨公司展现出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长安银行强强联合,果断签署中、小企业战略合作协议,为深陷生产资金困境的联盟企业全力担保贷款,为企业注入发展动力,让闲置的猪舍和设备重焕生机,助力困境企业生产复苏。
统一产品销售环节,阳晨公司精心搭建联盟组织销售信息平台,仿若敏锐的市场触角,将加盟企业分散的信息全面收集、加工梳理,整合成庞大而有序的信息库,再通过联盟组织平台及时、精准地传递给每一位联盟户,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且,产业联盟依据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科学严谨地制定统一的产品销售价格和严苛的质量标准,推行统一定价销售策略。同时,公司极具前瞻性地在西安建立销售门店,凭借卓越的商业洽谈能力与大型屠宰加工企业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度挖掘市场潜能,切实解决联盟户的销售后顾之忧。仅一年时间,阳晨产业联盟就向32户联盟企业精准发布信息120余条,通过高效的信息传递,及时解决了1.2万头仔猪、2万头育肥猪的销售难题,为联盟企业带来显著效益。
统一物资供应层面,阳晨公司勇挑重担,全面负责为联盟企业统一提供种猪、仔猪、饲料、药品及养殖设备等核心物资,严格执行统一物资质量标准,实行公平合理的统一价格结算。提供给产业联盟企业的种猪、饲料均执行阳晨公司内部特惠价格,联盟企业能够以比市场价格每头优惠200元的超值价格购入纯种猪或二元母猪,以每吨优惠100-200元的实惠价格采购饲料,极大降低了联盟企业生产成本,为企业发展增添强劲助力。
这一创新性的“阳晨模式”成效斐然,数据显示,截至当年8月份,安康市入盟企业迅速增长至32家,阳晨牧业凭借雄厚实力与担当,通过反担保为各联盟户成功融资4500万元,如同甘霖润泽干涸之地,使32个联盟户全部扭转经营困境,迈向发展正轨。
如今陷入困境的养猪场
(一)赵国明的无奈
时光流转,曾满怀憧憬加入生猪产业联盟的养猪户们,如今却深陷泥沼,赵国明便是其中典型。
赵国明,一位质朴的农村养猪人,谈及2011年与阳晨牧业签署产业联盟合作协议的初衷,满是无奈与心酸。“我们农村人养猪,资金本就匮乏。”在资金短缺的重压下,阳晨牧业抛出的“五统一”模式合作橄榄枝,尤其是助力贷款这一利好,让他看到希望曙光,遂毫不犹豫加入。
起初,阳晨牧业描绘的蓝图甚为美好:统一生产管理,为猪场运营提供专业指引;统一财务管理,确保资金流向精准合理;统一技术标准,提升养殖科学性;统一物资供应,保障生产资料质量与供应及时性;统一产品销售,解决销售后顾之忧。赵国明回忆道:“当时觉得他们这政策很不错。”基于这份信任,他顺利获得阳晨牧业协助办理的200余万元贷款。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贷款虽到手,支配权却旁落。银行账户虽为其名下,密码却牢牢掌控在阳晨牧业手中。每当阳晨牧业配送种猪、猪饲料,或是发放驻场人员工资时,款项便被直接划走,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资金流水,自身毫无掌控之力。
更令他绝望的是“统一售卖”承诺的落空。“签了协议之后,他们一头猪都没收购我的。”赵国明曾满怀期待找阳晨牧业协商,得到的回应却是让他自行按市场价格出售,理由是当时无收购能力。无奈之下,他只能独自闯荡市场,可市场风云变幻,扩大规模后的养猪场入不敷出,亏损日益加剧,银行贷款逐渐成为他难以承受之重。
最终,债台高筑的他被阳晨牧业起诉至法院。如今,他的银行卡余额为负,欠款近500万元。面对困境,赵国明满心疲惫,合同资料在岁月与困境中散失,被起诉时他甚至懒于应诉。家庭也在重压下破碎,他与妻子离婚,为谋生计常年在外打工,有家难回,“银行卡也被冻结,现在连高铁都坐不了”。在他心中,当下局面虽有市场因素作祟,但阳晨牧业难辞其咎,“我们贷的款一分钱都不给我们,全要买他们的猪和饲料,可这些东西最后都达不到相应效益”。
(二)王明明的困境
与赵国明同病相怜的,还有安康镇坪县兴发牧业养殖有限公司老板王明明。他向记者出示了那份承载希望、如今却满是失望的生猪产业联盟合作协议,协议上清清楚楚写明阳晨牧业作为甲方,产业联盟供销中心应负责乙方(王明明)产品(仔猪、商品猪)的销售工作。
然而,加入联盟后的日子里,王明明从未等来阳晨牧业收购、销售他养的猪的那一刻。和赵国明一样,他背负上了几百万元的沉重贷款。在猪价持续低迷的那几年,养猪场连年亏损,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偿还巨额贷款成为奢望,最终也无奈地被起诉至法院。
从王明明的经历中,可清晰梳理出一条复杂而无奈的债务链。他与长安银行安康分行签订借款合同,贷款200万元用于购买饲料,借款期限自2020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7日。长安银行依约放款后,安康市财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这笔借款提供担保。同时,安康阳晨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王明明及其妻子胡娟提供了保证反担保。借款期满,无力偿还的结局出现,安康财信作为担保人代偿了借款。
