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商务部决定自2024年6月17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查是应国内产业申请发起的。调查机关收到申请后,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对申请书进行了审查,认为申请符合反倾销调查立案条件,决定发起调查。调查机关将依法开展调查,充分保障各利害关系方权利,并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公正作出裁决。
商务部公告显示,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本次调查自2024年6月17日起开始,通常应在2025年6月17日前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
被调查产品为生猪屠宰加工后的产品,包括鲜、冷、冻猪肉;鲜、冷、冻猪的食用杂碎;鲜、冷、冻、干、熏、盐腌或盐渍的,未炼制或用其他方法提取的不带瘦肉的肥猪肉、猪脂肪;鲜、冷、冻、干、熏、盐腌或盐渍的,整个或切块的猪的肠、膀胱及胃。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照被调查产品范围(除去税则号为05040029、05040090的猪副产品)来统计,2023年全年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为270.81万吨,同比下降5.31%;其中从欧盟进口的猪肉及猪副产品占了中国进口总量的49.35%%,金额达229.1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猪肉和猪杂碎分别为155.10万吨、115.96万吨,同比分别减少11.7%、增长5.0%,进口猪肉量仅占全国猪肉产量的2.68%。
多位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反倾销立案调查在短期内或对猪副产品影响较大。
华南一业内人士表示,“一旦国内限制进口,可能会让进口的副产品减少,情绪上带动价格上涨,副产品价格上涨之后,利润随之增加,可能会带动屠宰量增加。”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素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短期来看,反倾销立案调查消息发布,一定程度上提振进口贸易商的惜售情绪。目前阶段,欧洲进口量多数是猪副产品类型,而国内进口贸易商猪副存货量偏少,出货积极性降低,进口冻品供应量或减少,短时利多进口冻品价格。
“长期来看,欧洲进口产量减少,叠加进口成本抬升,倒逼欧洲工厂降低价格出口,国内进口冻品价格多数跟随国内价格波动,长期对行情影响波动程度较弱。”李素杰指出。
华南某牛猪鸡冻品进口贸易商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现在市场冻品报价基本报高了200~300元/吨,但实际成交情况还不清楚,还要看客户出价情况,“同一个产品,不同国家、不同厂号的价格也不一样,报价了也要看客户能不能接受调价,所以没那么快(看出成交价格变化),后期订货肯定会比较税后的欧盟和巴西的价格。”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自欧盟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占中国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比例约50%,其中,西班牙连续四年成为我国最大的猪产品贸易伙伴,占总进口量的年均比例超20%。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1~4月,中国自欧盟进口的猪副产品(包括其他冻猪杂碎、冻猪肝、盐渍猪肠衣(猪大肠头除外))为20.47万吨,占猪杂碎进口总量的51.25%;除欧盟国家外,我国进口的猪副产品大多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智利等,进口量分别为11.64万吨、3.97万吨、1.74万吨、1.29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我国进口猪肉及副产品的第二大来源国,而自2021年开始,巴西一跃超过其他欧盟国家,成为第三大来源国。若反倾销调查成立,我国进口猪肉、猪副产品的竞争格局将有何变化?
“若反倾销调查成立,欧洲猪肉及副产类流入国内数量减少,或进一步提升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减少部分竞争压力,进一步稳固国内市场价格。另外,短时或利多北美国家副产价格,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李素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