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豆粕市场价格波动剧烈,自2月下旬起,其跌势非但未止,反而持续加剧,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轨迹。尽管期间偶有小幅反弹,但终究难以撼动整体走弱的态势。
一、豆粕单月下跌600元/吨
因南美大豆主产区天气状况改善,市场对巴西大豆丰收的预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令市场对美国大豆出口销售前景忧心忡忡;而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的下调,又与美元汇率走低、豆油价格大幅攀升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之下,美盘大豆期货价格呈现出震荡波动的运行态势。
受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采取关税反制举措,尽管巴西大豆运抵中国港口的时间出现延迟,但国内买家普遍倾向于采购南美地区的大豆,这一情况致使国内主要油厂的大豆及豆粕供应趋于紧张。不过,当前大豆压榨的利润较为可观,油厂压榨大豆后产生的豆粕数量超过了终端饲料厂的采购需求,因此豆粕市场整体基本呈现出持续偏弱的运行态势。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3月,国内主要油厂43%蛋白含量的豆粕成交均价为3450元/吨,与2月的均价相比,下跌了200元/吨,降幅达到5.6%。自2月下旬以来,豆粕价格延续跌势,持续下行,期间虽有小幅度反弹,但难以改变其疲软的市场格局。具体来看,3月初豆粕价格曾达到3750元/吨的高位,然而到月底时已跌至3140元/吨,降幅高达610元/吨。
行业分析表示,进入4月后现货价格将进一步向3000元下方下探,实现期现回归。
二、玉米,越涨越来劲儿
玉米市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4月仅过7天,玉米价格就经历了两次涨跌轮回,波动频繁。此次玉米价格全面回升,山东与东北地区携手上涨。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中美第二轮贸易博弈影响,其影响之深远超市场预期。此前市场虽预料到中美贸易摩擦将再度发生,但普遍认为其规模和影响将与上一次相近或略有升级。
首先,墨西哥作为美国玉米的最大买家,并未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且根据美墨加协定,美玉米出口至墨西哥享受免税待遇。其他国家虽也购买美玉米,但规模较小,难以与墨西哥相提并论。因此,即便其他国家加征关税,对全球玉米市场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市场基本面保持稳定。
其次,我国对进口玉米的依赖度已显著降低。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玉米数量仅为18万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619万吨,降幅高达97%。市场预测今年我国进口玉米量将缩减至配额范围以内(720万吨以内)。因此,即便国际玉米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也有限,国内玉米行情波动主要取决于国内供需状况。
就国内供需而言,当前玉米供应相对宽松。深加工和饲料厂采购不积极,多维持刚需库存。同时,小麦替代效应显现,粮权转移后博弈刚刚开始,贸易主体手中库存充足。这些因素均难以支撑玉米价格突然大幅上涨。因此,尽管玉米价格再次全面上涨,但主要是受情绪面推动,供需支撑较弱,预计难以持续,玉米价格或将继续磨底。
综合来看,尽管玉米价格再次全面上涨,但主要是受情绪面推动,供需支撑较弱,预计难以持续,玉米价格或将继续磨底。而豆粕市场则需密切关注南美大豆产量、美国关税政策及国内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以把握市场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