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知识 | 磺胺类药物的使用指南
来源: 康大夫平台
2021-07-09 15:41:09
查看: 次
磺胺类药物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故目前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一大类药物,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新型磺胺和抗菌增效剂合成以后,使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对其高度敏感的细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对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志贺氏杆菌、亚利桑那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危害家禽的某些原虫也有作用。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对磺胺类药敏感的细菌,在体内外均能获得耐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磺胺也往往产生交叉耐药性,但耐磺胺类药的细菌对其它抗菌药物仍然敏感。
磺胺类药可以治疗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禽白痢、鸡传染性鼻炎、火鸡亚利桑那病等,此外对家禽各种球虫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等,也有较好效果。
磺胺类药物是当前养猪生产中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价格低、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能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阴性菌。其抗菌机理是干扰细菌的叶酸代射,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然而,多年临床发现,由于磺胺类药物使用不当,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应当正确使用。
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应选用肠道易吸收的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等。
肠道感染:如肠炎、腹泻病,应选用肠道不易吸收的药物,如磺胺脒等。
局部感染:如烧伤等,应选用外用磺胺药物,如消炎粉、烧伤宁等。
寄生虫感染:如球虫、住白细胞原虫感染,应选用磺胺二甲基嘧啶。
磺胺类药物的用量分为突击用量、维持用量。所有突击用量即首次或第一天用量在安全范围内剂量加倍,然后改为维持用量即正常用量磺胺类药物的配合应用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合用: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容易析出结晶,如果单纯使用磺胺药物,经肾排泄时,容易析出磺胺结晶,堵塞输尿管,所以在使用时应和小苏打合用,防止结晶出现。另外,当发生肾功能减退,全身酸中毒时应慎用或禁用磺胺类药物。
和增效剂合用:磺胺类药物和增效剂(如TMP)合用(5∶1),抗菌作用比单纯使用时增加10倍。
和VK、VB族合用:磺胺类药物在使用时,影响肠道对VK、VB族的吸收,所以使用磺胺药物时,饲料中应加入VK、VB。
注意磺胺类药物使用期限,以防蓄积中毒。磺胺药物在使用时要求剂量准确,拌量均匀,疗程为3天~5天,不宜超过7天。因为长期大剂量使用易造成蓄积中毒。
用疫苗前后3天不得用此类药物,因为磺胺类药物能够抑制抗原活性,使免疫效果下降。
磺胺类药物在外用时,如关节脓肿,应彻底清除创面的脓汁、黏液及坏死组织,因为这些物质含有大量的对氨苯甲酸,影响磺胺药物疗效。
注意配伍禁忌:液体类磺胺药物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不易与酸性药物,如VB、VC、青霉素、四环素、盐酸麻黄碱等合用,否则析出磺胺沉淀。遇普鲁卡因疗效减弱,甚至失效,遇氧化钙、氯化铵会增加对泌尿系统毒性。
使用磺胺药要严格控制剂量,用药不超过7天,并同时供应充足饮水;使用磺胺复方制剂,以减少用药剂量,避免中毒,拌料时要搅拌均匀一旦发生磺胺药中毒立即停药,供应足够饮水,可同时服用1%~3%碳酸氢钠溶液、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K;发生中毒则使用肾肿康或其他肾脏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