后续发展更是令人唏嘘,因安康财信、安康阳晨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明珠农业三方签订的债权转让协议,这笔借款的债权被转让给了明珠农业。2022年5月16日的债权转让通知书,如同命运的判决书,宣告了王明明新债主的诞生。明珠农业手握公章的起诉状,将王明明推向更深困境。虽最终双方达成调解,约定王明明分批偿还本息,可面对巨大的资金窟窿,他已无力回天。
(三)众多养猪户的联名控诉
在安康,赵国明和王明明的遭遇并非孤例,还有15家养猪场共同站了出来,联名举报阳晨牧业。柯昌勇,镇坪县科达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老板,也是举报人之一,他愤慨地表示:“从协议签署到现在,他们一头猪也没收过。等于把钱贷下来,后续的销售服务,阳晨牧业都没尽到责任,所以才造成我们巨大损失。”
这些养猪户最初都与阳晨牧业签订合作协议,期望依托联盟走向富裕,贷款时的保证反担保大多由安康阳晨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天眼查信息揭示,安康阳晨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杨运早,正是阳晨牧业的创始人,虽于2023年卸任阳晨牧业法人一职,却依旧是第二大股东,掌控关键话语权。
养猪户们敏锐察觉到,明珠农业背后的实际控制公司疑似阳晨牧业。王明明一语道破其中玄机:阳晨牧业起诉养猪户时用明珠农业之名,在法律层面巧妙切割,起诉依据是贷款协议,而非合作协议。如此一来,养猪户想要追究阳晨牧业未履行销售义务带来的损失,便陷入法律困境。一方面,法律关系错综复杂,证据收集难度大;另一方面,即便想诉讼维权,面对高额的诉讼费和律师费,本就负债累累的他们也只能望而却步,“更何况如果我们真的起诉,标的额很大,也没钱支付诉讼费和律师费”,王明明的话语中满是无奈与绝望。
如今,安康旬阳、镇坪等地曾加入生猪产业联盟的养猪场,大多已倒闭关门,老板们个人也遭受不同程度的限高令或限消令。据了解,被阳晨牧业起诉后,相关企业和法人被司法冻结财产的养猪场,已有15家之多,曾经的致富梦想,如今已破碎不堪,徒留一地鸡毛。
阳晨牧业的回应与苦衷
面对养猪户们的指责,阳晨牧业亦大呼委屈,相关负责人杨尉直言,企业自身同样深受其害,如今背负巨额债务,在困境中艰难挣扎。
杨尉解释道,销售不畅的局面很大程度上由市场大环境所致。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仿若汹涌潮水,难以预测与把控,企业在市场的狂风巨浪中自身难保,实在无力按约收购养猪户的生猪。
在他看来,阳晨牧业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当初与养猪户签订的是合作协议,并非控股或投资入股性质,双方在法律层面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他强调:“我们双方签的是合作协议,不是控股合作、投资入股。”既然是合作,就意味着风险共担,如今市场不景气导致的困境,不应只归咎于阳晨牧业一方。
对于养猪户的损失诉求,杨尉表示,如果养猪户认定是合作导致他们遭受损失,那就需要拿出确凿、充分的证据,不能仅凭几句“猪不好”“没收购猪”“饲料不行”的抱怨之词来问责。他同时指出,只要养猪户理由正当、证据充足,完全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程序解决纠纷,公司绝不回避应承担的责任。“他们说没有钱起诉了,我们也没有,我们同样深受其害。到现在还有一个多亿的贷款没有收回。”言语中满是无奈与苦涩。
据杨尉透露,多年来,阳晨牧业为维持产业联盟的运转,已代偿高达两亿多的贷款,如今企业资金链紧绷,财务状况岌岌可危,员工薪酬发放都成难题。回首合作初期,不少养猪户濒临绝境,是阳晨牧业挺身而出,凭借自身资源与实力,帮他们一次次渡过难关,在长达十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地“贷新换旧”,甚至自掏腰包代偿利息,只为给养猪户争取喘息之机,维持产业联盟的存续。实在无力回天,才不得不选择起诉追偿,实属无奈之举。
如今,这场纠纷仿若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双方各执一词,互诉苦衷。养猪户们指责阳晨牧业未兑现承诺,导致他们负债累累、猪场倒闭;阳晨牧业则强调市场不可抗力,自身也为产业联盟付出巨大代价,如今举步维艰。
农业部门的态度
面对这场纠纷,安康市汉滨区农业农村局也曾竭力介入,试图化解矛盾。信访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今年6月份收到养猪户反映材料后,便迅速牵头组织沟通与调解,期望双方能各退一步,寻得妥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涉及问题错综复杂,不仅有合作协议履行的争议,更牵扯到贷款经济纠纷,调解难度超乎想象,最终未能成功。
