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独家分析 > 正文

数智重构行业,推动畜牧业智能化发展!——2021农牧数智生态发展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来源:养猪网 2021-10-22 19:11:29| 查看:

  导语: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无法和养猪业扯上关系的名词,如何为现代养殖业赋能?未来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将加快推进畜牧智能化生态发展,推动生猪产业提升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有效防控重大疾病,提高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有效降本增效和控制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任何产业在规模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朝着提升产业生产效率的方向发展,而数字化是在产业自动化、机械化后的必然发展方向。为了抓住时代的机遇,迅速地实现养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各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难题,让管理更轻松,由中国畜牧协会智能畜牧分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畜牧协会信息分会、中国畜牧协会猪业分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联合携带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猪业》杂志社承办这场2021农牧数智生态发展高峰论坛。在主办方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秘书长何新天洋溢的欢迎致辞中,2021农牧数智生态发展高峰论坛拉开帷幕。
    
  (2021农牧数智生态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何新天秘书长首先在致辞中提到当前全球正在加快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放眼未来,数字科技正日益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科技的发展正在用数字化全力提速,为农牧生态的全面开放提供了强劲动力。农信互联牢记和践行“用互联网改变农业”这一使命,加快流动数据加交易加金融的新模式,把用数字化改变农业的理念,落实到农牧产业的各个环节之中。
    
  (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秘书长何新天)
  
  其次何新天秘书长指出实现深入市场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行业共同的共识和期盼。面对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为了破解猪周期,破除制约我国生物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预定风险,做好成本上的约束,解决管理粗放等瓶颈,加快提升畜牧业信息化水平,实现产业全产业链信息化数字化的封闭运行和管理,是实现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秘书长蒋任重)
  
  在国家相关政策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互联网也发生了众多的变化,同时又有哪些新的趋势或者影响农业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秘书长蒋任重提出自己观点。蒋任重引用互联网其他行业的风口案例,指出了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客观发展规律的三个阶段。蒋任重说道所谓的农业产业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代表的新兴技术对农业产业的价值。农业作为传统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在大数据、行业经验以及产品认知等方面存在着壁垒,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是农业产业的重要路径。农业产业互联网的目的有两个:一、通过智慧化、智能化提升农业产业的效率。二、通过数据资源整合产业上下游各种资源,并通过生态圈平台的打造,打通各企业之间的数据链,重构传统农业产业的业务链和价值链。并且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的原则依旧是对内通过数字化管理降本增效,对外实现产业的协同。最后蒋任重觉认为农业产业互联网的未来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以及农业大数据资产要素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付文阁)
  
  农业互联网是我国的民生产业,养殖业更是关乎国际民生的重要产业。当前我们面临非洲猪瘟、环境保护、国际贸易形势等多重挑战,因此农牧行业如何转型升级,在危机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付文阁给我们做出解答。付文阁首先指出农牧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风险管控将是农牧企业必须要建立的核心能力。其次他总结出农牧行业的四大特征:风险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管理密集型。最后他给农牧企业提出六点建议:一、要重视风险管控、建立风控体系、培养风控人才;二、要大力推进农牧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建设;三、要重视双碳对农牧养殖模式的影响;四、要重视消费升级对农牧业带来的影响;五、要重视产业链的融合模式探索;六、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调控水平。首先指出农牧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风险管控将是农牧企业必须要建立的核心能力。
    
  (农信互联董事长薛素文)
  
  养猪的未来一定是装备养猪,大力提升数字化与智能化养猪是未来的的趋势,农信互联也在进行这两个领域的探索,通过数智化来希望能实现农牧产业的价值,来重塑产业链的价值体系。农信互联董事长薛素文说道,提升数智竞争力是获取关键能力的基础,从人治到数治是下一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猪企决胜下一周期的分手岭,也是保持高成长性获取投资者持续投入的基本理由。只有拥抱产业生态平台,提升农牧企业的数智竞争能力,才是企业解决猪周期的最稳妥办法。而农信互联旗下的智智慧农业生态平台则是帮助农牧企业让养猪变得更加规范,更加简单,更加快乐。最后薛素文用“危机时刻、锤炼自身、静候假期”鼓励养猪企业,希望能利用行业的空窗期把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武汉金龙集团董事长雷忠贤)
  
  接下来,针对猪周期农牧企业的发展之路,武汉金龙集团董事长雷忠贤总结道随着现在生猪产业大量资本涌入,养猪企业应该注重养猪设备的升级、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养猪智能化互联网应用。做到行业自律,切忌投机取巧。
    
  (齐全农牧集团董事长童其权)
  
  同时针对针对猪周期农牧企业的发展之路这个问题,齐全农牧集团董事长童其权也给出楼房养猪的这个新颖观点。楼房养猪有着科学设计、降本增效的两个特点。童其权总结道,楼房养猪可节约用地90%以上,节约用水70%以上,对于养殖可以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是未来农业工厂化、现代化的典范。
    
  (农信首席猪价分析师夏晨丰)
  
  在行业内周期还是低位的时候,猪价走势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接下来农信首席猪价分析师夏晨丰就生猪行情与走势给我们进行详细讲解。夏晨丰说道过去猪价的变化包含以下四个特点:一、产能降幅最大;二、产能从最低点恢复用时最短;三、历史最高猪价及波动幅度;四、最强政策支持力度。影响主要原因是供给关系,夏晨丰则指出决定国内供给的一个重要影响原因在于母猪,据农业农村部检测,全国生猪存栏量4.539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4564万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1.6%,7月份开始产能小幅下降。规模企业开始加速扩张,202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出栏总量占比57%。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原因则是国内供给-存栏体重提。猪联网数据显示,2021年生猪出栏头均重,较2017年增长25.4%。接下来夏晨丰对中短期猪价市场进行展望,由于非洲猪瘟的疫情影响、生产、母猪结构调整、消费方面增加、进口肉明年大幅减少等几个方面的影响,今年第四季度预计能达到成本线。而长期产业形势展望,猪周期不会消失,2022年还会出现下跌。
    
  (海康威视农业行业总经理贺小龙)
  
  接下来海康威视农业行业总经理贺小龙就数智基础设施,提升数据价值方面分享了海康威视作为全栈光谱物联能力的构建者致力于做畜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致力于构建数智底座,通过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字融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国家新一代AI开放创新平台的承担者,托管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运营。
    
  (圆桌会议现场)
  
  会议接下来由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付文阁主持,四川省畜牧协会会长兰建明、深圳市润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文海、上海科诺牧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海涛、安徽鲸洋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镭、安佑集团预混料事业部总经理朱传波、农信互联副总裁王柯参等进行“数字化经营与行业周期”主题分享。
    
  (“百亿共助”计划启动仪式)
  
  会议的最后,为助力我国生猪产业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农信互联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共筹款100亿资金,共同推出“百亿共助”计划,并在会上举办了启动仪式!
    
  (签约现场)
    
  (签约现场)
    
  (签约现场)
  
  结束语:
  
  畜牧产业在不断升级,各路企业、平台都使出浑身解数以求完美抓住这一数智变革的契机,但只有产品更贴近农牧企业的真正需求,能真正解决企业的痛点,才是胜出的王道。此次2021农牧数智生态发展高峰论坛圆满结束,让我们了解到农信互联作为一家较具影响力农业互联网公司,为农牧企业提供数字化企业管理、智能化生产、一体化平台服务,构建联接企业上下游的农业数智生态平台。农信互联能否将继续坚持“用互联网改变农业”的使命,以平台筑生态,以合作促发展,以数智化带动中国农牧业的弯道超车,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畜牧业 智能化 发展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