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猪苗、饲料、兽药等,中游为养殖,下游则为屠宰、产品加工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集团猪企在养殖环节之外,都开始将触角不断向上下游延伸,旨在构建和完善产业链、强化协同发展,从而更好为养殖主业服务。比如就在2月底,温氏投资战略入股饲料企业安佑集团。本文就将以比较典型的温氏股份为主线,对集团猪企的投资版图进行全面盘点。
动保兽药
动保作为养殖业的上游,和养殖行情深度绑定,这两年都被迫在“卷”。部分集团猪企也都早早在动保业务进行布局。
如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就是温氏家族。2011年,该企业还曾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当时温氏家族持股数占公司总股本的30.08%。到2015年,温氏股份通过换股吸收合并,让大华农终止上市,成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
除了大华农,广东温氏投资有限公司(后简称“温氏投资”)的官网还显示投资过挑战动保。
此外,牧原股份曾在2022年4月宣布与中牧股份合资建设子公司“中原牧原”,计划投资约4.71亿元建设南阳兽药生产基地;又在当年7月15日携手内蒙古联邦动保,成立河南联牧兽药有限公司,牧原出资2000万元,占股40%。
还有大北农、正邦、正大旗下的正大生物等企业也都曾布局动保市场……有观点认为,养殖巨头的自营动保模式确实会进一步压缩动保企业的生存空间。
饲料
饲料和养殖业更是息息相关。有不少企业都是从饲料主业拓展生猪养殖业务而来,比如双胞胎、新希望、大北农、海大等。同样的,部分猪企也会将触角延伸到饲料业务。
就在2025年2月底,温氏投资宣布对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成立于2009年5月6日的安佑集团,是一家专注于环保生物饲料生产的企业。
据悉,此次投资将有助于双方在产业协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为生猪饲养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环保的饲料产品和服务。
种猪/养殖
好的种猪,很大程度上决定养殖成绩和效益。一些种猪企业,因此会被猪企看中。
比如金新农,早年就收购过武汉天种、福建一春等种猪企业,这两家都是国家核心育种场,多年来都在为金新农的生猪养殖业务提供助力。
而作为猪企,投资同类型的养殖企业,则是为了进一步扩展相关养殖业务。
比如在2019年,温氏产投以8.1亿元现金,获得河南省新大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牧业”)61.86%股份。这次交易,曾被认为温氏股份实现其猪产业在河南零布局的突破。
另外,大北农也曾一度要“入主”傲农生物。根据2023年双方的《投资合作意向协议》,大北农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取得傲农投资不少于51%的股权,虽然最终协议“告吹”。
环保
环保治理,是每一个猪企和猪场都需要直面的难题。
2024年12月,温氏股份公告称,斥资16亿元收购筠诚和瑞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筠诚和瑞”)91.38%的股权。筠诚和瑞是一家专注三农环保领域的企业,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生产方面都有一定经验。
温氏的这则消息在当时曾引发行业广泛关注。通过梳理,大家发现新希望、正邦科技、牧原股份均在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布局,尝试让养殖行业实现绿色化发展。
正邦科技曾公告称,与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签署相关协议,力争在3年时间内,建设生态光伏、风电、分布式及集中式综合智慧能源约1000万千瓦。
新希望集团在2019年收购过兴源环境,业务包括养殖废水处理、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等。不过,该资产目前已经剥离。
物流
在下游,还有个容易忽略的部分,就是物流。温氏也在去年加大了相关投资。
作为华南地区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的侨益股份,在大宗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方面经验丰富,而它也在温氏的投资版图中。据2024年12月消息,温氏投资通过取得侨益股份发行的新股方式增持1000万股,其权益比例从6.26%变为14.73%。
当然除了环保、物流,下游的屠宰、食品业务更加广泛,牧原、天邦、唐人神等企业都有相关布局。
综上所述,从猪苗、饲料、兽药,再到屠宰、环保、物流……集团猪企们的投资版图之大,几乎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甚至是产业网。而实际上,它们的视野还在变得越来越广,比如近期,温氏和新希望都表示在机器人领域有投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