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玉米一直上涨,且喊涨之声震天,但其实连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口。
而随着山东深加工门前到货车数量再次增加,玉米的这口气又提到嗓子眼了。
前一天送粮车数量还是400多辆,第二天就涨到了800多辆,又尴尬了。
这回山东倒是没有马上就跌,但是很明显,上涨的动力也弱了,但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什么呢?
重点是我们之前说过,随着玉米不断上涨,市场就要发生变化。
当玉米涨到一定价位以后,卖粮意愿必然会增加,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门前送粮车又涨上去了。
这躲不开,这是大趋势。
这也再次证明,争论有没有粮了根本不重要,有没有价才是关键。只要价格合适,卖粮意愿必然会增加,玉米自然就有了。
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山东玉米再上涨的空间不大了,但是也大跌不了。
原因很简单,现在市场上是看涨与恐高并存,所以如果跌猛了那卖粮意愿肯定又降低了,车又少了,玉米也就跌不动了。
这就好像是一个循环,但所有人都套在这个循环里出不去。
所以接下来,山东玉米大概率就这么车多车少、价涨价跌的来回震荡,以等待新的契机。
而再来看东北。
如果从大趋势上来看,东北其实和山东一样,也是这个套路,只不过表现得比较隐性,不像山东华北那么明显。
一方面是有政策托着,掩盖了很多东西。
政策增储在东北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这是硬杠杠的利好,而且是市场的标杆,有这个标杆撑着,这个天秤就不会被打翻。
另一方面呢,企业们也有自己的算盘。
说白了,都要考虑自身的利润。玉米上涨,也是涨得人胆战心惊,即使想压价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落价,只能在收购标准上搞一些小动作,比如提高霉变要求或者是收购标准什么的。
但是也肉眼可见地上涨的节奏放缓了,这也说明随着玉米的连续上涨,上涨动力和心态在发生变化。
这也符合我们在昨天的文章中提到的,玉米的涨势开始放缓,甚至是到了一个滞涨的状态,正等待着新的利好来接力,否则可能就要面临回调了。
也许有人会说,利好不是一直都在吗?比如政策的提振,全球玉米的上涨等,都一直在支撑呀。
但是不太一样,原因是玉米需求不强硬。
比如饲料方面,年后饲料企业存在补库需求,这也给了玉米一定的支撑,但是随着库存到达安全线以上以后,补库的节奏明显放缓,企业更倾向于观望。
为什么观望呢?
因为玉米市场比较复杂,虽然普遍都在看涨,但后续能不能涨是另一回事,更何况现在是淡季,所以更不会在这个时候大肆补库。
深加工虽然利润不错,开机率也在走高,但是深加工并不是玉米的消费大户,换句话说,玉米也不可能仅靠深加工来支撑全场。
所以,至少目前来说,玉米的需求并不硬朗。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需求不硬,那么市场就需要不断有新的利好来支撑。
政策增储也好,国际玉米上涨也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被市场消化,所以只能等待着新的利好来指引。
那么能不能等到新的利好呢?
谁也不知道。
因为市场是多变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会有什么新的消息,但是另一方面,玉米有两个利空却是很明显的:
第一个是天气。
现在气温偏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必然是逐渐升高的,这可能会引发一波集中售粮,可能会使玉米供应增加。
第二个是卖粮意愿。
随着玉米上涨,部分贸易主体,尤其是前期低价建立库存的贸易商已经有了利润,这时候更倾向于卖粮变现,落袋为安。
所以,当前的玉米正在接近阶段性的临界点,需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