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月10日,生猪全国均价为14.5元/公斤左右,较2月5日价格下跌1.4元/公斤。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较2024年,2025年的生猪价格或还有回落,对于养殖端来说,控制市场风险的核心还是降本增效。
节后猪价回落为正常现象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月7日,国内生猪(标准体重)平均价格为14.93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0.35元/公斤,跌幅达2.29%。全国各大区域生猪价格均呈现下跌态势,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生猪平均价格继续走低。
“春节过后,生猪市场的供给或处于季节性相对过剩状态。”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每年生猪市场的消费高峰期都在春节假期期间。目前,从生猪的供给来看,从2024年9月至今,生猪屠宰量在持续增加。2024年12月、2025年1月,生猪屠宰量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另外,2024年6月以后,新生仔猪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春节过后,商品猪的供给量或也处在较高水平,非常充裕。”
长期来看,2025年,养猪利润或有相应回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78万头,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2024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比2023年提高了290元。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生猪养殖端获得的利润有限。咨询机构涌益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外购仔猪的养殖利润为亏损,亏损数额为28.52元/头;自繁自养的养殖利润为134.32/头。
“目前,养殖端的利润整体在成本线以上。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2025年,养殖端或依然有盈利,但是盈利水平同比会有所下降。”朱增勇说。
中信建投期货测算数据显示,2025年猪价的波动区间在13至15元/公斤,将回归养殖成本,全年呈现低利润特征。
多数猪企销量在上涨
根据上市猪企此前披露的销售数据,多数猪企2024年全年的生猪销量在增加。
2024年,牧原股份生猪销量、销售收入分别同比上升12.2%、25.88%;温氏股份肉猪销量、收入同比增加14.93%、33.5%;金新农生猪销量、收入同比增加14.73%、44.03%。此外,新希望、天邦食品、华统股份、傲农生物的生猪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春节过后,有猪企在规划扩产。华统股份近日发布公告称,欲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6亿元,7.68亿元计划用于建设绩溪华统一体化养猪场项目、2.88亿元用于建设莲都华统核心种猪场项目。这两个项目达产后,公司将合计新增生猪产能44.80万头,扩产比例为30.57%。
记者致电华统股份证券部询问扩产的合理性,对方表示,除公告披露内容外,其他信息暂不对外公布。
华安期货分析师此前预计,规模猪企2024年积累了一定利润,抗风险能力较强,主动大幅去产能的概率较小。未来一年,猪价上涨的幅度预计有限。
朱增勇表示,当养猪业进入上涨周期时,养殖端不计成本持续扩张的情况较为常见。但是,当产业在进入下行周期后,特别是整个产业的供给能力相对稳定时,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从经营角度看,养殖端还是以稳产为主,若扩产,需要保证边际成本是下降的。
降本增效仍是行业重心
对于养殖端来说,保持盈利、降本增效仍是发展的重心。
已经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的猪企均提到了降本增效。牧原股份表示,公司2024年能实现业绩扭亏为盈,主要是因为2024年的生猪出栏量、生猪销售均价较2023年同期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较2023年同期下降。
温氏股份表示,2024年,饲料原料价格下降,公司养殖成本同比大幅下降,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上升,公司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新希望也表示,2024年12月,旗下部分养殖场的养殖成本已经下降至13.5元/公斤左右。
朱增勇坦言,建议养殖端今年还是以稳产为主。从目前的市场形势看,猪肉的消费需求或已达到天花板,未来很难增加。在产能稳定的情况下,不同养殖户(家庭农场、小型养殖企业和龙头企业等)之间的竞争主要看成本和市场影响力。在市场影响力方面,规模企业的优势无疑会大一些。不同养殖户市场竞争的关键还是在于成本,降本增效仍是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