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传闻,国家有关部门在北京约谈国内多家粮食进口企业,控制粮食进口数量。
海外媒体消息,中国要求贸易商减少进口饲粮,因为国内供应充足,而需求低迷预期,对国内粮价价格造成压力。知情人士透露本周中国召集主要谷物进口商开会,建议停止从国外采购大麦和高粱。在今年中国粮食有望丰收的情况下,此举旨在缓解国内供应过剩压力,并提振国内价格,以保护农民收入。
虽然传闻暂没进一步公开消息,进口不会骤然叫停或一下子降到很低的水平,但可以明确的是小麦、玉米、大麦、高粱等谷物进口量减少有望成为现实,关键还要看政策调整力度,这是影响国内谷物价格的关键。今年早些时候,由于国内供应增加,政府曾要求贸易商减少玉米进口。
这几年粮食总产量年年创新高,但是进口也不断创新高,适度进口粮食是我国调剂国内余缺、稳定粮食价格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国内粮食需求疲软情况下,国外低价粮食进口会进一步增加国内粮食供应压力,拖累国内粮价,影响农民种粮收益,给国内粮食安全带来潜在影响。2023年东北玉米首次增储,2024年主产区小麦首次增储,但是目前国内小麦、玉米、高粱和大麦价格均接近三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和高粱进口国,任何持续的进口限制不但对国内谷物行情影响很大,也必将对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主要出口国造成打击。
近年来我国进口玉米及替代品数量持续保持在历史高位。目前中国南部港口的玉米库存接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2024年前7个月中国高粱进口量为521万吨,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其中自美国进口(432万吨,占比82.9%)、澳大利亚(72万吨,13.8%)、阿根廷(17万吨,3.3%)。
同期中国大麦进口972万吨,同比增加67.1%。大部分来自澳大利亚(409.4万吨,占比42%),因为中国早些时候解除了对澳大利亚大麦的禁令。此外还有来自阿根廷(137万吨,14%)、法国(125万吨,12.8%)、加拿大(118万吨,12.2%)。
为了防止国外低价粮冲击国内市场,我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小麦进口配额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配额内实征收1%的低关税,配额外征收65%的关税。然而,2020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玉米、小麦和大米三大主粮相继突破进口配额。
截止到前7个月,小麦进口量总计为998.3万吨,同比增加约15%,超配额34.7万吨,接下来还有5个月都是配额外进口,已是连续三年超配额。
玉米超配额更猛,前7个月玉米进口量共计1214万吨,同比减少约11.5%,超出配额494万吨,这是连续5年超配额。
大米仍是配额内进口,由于全球大米价格高于国内大米价格,进口大米失去价格优势,前7个月稻米进口量为80.5万吨,同比减少约57%,只占到配额总量的15%。只有2022年进口615万吨,超配额,现在都跌回配额水平内。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后在农产品市场一致是有限开放,关税配额制度对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目前三大谷物配额面临很突出的问题,美国人一直觉得应该提高关税配额,或者应该放弃关税配额,但是我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一直没有这样做。
我国实行粮食进口配额管理,但进口粮食税后价格仍低于国内粮价,仅靠关税很难逆转,通过规模化作业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短期内也难以做到。
在粮食连年稳中有增的情况下,粮食进口对国内粮价也产生一定影响。专家认为,粮食进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切实兼顾平衡好进口需要和国内供给关系,防止低价粮食大量进口冲击国内粮食产业安全。
“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内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弥补部分国内农产品供求缺口,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大的影响。”——《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论“三农”工作》
海外媒体消息,中国要求贸易商减少进口饲粮,因为国内供应充足,而需求低迷预期,对国内粮价价格造成压力。知情人士透露本周中国召集主要谷物进口商开会,建议停止从国外采购大麦和高粱。在今年中国粮食有望丰收的情况下,此举旨在缓解国内供应过剩压力,并提振国内价格,以保护农民收入。
虽然传闻暂没进一步公开消息,进口不会骤然叫停或一下子降到很低的水平,但可以明确的是小麦、玉米、大麦、高粱等谷物进口量减少有望成为现实,关键还要看政策调整力度,这是影响国内谷物价格的关键。今年早些时候,由于国内供应增加,政府曾要求贸易商减少玉米进口。
这几年粮食总产量年年创新高,但是进口也不断创新高,适度进口粮食是我国调剂国内余缺、稳定粮食价格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国内粮食需求疲软情况下,国外低价粮食进口会进一步增加国内粮食供应压力,拖累国内粮价,影响农民种粮收益,给国内粮食安全带来潜在影响。2023年东北玉米首次增储,2024年主产区小麦首次增储,但是目前国内小麦、玉米、高粱和大麦价格均接近三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和高粱进口国,任何持续的进口限制不但对国内谷物行情影响很大,也必将对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主要出口国造成打击。
近年来我国进口玉米及替代品数量持续保持在历史高位。目前中国南部港口的玉米库存接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2024年前7个月中国高粱进口量为521万吨,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其中自美国进口(432万吨,占比82.9%)、澳大利亚(72万吨,13.8%)、阿根廷(17万吨,3.3%)。
同期中国大麦进口972万吨,同比增加67.1%。大部分来自澳大利亚(409.4万吨,占比42%),因为中国早些时候解除了对澳大利亚大麦的禁令。此外还有来自阿根廷(137万吨,14%)、法国(125万吨,12.8%)、加拿大(118万吨,12.2%)。
为了防止国外低价粮冲击国内市场,我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小麦进口配额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配额内实征收1%的低关税,配额外征收65%的关税。然而,2020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玉米、小麦和大米三大主粮相继突破进口配额。
截止到前7个月,小麦进口量总计为998.3万吨,同比增加约15%,超配额34.7万吨,接下来还有5个月都是配额外进口,已是连续三年超配额。
玉米超配额更猛,前7个月玉米进口量共计1214万吨,同比减少约11.5%,超出配额494万吨,这是连续5年超配额。
大米仍是配额内进口,由于全球大米价格高于国内大米价格,进口大米失去价格优势,前7个月稻米进口量为80.5万吨,同比减少约57%,只占到配额总量的15%。只有2022年进口615万吨,超配额,现在都跌回配额水平内。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后在农产品市场一致是有限开放,关税配额制度对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目前三大谷物配额面临很突出的问题,美国人一直觉得应该提高关税配额,或者应该放弃关税配额,但是我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一直没有这样做。
我国实行粮食进口配额管理,但进口粮食税后价格仍低于国内粮价,仅靠关税很难逆转,通过规模化作业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短期内也难以做到。
在粮食连年稳中有增的情况下,粮食进口对国内粮价也产生一定影响。专家认为,粮食进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切实兼顾平衡好进口需要和国内供给关系,防止低价粮食大量进口冲击国内粮食产业安全。
“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内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弥补部分国内农产品供求缺口,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大的影响。”——《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论“三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