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夏季,有些猪身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丘疱疹,有人说是蚊子咬的,也有人说是圆环病毒的皮炎肾炎综合征,还有人说是猪痘或湿疹,这些丘疱疹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家猜测的几种疾病区别点到底在哪里?
皮肤是机体最大的器官,占体重的14%~16%,是机体三道防御体系中的第一道屏障,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觉、分泌、排泄、呼吸、吸收和新陈代谢等功能。
丘疱疹是皮肤炎症的一种类型,是因各种内部、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皮损。
(1)感染性炎性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如口蹄疫水疱、皮炎肾炎综合征、猪痘等)、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脓肿等)、螺旋体感染(如梅毒疹等)、真菌感染(如体廯等)、寄生虫昆虫感染(如疥螨病等)。
(2)非感染性炎性因素包括变态反应(如药物过敏等)、神经功能障碍(如应激综合征等)、血管炎(如过敏性紫癫)、物理性(如鸡眼、硬茧等)和皮脂腺分泌异常(如痤疮等)
紫癫
(3)非感染性、非炎症性因素包括代谢性(如皮肤淀粉样变、维生素A缺乏等)、遗传性(如结节性硬化等)和肿瘤(如色素病、血管瘤、淋巴网状组织瘤等)。
中医理论认为:患畜禀赋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淫侵肌肤;素体虚弱或湿热蕴久,耗伤阴血,致肌肤失养等均可致皮炎。
中西医理论认为:机体代谢产物的沉积(如粉刺疙瘩为真皮乳头层淀粉样蛋白沉积所致),表皮或真皮细胞的限局性增生(如皮肤纤维瘤等),炎性水肿(如接触性皮炎)和各种细胞浸润表皮或真皮(如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化脓性皮炎、淋巴细胞浸润引起的慢性炎性皮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变应性皮炎、上皮样淋巴细胞浸润引起的结核性皮炎、浆细胞浸润引起的梅毒性丘疹、泡沫细胞浸润引起的黄瘤病)等,均可引起皮炎。
(1)斑疹:点大成片,色红或紫,抚之不碍手的叫“斑”,多由热郁阳明,迫及营血而发于肌肤;形如粟米,色红或紫,高出於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的叫 “疹” ,多因风热郁滞,内闭营分,从血络透发于肌肤。
特点:斑疹不凸起于皮肤,颜色有红有白;红斑为“热”,稀疏为热轻,密集为热重;白斑为气滞或血虚。
红斑指压褪色的多属于血分之热,如猪丹毒等;红斑指压不褪色的多为血热或血淤,如猪瘟等;红而带紫的为热毒炽盛,如链球菌等。
(2)血疹:高出皮肤表面的局限性突起,多为血热、风热所致;如圆环病毒皮炎肾炎综合征等。
(3)疱疹:有腔隙高出表面的损害,腔内含有水样或血样液体,水疱呈白色,血疱呈淡红色,脓疱内含有脓汁,疱壁一般薄易破,破后形成糜烂,干燥后形成薄痂,多属湿热或热毒炽盛所致;如口蹄疫、水疱病、口炎等。
疱疹
(4)结节:为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突性损害,陷没于皮下或高出表面,多为气血凝滞所致;如皮肤真菌病等。
(5)风团:为皮肤上的一过性水肿隆起,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有白色与红色之分,白色风团为风寒所致,红色风团为风热所致;如风疹、过敏反应等。
(6)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急性病后发生多为余热不清;慢性病后发生则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养所致;如维生素A缺乏等。
(7)糜烂:为浅层的表皮缺损,由于疱疹破裂,痂皮脱落,或丘疹表皮破损,而露出潮湿面,均称糜烂,多由湿热引起;如猪痘等。
(8)痂:皮肤渗液渗血或脓液干燥后就形成了痂,脓痂为热毒未消,血痂为血热所致;如葡萄球菌病等。
(9)皲裂:为皮肤上的线形裂缝,多由血虚风燥所致;如锌缺乏症等。
(10)色素沉着:见于慢性皮肤病之后期,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由于气血不和或肾虚所致;如痣、黄脂病等。
(1)蚊虫叮咬:夏秋多发,耳背部绿豆大丘疹,大致沿血管纹路分布,患猪有痒感而不自主甩耳摇头;
(2)猪疥螨:多发于耳后及后档等隐秘部位,患畜剧痒蹭墙;
(3)猪痘:因分丘疹期、溃疡期、结痂期而多见溃烂面;
(4)猪丹毒:斑块铜钱大且呈现方形、菱形等规则形状,个别猪背部皮肤整体坏死而脱落;
(5)湿疹:多发生于卧地一侧,皮肤发红,有个别蚕豆大至拳头大不规则隆起,圈舍阴湿;
(7)缺锌:皮肤痂皮增生或皴裂,褪皮但丘疹不明显。
(2)搞好圈舍卫生:皮肤炎症的发生概率与圈舍卫生和湿度密切相关,保持圈舍通风良好,舍内洁净干燥。
(3)早期治疗:皮肤炎症一般不会引起患猪死亡,所以有些畜主会麻痹大意,如果是病毒(如圆环病毒引起的皮炎肾炎综合征)或细菌(如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因其具有传染性,可导致全群发生,严重患畜会出现发热不食等临床症状,甚至会导致突然死亡。
(4)强化饲养管理:把控原料品质,确保日粮营养全价,防治霉菌毒素蓄积或出现营养代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