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猪价在15-16元/公斤进行区间震荡。且当前母猪产能基础稳固,猪肉消费处于淡季,猪价缺乏上涨驱动力,官方预计猪价未来长期或将围绕着成本线震荡起伏。
打造低成本养猪能力,就成为养猪人应对多变行情的“制胜法宝”。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办法很多,关键是实施的路径,“良好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有助于实现降本增效,使猪场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近期,扬翔股份养猪事业部总裁刘向东在李曼养猪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
打造低成本养猪能力,就成为养猪人应对多变行情的“制胜法宝”。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办法很多,关键是实施的路径,“良好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有助于实现降本增效,使猪场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近期,扬翔股份养猪事业部总裁刘向东在李曼养猪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
用科学的手段管理猪群生产
近几年,集团化、集约化、规模化养猪模式进程加速,批次化生产更有助于养殖高效生产和生物安全防控,越来越受现代养猪人青睐。
批次化生产是依托现代生物技术,依据猪群规模大小,将母猪群分批次进行同期发情配种、同步分娩以及同期断奶,执行同批次全进全出的节律性生产,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
批次化生产管理是现代养猪的核心技术之一。相关文献研究表明,早在1935年,国外第一次提及批次化生产理念;20-21世纪,诸多模型被开发并用于指导批次化生产。
再看国内,批次化生产管理进程亦得到稳步发展。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尤其是2018年FW爆发之后,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力规模猪企不断探索和尝试多周批次生产管理,扬翔股份就是其中之一。此外,扬翔秀博在社会化供精方面的专业性,也为国内猪场批次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
秀博位于河南的高标准社会化供精站
值得一提的是,批次化生产对比连续性生产是有明显差别的。在批次化生产中,生产管理是主动的,猪是“被动”的;相反,在连续性生产中,猪是“主动”的,生产管理是被动的。
批次化生产切实提升猪场效益
批次化生产主要分为哪些类型?它的特征是?相较于连续性生产,它为何能得到“青睐”?
按照批次分隔时间不同,批次化类型主要分为单周批(每周1次)、三周批(3周1次)和五周批(5周1次),其特征是节律生产、同步作业、全进全出。
批次化管理在提升猪群健康度、生物安全防控、降本增效、设备维修上具有明显优势。
01 提升猪群健康度
减少猪群混养、批次免疫、精准饲喂、全进全出
02 生物安全防控
猪群整齐度高、交叉感染概率低、利于消毒工作、切断疫病水平传播途径、减少猪场与外界的接触
03 降本增效
提高人效、减少兽药成本、减少精细化饲养成本、减少折旧成本
04 设备维修
环控设备、工具电路、智能化设备
“批次化管理模式使得生产工作更加集中,更具有计划性;猪场员工配合更加紧密,人才培养朝着全能型方向发展。”刘向东先生进一步分享批次化生产管理的优势。
多周批次生产让生产更高效
目前,国内规模化猪场主要以单周批次生产为主。
但在FW常态化下,我国养猪业正面临重大升级变革,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趋势,多周批次生产则更符合高效生产和防疫需求。
多周批次生产在防控FW、保障猪群健康、风险口管控、空怀猪管控、常规性工作落实、断奶量提供等方面均发挥着更有效的作用。
比如,在常规性工作落实中,多周批次生产模式下,免疫、测膘、配种、查返情、测孕、攻胎、分娩、断奶等生产工作更加集中,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多周批次生产也对猪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完善的后备猪管理,二是同期发情配种,三是同步分娩管理,四是同期断奶管理,五是生产人员管理。
整体来说,不同周批次的生产模式各有千秋,多周批次生产管理是目前低成本增效的主要手段之一。
猪场应根据实际发展规模、生产需要,结合生产计划、生产效率、增效降本等方面,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产模式。
END
通过以上的分享,相信各位养猪人对批次化生产管理都有了更深的理解运用。
如何实现批次化生产管理?具体落实的举措有哪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又是什么?关注扬翔股份公众号,后续将为您继续带来干货满满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