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8日至2月5日,生猪期货市场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区间震荡态势,生猪现货市场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价格在15至16元/千克的区间内徘徊不定。
而节后首个交易日,豆粕市场却迎来强势开局。开盘伊始,豆粕期货便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高开幅度超2%,随后价格一路攀升,日内持仓量不断增加,价格持续上行,涨幅一度超过4%。不仅期货市场表现亮眼,现货价格同样涨势迅猛。在短短一天时间内,现货价格飙升80元/吨,主流现货价格一举跃升至3340元/吨。
01 豆粕2025开门红
继昨日豆粕价格暴涨80元/吨后,今日(2月6日)豆粕价格继续大涨50元/吨,广西部分地区豆粕现货已涨至3400元/吨。随着中美两国互加关税,双边贸易关系受到影响,可能会对国内外豆系商品的市场表现产生分化影响。
考虑到中国作为美国大豆的重要出口市场,国内对即将加征的关税的预期可能会导致美国大豆对中国的出口量减少,从而对国际大豆市场(外盘)构成压力,使其表现承压。
同时,由于美国大豆在中国大豆总供给中占据约20%的份额,加征关税可能会增加国内大豆的进口成本,进而引发国内市场(内盘)对大豆及豆系商品价格上升的预期,推动相关价格上扬。
另一方面,目前南美地区中,阿根廷正面临持续的干旱天气,这可能对新一季的大豆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巴西地区受降水影响,大豆收割进度依然缓慢,未见明显改善。
鉴于国内2月至3月期间大豆到港量偏紧的现状,预计南美天气条件叠加关税期共振的影响,将在短期内继续为国内豆粕价格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
作为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中国畜牧业饲料中约80%的豆粕依赖进口大豆,豆粕价格的上涨无疑会增加饲料的生产成本,进而对养殖户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如果后续南美天气改善,大豆产量恢复正常,豆粕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这对降低养殖成本是一大利好。
鉴于春节前市场对节后生猪价格持悲观态度,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期间,大型规模猪企加快了生猪出栏速度,减轻了节后市场标猪的供应压力。
同时,由于去年四季度市场二次育肥行为相对保守,叠加对四季度需求及春节后价格的悲观预期,春节前散户积极出栏肥猪,规模猪场也倾向于减轻猪只体重,以减轻节后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
这一系列举措导致春节期间及节后肥猪供应相对紧张。截至2月5日,部分地区生猪现货均价维持在15.5至16元/公斤之间,而肥猪价格突破了17元/公斤,这一超出预期的现货价格推动原本被低估的期货价格在新年伊始大幅上涨。
但通常情况下,春节后的时段被视为一年中的需求低谷期,这是因为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餐饮业,在年前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备货。随着新年的到来,这些“库存”尚未充分消耗,导致短期内大家的采购需求减少,市场因此进入了一个需求相对低迷的阶段。目前,屠宰企业的采购计划相对有限,终端市场的支撑力量较为薄弱。
“值得留意的是,在整体供需趋于宽松的背景下,仍存在阶段性收紧的波动。首要关注点在于春节假期后,若二次育肥与冻品库存同时释放,可能会阶段性地推高猪价,其上涨强度将取决于二次育肥的规模及冻品入库量。此外,当前冷空气影响持续,如果后续出现仔猪腹泻或猪瘟疫情加剧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供应提前释放,进而促使价格先经历短期下跌后再反弹上涨。” 中信期货高级研究员程也表示。
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养户们在抓猪的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