该局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我们是做技术指导、扶持产业发展的,但这是联盟和企业之间的问题,其中还牵扯到贷款经济纠纷。”在他们看来,如今阳晨牧业已经起诉,且不少案件法院已宣判,从法律程序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出发,“应该按法律程序走是最好的”,让法律的天平来衡量双方的责任与诉求,或许是解开这一死结的最终途径。
据了解,生猪产业联盟发展初期,确实存在监管账户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导致一些矛盾滋生。但随着经验的积累与教训的汲取,后续逐步规范,自2016年起,经过不断探索深化,形成公司+联盟户“7+1”代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产业运作,降低了风险,为养猪户提供了更稳定的发展路径。农业部门也表态,会持续关注这一问题,积极协助推动后续协商,力求在法律框架内,最大程度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助力当地生猪产业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事件反思与启示
“阳晨模式”从曾经的辉煌到如今陷入困境,这场风波仿若一记沉重警钟,在生猪养殖行业久久回荡,为从业者们带来诸多深刻反思。
市场波动无疑是这场危机的关键导火索。生猪市场价格仿若坐上过山车,起伏不定,难以捉摸。在市场行情低迷时,联盟与养猪户都承受着巨大的销售压力。阳晨牧业即便有心收购生猪,也在持续下跌的价格面前有心无力,资金回笼缓慢,企业运营成本却居高不下,陷入两难困境。而养猪户们满心期待的“统一销售”稳定渠道瞬间崩塌,生猪积压,资金链断裂,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这深刻警示着,无论是企业还是养殖户,在规划发展时,必须将市场风险评估置于首位,建立敏锐的市场监测机制,提前制定应对价格暴跌、需求骤减等不利情况的预案。例如,参考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策略,锁定一定时期内的销售价格,对冲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或者与大型商超、肉类加工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约定价格调整区间,确保在市场低谷时有稳定的销售出路。
管理不善的问题在此次事件中暴露无遗。合作初期,阳晨牧业与养猪户之间的协议执行存在诸多模糊地带,“五统一”模式中的统一销售环节,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的流程与标准,对收购时间、价格确定、质量验收等关键细节未做严谨规范。这导致市场波动时,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贷款资金管理也漏洞百出,养猪户虽名义上拥有贷款,实际支配权却受限,资金流向不透明,双方信任根基动摇。后续发展中,联盟内部协调机制缺失,面对养殖户私自低价抛售生猪等破坏市场价格底线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惩戒手段,致使联盟整体信誉受损,与采购商谈判时陷入被动。这要求企业在构建合作模式时,务必细化协议条款,明确各方权责利,建立公平公正的监督与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财务管理,设立独立监管账户,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保障各方权益。
信任缺失犹如隐藏在合作关系中的一颗“定时炸弹”。阳晨牧业未能兑现“统一销售”承诺,让养猪户们的希望破灭,陷入绝境,对企业信任瓦解;而养猪户私自售卖生猪、不按约定偿还贷款等行为,也让阳晨牧业寒心,双方关系降至冰点。在合作中,信任是基石,一旦崩塌,再多的努力也难以挽回局面。企业与养殖户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市场动态、养殖技术、资金使用等信息,坦诚相待,增强彼此信心;共同设立风险保障基金,在市场困境时,相互扶持,共渡难关,重塑信任关系。
回顾这场“阳晨模式”风波,生猪养殖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与养殖户必须携手共进,共担风险。一方面,企业要强化责任担当,不能仅着眼于短期利益,在拓展市场、稳定销售渠道上持续发力,为养殖户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养殖户要提升契约精神与市场意识,严格遵守合作约定,积极配合企业管理。政府与行业协会也应发挥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产业联盟发展,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助力行业重回稳健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