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近期玉米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新粮上市节奏和小麦替代问题。雨雪天气导致东北粮源流通缓慢,但后期以干燥为主,利于玉米上量。此外,政策性小麦有望大量投入市场,小麦价格势必承压,其替代效应也将显现,进而削弱玉米需求。上述因素的作用下,玉米市场很难延续单边上行格局。
近期,玉米价格走出近半年来的最大涨幅,期货从9月22日的2429元/吨涨至11月11日的2736元/吨,涨幅近13%,山东部分地区现货最高收购价涨至1.5元/斤,折合3000元/吨。尽管整体涨幅相对年初来说不算太大,但作为秋季上市的粮食作物,反季节性上涨才是这波行情开启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后市难以维持强势,主要原因如下:
近期天气转为干燥
国庆节前后,华东地区出现暴雨天气,延误了玉米收获进度。今年玉米上市时间推迟了20—30天。往年,9月底10月初新季玉米陆续上市,而今年,10月底11月初才开始上量。此外,由于持续阴雨,玉米收获后未能及时晾晒。一方面,彼时煤价较高,烘干成本提升;另一方便,普遍缺乏烘干设备,霉变粒占比提高。整体质量变差降低了市场的有效供应,企业不得不提高报价来收购质量好的新季玉米。上周,中国气象局发布东北部分地区红色暴雪预警,进一步加大了新粮的流通难度,促使现货和期货双双上涨。不过,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本周至未来一周,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以干燥为主,有利于运输的恢复,也有利于玉米的上量。
深加工企业采购谨慎
虽然加工利润丰厚,玉米淀粉和玉米酒精企业提高了开工率,但开工率仍处于同期低位。截至11月5日当周,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耗量为108.2万吨,环比增加5.6%,同比减少0.7%。目前,企业的采购和建库较为谨慎,多数采用随购随用的策略。
小麦替代可能性增大
作为玉米替代品,小麦价格的上涨抬高了玉米底部。饲料企业通常的判定标准是小麦价格比玉米价格低50—100元/吨,小麦具有比价优势,此时企业选择部分替代。小麦现货涨价是近期玉米价格攀升的原因之一。
今年下半年,多个小麦主产国受到极端天气困扰。预测显示,全球小麦产量将减少0.7%。10月,在小麦减产预期、化肥成本提高、天气转冷后进入消费旺季等因素的提振下,小麦价格继续上涨。11月1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本是每年的例行发布,却被人们过度解读,造成米面油被抢购,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刺激小麦价格上涨。
国内拥有对小麦市场价格的主导权。基于国家政策保供稳价的导向,后续若大量投放政策性小麦,则小麦价格势必承压,其替代效应也将随之显现,进而削弱玉米需求。
饲料存在刚性需求
近期天气迅速转冷,猪肉需求增加,居民为提前入冬冻肉做准备。尽管9月猪饲料产量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显示,猪饲料产量为1099万吨,环比下降1.7%;能繁母猪存栏为4459万头,较6月下降105万头,降幅为2.3%,但截至11月5日,外购仔猪和自繁自养生猪的养殖利润分别反弹至27.51元/头和-62.7/头,即将全部进入盈利区间。此外,截至11月4日当周,全国生猪平均出栏体重为125.04公斤/头,较前一周上涨0.85%,基本恢复至去年的水准,这对玉米需求有所支撑。
总的来说,左右近期玉米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是新粮上市节奏以及小麦替代。玉米底部由于种植成本增加和小麦价格上涨而抬升,顶部则受到国家政策以稳为主和饲料配方可以随时调整的限制。近期小麦价格出现企稳迹象,本周开始东北也告别强降雪,玉米将大量上市,价格因而承压。
近期,玉米价格走出近半年来的最大涨幅,期货从9月22日的2429元/吨涨至11月11日的2736元/吨,涨幅近13%,山东部分地区现货最高收购价涨至1.5元/斤,折合3000元/吨。尽管整体涨幅相对年初来说不算太大,但作为秋季上市的粮食作物,反季节性上涨才是这波行情开启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后市难以维持强势,主要原因如下:
近期天气转为干燥
国庆节前后,华东地区出现暴雨天气,延误了玉米收获进度。今年玉米上市时间推迟了20—30天。往年,9月底10月初新季玉米陆续上市,而今年,10月底11月初才开始上量。此外,由于持续阴雨,玉米收获后未能及时晾晒。一方面,彼时煤价较高,烘干成本提升;另一方便,普遍缺乏烘干设备,霉变粒占比提高。整体质量变差降低了市场的有效供应,企业不得不提高报价来收购质量好的新季玉米。上周,中国气象局发布东北部分地区红色暴雪预警,进一步加大了新粮的流通难度,促使现货和期货双双上涨。不过,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本周至未来一周,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以干燥为主,有利于运输的恢复,也有利于玉米的上量。
深加工企业采购谨慎
虽然加工利润丰厚,玉米淀粉和玉米酒精企业提高了开工率,但开工率仍处于同期低位。截至11月5日当周,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耗量为108.2万吨,环比增加5.6%,同比减少0.7%。目前,企业的采购和建库较为谨慎,多数采用随购随用的策略。
小麦替代可能性增大
作为玉米替代品,小麦价格的上涨抬高了玉米底部。饲料企业通常的判定标准是小麦价格比玉米价格低50—100元/吨,小麦具有比价优势,此时企业选择部分替代。小麦现货涨价是近期玉米价格攀升的原因之一。
今年下半年,多个小麦主产国受到极端天气困扰。预测显示,全球小麦产量将减少0.7%。10月,在小麦减产预期、化肥成本提高、天气转冷后进入消费旺季等因素的提振下,小麦价格继续上涨。11月1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本是每年的例行发布,却被人们过度解读,造成米面油被抢购,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刺激小麦价格上涨。
国内拥有对小麦市场价格的主导权。基于国家政策保供稳价的导向,后续若大量投放政策性小麦,则小麦价格势必承压,其替代效应也将随之显现,进而削弱玉米需求。
饲料存在刚性需求
近期天气迅速转冷,猪肉需求增加,居民为提前入冬冻肉做准备。尽管9月猪饲料产量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显示,猪饲料产量为1099万吨,环比下降1.7%;能繁母猪存栏为4459万头,较6月下降105万头,降幅为2.3%,但截至11月5日,外购仔猪和自繁自养生猪的养殖利润分别反弹至27.51元/头和-62.7/头,即将全部进入盈利区间。此外,截至11月4日当周,全国生猪平均出栏体重为125.04公斤/头,较前一周上涨0.85%,基本恢复至去年的水准,这对玉米需求有所支撑。
总的来说,左右近期玉米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是新粮上市节奏以及小麦替代。玉米底部由于种植成本增加和小麦价格上涨而抬升,顶部则受到国家政策以稳为主和饲料配方可以随时调整的限制。近期小麦价格出现企稳迹象,本周开始东北也告别强降雪,玉米将大量上市,价格因而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