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控制细菌耐药性?
目前在动物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物诊断为患病)、预防(群体动物暴露之后健康动物发病)、控制(控制群体中疾病的蔓延)、促生长(通过抑制有害菌改善营养)。抗生素耐药性已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稳定。
2006 年1 月1 日起欧盟全面禁止抗生素作促生长使用,抗菌药物减量目标为每生产1t 肉抗菌药物使用量为50g/d。从2010 年开始,FDA 号召逐步禁止畜牧养殖业使用“具有重要医学用途的抗菌药”,并相继发布了209 号、213 号指南,旨在逐步淘汰具有重要医学用途的抗菌药在食用动物生产中使用。
中国政府也积极响应,卫计委等14 个部门联合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 年)》,农业部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行动计划(2017-2020 年)》。
二、如何控制细菌耐药性?
1、完成五项目标
省(区、市)凭兽药处方销售兽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优化兽用抗菌药物品种结构。完善兽用抗菌药物监测体系。提升养殖环节科学用药水平。
2、开展六项行动
监管行动、监测行动、监控行动、示范行动、宣教行动、退出行动。
3、减抗示范行动工作内容
规范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物;科学审慎使用兽用抗菌药物;减少使用促生长类兽用抗菌药物;实施兽药使用追溯。力争3年时间,实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推广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模式,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兽用抗菌药物使用量“零增长”,兽药残留和动物源细菌耐药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三、如何减少抗生素使用?
1、措施和原则
加强动物饲料管理,防止饲料霉变;加强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管理;加强所有药物和饲料的质量检测;落实执业兽医和处方药管理制度;规范养殖用药,逐步建立兽药使用监测体系;提升科学用药水平。
必要时才用药,不能以用药代替管理、卫生和免疫。按标签用药,按兽医命令用药。按药品要求保藏好药品。不使用过期药品。妥善处置未用完的药品和过期药品。保留用药记录,包括药房出入库记录。
总原则:能打苗不用药,能单方不复方,先窄谱后广谱,穿梭使用才靠谱。
2、减抗使用的替代措施
抗生素不是唯一药物,可以从饲养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1)营养方面:日粮配比平衡, 粗蛋白/ 纤维/ 脂肪发酵后使用。
2)卫生(生物安全)方面:清场,消毒。
3)厩舍方面:通风,干燥,除氨。
4)饲养方式:架养> 平养垫料> 笼养。
5)球虫防治方面:疫苗好于用药。
6)抗生素替代产品:除抗生素外可以用于预防、治疗、促生长目的的所有兽药。如用于预防:菌苗、血清、毒素、类毒素、卵黄抗体、噬菌体、益生菌、益生元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抗菌肽、植物化学产品。促生长:酶制剂、营养性添加剂。
3、“无抗”概念动物养殖
第1级:只是动物性产品中无抗生素残留(包括低于检测限和检出不超MRL)。
第2级:仅饲料中不加抗菌药物促生长。
第3级:仅治疗使用,预防不使用。
第4级:连治疗和预防也都不使用——终极目标,真正有机产品!
四、如何控制兽药残留?
1、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1)非故意原因:用药不记录、未遵守休药期、使用假劣兽药(非法添加其他药物)。
2)故意原因:非法使用禁用药物、使用人用药物。
要坚绝杜绝故意残留,防止非故意残留。
2、使用兽药三原则
1)依病使用:无病不用, 不能乱用。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是否病?什么病?根据病来选用药物。同时把握动物、疾病、药物三者的关系: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疾病的类型和病理学过程,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2)依诊使用:对症用药,不能滥用。建立诊疗记录,什么病?临床观察、血液生化检查、仪器检查的情况如何?治疗用什么药?兽药名称、产品批号、生产企业名称,剂量、用法、疗程、用药开始日期和预计休药日期,处方人、用药人等的书面材料和档案。
3)依法使用:“ 禁”则不用, 用后保“休”。要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禁止使用假劣兽药,禁止在饲料及动物饮水中添加激素类药物和禁止使用的药物,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和停用药物,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禁止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实行处方药管理的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