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后续疫情呈现点状散发态势,业内一时间谈“瘟”色变!截至目前,我国除海南省、台湾省、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之外,其他30个省(市、区)均已遭非瘟侵袭。
非洲猪瘟防控成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全面提升疫病的综合防控能力意义深远。非洲猪瘟防控不是“单方面”的责任,压实各方责任是必要的。中国养猪网记者有幸采访了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谭家健博士,深入探讨“饲料防非”的问题。
谭家健博士
焦点一:
提高饲料防非成本,
意味着提高猪场综合成本?
众所周知,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两者之间是支配与从属的关系。扬翔研究院院长谭博士认为:“我们要首先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想要防非保猪活下去,前期的大投入是必要,甚至要不计成本,所有投入都是基于生物安全,非洲猪瘟这个敌人,太强,我们不能单纯考虑成本,而是要先解决主要矛盾,防住非瘟,活下去。”
为了防非增加的成本是扬翔愿意也必须承担的。这一笔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最终有利于整个养猪生物安全体系的提升,并且是有利成本,猪只成活率高了,生产指标也会相应的变化,那么投入的成本最终是有回报的!
焦点二:
自配料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
是否真的高于全价料?
全国每年出栏7亿头猪,粗略统计需要饲喂2亿吨饲料,但目前全国商品猪饲料年产量只有9000多万吨,其他基本是自配料和潲水,国家已经明确禁止“潲水猪”,自配料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自配料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是否高于全价料呢?中国养猪网认为,凡事不能说的太绝对,绝对的事情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普遍的,那么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显然不符合这个定义。
谭家健博士表示:“无论是使用全价料还是自配料也都要看你是怎么处理的,如果你对原料不重管控,整个运输和源头都会有污染风险,这两者其实你无法下结论!综合考虑到企业的规模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做全价加热饲料会相对保险,从逻辑关系上来说确实没错,但是无论是自配料还是全价料,不把控原料、不加热饲料的话,两者风险则相差无几!”
焦点三:
在饲料防非方面,
哪个环节是最有效的措施?
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需要落实每一个中间环节,在饲料防非方面也是一样,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出问题,没有最重要,只有都重要,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即使做到99.99%也不行,必须做到100%,而这就需要做到源头切断、加热杀灭、运输切断、安全抵厂等。
疫情背景下,健康、安全、无污染的饲料是每一个猪场关注的重点!扬翔是怎么做的?扬翔研究院院长谭家健博士告诉记者:“非洲猪瘟疫情让养猪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都需要重新思考、判断和选择。其实方式、方法就摆在那里,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大家的决心和执行力!扬翔自己必然全力以赴,做好自己,我们也希望全行业同仁能与我们与我们共同携手。”
焦点四:
构建饲料防控安全体系!
如何确保猪场使用的是安全优质饲料?
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关于防控非洲猪瘟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疫情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各种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如何构建饲料防控安全体系?
谭博士结合扬翔的实际情况分享:首先,饲料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足够时间是可以消灭非洲猪瘟病毒,85度10分钟以上高温处理是最保险级别的,当然扬翔基于饲料厂的结构性防非体系,不单在生产加工环节可控,原料、配送和交付也是可控的。
在自养猪场(自用料),从饲料加热出口一直到猪嘴巴都是通过管道输送的,只要保证管道定期严格消毒,就可以极大降低安全隐患。在其他猪场(商业外卖料),绝对安全把控需要绝对执行力,假设途中会经过多重接触导致饲料,那么饲料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便是极高的!因此产品必须检验合格以及非洲猪瘟检测阴性后方可出厂销售。
结语: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破坏极大且至今无有效疫苗,只能通过做好生物安全进行防控。养猪企业必须认真审视自身猪场生物安全状况,重新完善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严格落实以杜绝非洲猪瘟病毒通过病猪、饲料、车辆、人员、软蜱等携带进入猪场,确保猪业安全,防非之路任重道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