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各阶段的猪都易感,日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同。公猪感染后主要引起睾丸炎,单侧睾丸肿大或萎缩,失去种用价值;妊娠母猪则出现流产,产死胎、白胎,弱仔偏多;新生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顽固性拉稀,消瘦死亡;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2011年伪狂犬病毒在我国出现变异后,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对于猪场的生产稳定和成本控制都有着极大意义。首先,以目前国内技术储备,有成熟的基因缺失疫苗和配套的鉴别诊断技术,猪伪狂犬病是最有条件净化的传染病之一。其次,在非洲猪瘟流行的背景下,降低因各种其它疾病造成的猪群不稳定和高死淘率是猪场的当务之急。
一、猪场背景介绍
湖南省某规模化猪场存栏1200头母猪,2021年猪群出现伪狂犬病感染转阳问题,后续追溯发现主要原因为在此期间引入了一批伪狂犬野毒阳性后备猪。全场立即进行伪狂犬紧急免疫,普免国药动保伪狂犬疫苗伪力康,随后猪群逐渐恢复正常。之后该猪场一直持续使用伪力康至今近3年时间,并在3年内的不同时间节点分别7次送样至国药动保检测技术部,进行公猪,母猪,商品猪和后备猪等不同阶段猪群的抗体检测,以了解该场疫苗免疫的效果。期望通过有效的疫苗免疫,定期的抗体监测以及阳性猪只的及时淘汰使该猪场重新达到伪狂犬阴性的状态。同时也为伪力康在伪狂犬阳性猪场的临床应用效果提供了良好案例和数据支撑。
二、疫苗免疫方案
三、实验室检测与结果分析
该场分别在2022年至2024年3年时间内共送样7次,采集公猪,母猪,商品猪和后备猪等不同阶段猪群的血液样品检测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情况。
3.1 猪群伪狂犬gE抗体变化情况
从整体看,公猪群伪狂犬gE抗体一直保持阴性状态,这代表猪场所用猪精不含伪狂犬野毒,这是伪狂犬防控和净化的一个必要前提。母猪群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依次为30%,23.3%,20%,13.3%,6.7%,0和0,整体呈现一个下降趋势,并在2024年的检测中连续两次保持全部阴性。
商品猪的伪狂犬gE抗体阳性猪主要存在于10周龄内仔猪,其为母源抗体而非自然感染产生的。在中大猪阶段最长检测到24周龄依然能保持伪狂犬gE抗体阴性,说明中大猪没有伪狂犬野毒感染,这利于培育伪狂犬阴性后备猪,便于后期伪狂犬净化工作的开展。
3.2 2024年8月抗体检测结果
注:平均值查看左侧主坐标;阳性率和离散度查看右侧次坐标
2024年8月公猪,母猪和商品猪群的伪狂犬gE抗体检测全部为阴性,未全面检测不能说明由阳性场转为阴性场,目前可能处于阴性或极低的阳性率状态。后期可全部猪群全面检测,一次性淘汰阳性猪。
公猪以及各阶段母猪伪狂犬gB抗体阳性率均为100%说明免疫效果良好。不同周龄商品猪伪狂犬gB抗体阳性率100%,最长时间检测到23周龄依然有非常好的保护性抗体,说明目前伪狂犬免疫效果理想,当前免疫程序安排合理。
四、综合管理措施
(1)对公猪群进行抗体和病原检测,对野毒感染阳性公猪做淘汰处理。
(2)母猪群出现连续返情2次以上的,出现子宫流脓严重的予以淘汰,1胎母猪产死胎木乃伊的,以及出现流产的,一律给予淘汰。
(3)非必要暂不从外部引种,从本场培育阴性后备猪,避免外源野毒入场。
(4)分点式饲养:采用2点式饲养模式,切断病毒从种猪、商品猪和后备种猪之间循环感染的传播途径。
(5)批次化生产、全进全出: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保证每栋猪舍只有一个批次的猪;实施转群全进全出管理,减少猪只交叉感染机会;批次生产与全进全出均执行单项流动不可逆原则。
五、案例总结分析
通过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后备猪入群前一定要加强疫苗免疫,同时进行抗体检测,gE抗体阳性猪禁止入群,防止带毒猪进群后排毒、散毒,感染其他健康猪群。
(2)猪场公猪需定期采精或者采集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测,一旦发现阳性个体,则需要及时淘汰。
(3)选择高效的疫苗,高效的疫苗能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阻止阳性猪排毒,保护未感染猪免受感染;公猪/精液保持阴性;经高频次免疫后能阻止母猪垂直传播野毒给仔猪,生产出阴性仔猪,且育肥后期维持阴性不转阳;阴性后备猪经两次免疫入群后能抵抗感染不转阳。
(4)初生仔猪滴鼻免疫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可以形成占位效应,有效防控仔猪伪狂犬野毒的感染。
该猪场长期免疫伪力康并执行伪狂犬野毒阳性场免疫程序的使用效果明显。后备母猪2次疫苗免疫后在入群后可以保持阴性状态。公猪群1年4次疫苗免疫,常年保持公猪群伪狂犬野毒阴性。使用本场选育的阴性后备母猪替换淘汰经产母猪,经过近3年时间持续免疫伪力康,该猪场已由伪狂犬野毒高阳性率状态转为阴性或极低阳性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