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兽药常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中兽药保健防疫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来源: 兽药资讯   2018-12-06 16:42:50   查看:  次

  按中兽医学理论,动物体以五脏为中心,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五脏之表;五脏分别主管五体(脉、皮、肉、筋、骨)、五华(面、毛、唇、爪、发)、五官九窍(舌、鼻、口、目、耳及二阴);生五志(喜、忧、思、怒、恐),藏五神(神、魄、意、魂、志),化五液(汗、涕、泪、涎、唾);五脏所主管的器官、神志等与五脏一起分属于五行,并按照五行生克制化,乘侮胜复及五行互藏的规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形成一个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以及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密切联系,其中某一脏或某一器官有病必然殃及其余四脏以及全身。由于五行系统的生克制化,亢害承制关系是一种相互交错的网,因此,五脏的生克制化,亢害承制也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网络结构;五脏可以被看着一个整体,而其中的每一脏都具有五脏的部分功能,也可看着是五脏的缩影和统一体,这就是所谓的“五脏互藏”之意。故《景岳全书·真脏脉》曰:“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不仅动物体的脏、腑、器、官、神、志按五行规律相互联系,一年四季,风雨寒凉,花草树木等时间万物均如此,因此,利用不同五行属性的药物,结合动物所处的季节与环境的五行属性,对不同五行属性的脏腑的生理机能或状态进行调整,使之功能恢复并保持平衡的,动物即可以恢复或保持健康。
  
  调整脏腑,就是指在治疗脏腑病变时,既要考虑一脏一腑之阴阳气血调整,更要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之重新恢复平衡状态,基本原则如下:
  
  1)根据脏腑病理变化,调整脏腑的阴阳气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如,肝病病理特点为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故治疗肝病重在调气、补血、和血,结合病因予以清肝、滋肝、镇肝等。
 
中兽药保健防疫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进行调整。如脾喜燥恶湿,脾气主升,以升为顺;胃喜润恶燥,胃气主降,以降为和。故治脾常宜甘温之剂以助其升运,而慎用阴寒之晶以免助湿伤阳。治胃常用甘寒之剂以通降,而慎用温燥之品以免伤其阴。
  
  3)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或抑强或扶弱,或二者兼施而分清主次;亦可将“补母泻子”与“抑强扶弱”结合起来,调整病脏及前后二脏三者间的关系。
  
  4)根据五脏互藏理论,分清主从之别,对主要脏器进行调整。就呼吸功能而言,五脏均参与呼吸的调节,其中尤以肺脾肾为要。所以,呼吸功能失调,常重在调治肺脾肾三脏。
  
  5)根据脏腑相合关系调节:或脏病治腑,或腑病治脏,或脏腑同治。实则泻腑,虚则补脏。
  
  随着四时气候的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的变化规律,生物出现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的变化。动物体(人体)与万物一样,也会适应四时阴阳而变化。《灵枢》曰:“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意思是春夏时节,动物体(人体)腠理较稀松,易于发泄多汗,以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秋冬时节,腠理致密少汗而多尿,以适应气候寒凉的变化。这种随四季而变的规律不仅存在于生理方面,疾病的发生亦是如此。《素问》载:“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换着当前的疾病情况而言就是说:春季多发上呼吸道疾病;夏季中期多发胸腔部位疾病;从小暑到立秋期间,易发生受凉腹泻疾病;秋季是瘟疫高发期;冬天发生的疾病往往跟肢体有关。
  
  根据以上原理以及“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中医真谛,动物保健防疫,理应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给动物投喂不同的药品,调养五脏神志,以顺应四时节气,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与生产。按照中医理论,春天万物复苏,适合“升补”;夏天在天为热,适合“清补”;秋天,在天为燥(长夏则湿重),适合“平补”;冬天在天为寒,适合“滋补”。在按此原则进补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当时情况的药或膳进行调理和滋补。明代著名大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然而,道家养生原则认为四季补益应该分为两种情况:五脏之气在四季中当旺而旺的时候,春天,肝旺则养脾;夏天,心旺则养肺;秋天,肺旺则养肝;冬天,肾旺则养心;四季,脾旺则养肾;当五脏之气在四季中当旺而不旺时,就应该春补肝,夏补心,秋补肺,冬补肾,四季补脾;《修真密录》认为,前一种情况应“春无食酸,夏无食苦,四时各减时味者,谓气壮也;减其味,以杀盛气”;后一种情况应“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注云:多其时味,以养其气也”。道家养生原则还认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华阳真人说:“及春夏养阳,以真气随天大运,在肝与心,肝与心,气升之所;秋冬养阴,以真气随天大运,在肺与肾,肺肾者,液降之所。”关于养阴养阳,《黄帝内经·素问》中亦有所载:“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就是说,春夏季节宜适温补阳气,秋冬季节应滋补阴液。
  
  以上所述为一年四季的补益原则,至于补益所用的材料,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风土记》里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其中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而葱、蒜、韭均是养阳的佳蔬良药。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季饮食调养宜多食甜,多吃菜,少食酸。
  
  综合上述中医药经典,结合现代养殖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在现代养殖中使用中兽药进行动物的保健防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合理应用中兽药。
  
  1、根据动物生长周期进行保健防疫
  
  以养猪为例,根据对猪的使用目的不同,一个猪场就有种公猪、种母猪、商品猪,其中种母猪又包含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经产母猪又有妊娠母猪、生产母猪、哺乳母猪等;商品猪又可分为乳猪、断奶猪、保育猪、育肥猪;各个阶段的猪情况不一样,使用的保健药物也就不一样;同时,还需要考虑猪场环境以及用药时的季节与天气情况。
  
  2、根据季节变化及气候变化进行保健防疫
  
  中医学之运气学说认为:大凡疫病之至,无不与异常之气候有关。一年四季以夏至分界,先夏至为温,后夏至为暑,若夏至后三伏中多雨,则证多见热湿并重;立秋前发病,证多热重湿轻;立秋后发病(谓之秋后晚发或伏暑),证多湿重热轻,但若秋后少雨亢热,则证多见燥甚湿轻;发于霜降前症多轻浅,发于霜降后症则深重。这就是猪高热病流行发生在每年的8~11月的原因。因此,猪高热病辨证方法可采用伤寒、温病理法相统一的辨治方法,在具体辨治时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同时辅以六经辨证,或将两种辩证法结合运用。卫气阶段,可用大青龙汤或以《寒温条辨》记载的升降散、蒲氏加味凉膈散等辛凉之方加减化裁;气营证阶段,可用辛凉表散之品如生石膏、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黄芩等以清气凉营、透营转气,在清气的同时加入凉营之品,防止热毒进一步内陷营血;营血证阶段,可用犀角地黄汤合导赤散化裁;丹地合剂,人用清开灵注射液、牛黄清心丸也可用于此证。
  
  在充分考虑动物生长周期、季节与气候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传染病史)和中兽医辨证论治原理进行保健防疫,不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能避免动物因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减产和降低成本。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