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根瘤藏着蛋白质转换的关键密码。我们的研究就是让大豆长好‘瘤’,从而提升蛋白质含量与产量。”7月6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团走进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土壤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楼慧强举着一株豆苗向记者展示。
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研发的微生物根瘤菌、联合固氮菌侵染大豆根部,可使其增产8%到20%,同时减少5%至25%的氮肥施用量,投入产出比高达16∶1。截至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安徽、河南、黑龙江等17个省份的大田作物种植中实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0万亩。“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凭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已成功入选安徽省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楼慧强表示。
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只是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在聚力种业振兴、端稳“中国饭碗”过程中所取得的众多成果中的一项。“面对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产业‘卡脖子’问题凸显的严峻现实,宿州市紧紧围绕打赢大豆种业翻身仗的目标,持续做强‘种子芯片’。”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卓海波表示。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粮仓,以旱粮作物为主,如小麦、玉米或大豆等。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的农业大市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大豆产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油供给的重任。
近年来,一批种业科研平台在这里加速汇聚:南京农业大学在安徽的首个大豆生物育种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分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实验站,以及中农发种业、荃银种业、皖垦种业等种业企业的分支机构纷纷落户。
2022年,宿州市开工建设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项目,主要分为研发区、种植区、种粮处理中心、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等,于2024年9月建成运营。“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链,科技研发体系初步形成,产学研结合日趋紧密。”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化平介绍。
在谷内的南京农业大学生物育种中心,记者看到研究生们在专注地进行大豆基因编辑工作。小人工气候室、质谱分析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空间内,各类育种实验也在紧张进行。
卓海波介绍,依托国际领先的基因挖掘与编辑技术,以及强大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南京农业大学与宿州市在种业科技谷共建了皖北首个生物育种中心,一期建设面积达5000平方米。该中心正开展大豆“南农47”“南农57”“南农66”“南农77”等系列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其中,“南农77”展现出亩产突破350公斤的巨大潜力。
作为种业科技谷的建设运营方,华升生态农业公司与南农大合作建立了千亩级大豆高蛋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基地,成功创制出16个兼具高蛋白与高产量特性的优良品系。
“南农大与华升生态合作共建四年多,累计3万余份育种材料在大地接受筛选,32个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系脱颖而出。‘南宿’系列正蓄势待发,为黄淮海乃至全国大豆品种升级换代储备了强大的‘芯’动能。”卓海波表示。
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研发的微生物根瘤菌、联合固氮菌侵染大豆根部,可使其增产8%到20%,同时减少5%至25%的氮肥施用量,投入产出比高达16∶1。截至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安徽、河南、黑龙江等17个省份的大田作物种植中实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0万亩。“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凭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已成功入选安徽省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楼慧强表示。
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只是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在聚力种业振兴、端稳“中国饭碗”过程中所取得的众多成果中的一项。“面对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产业‘卡脖子’问题凸显的严峻现实,宿州市紧紧围绕打赢大豆种业翻身仗的目标,持续做强‘种子芯片’。”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卓海波表示。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粮仓,以旱粮作物为主,如小麦、玉米或大豆等。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的农业大市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大豆产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油供给的重任。
近年来,一批种业科研平台在这里加速汇聚:南京农业大学在安徽的首个大豆生物育种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分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实验站,以及中农发种业、荃银种业、皖垦种业等种业企业的分支机构纷纷落户。
2022年,宿州市开工建设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项目,主要分为研发区、种植区、种粮处理中心、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等,于2024年9月建成运营。“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链,科技研发体系初步形成,产学研结合日趋紧密。”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化平介绍。
在谷内的南京农业大学生物育种中心,记者看到研究生们在专注地进行大豆基因编辑工作。小人工气候室、质谱分析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空间内,各类育种实验也在紧张进行。
卓海波介绍,依托国际领先的基因挖掘与编辑技术,以及强大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南京农业大学与宿州市在种业科技谷共建了皖北首个生物育种中心,一期建设面积达5000平方米。该中心正开展大豆“南农47”“南农57”“南农66”“南农77”等系列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其中,“南农77”展现出亩产突破350公斤的巨大潜力。
作为种业科技谷的建设运营方,华升生态农业公司与南农大合作建立了千亩级大豆高蛋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基地,成功创制出16个兼具高蛋白与高产量特性的优良品系。
“南农大与华升生态合作共建四年多,累计3万余份育种材料在大地接受筛选,32个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系脱颖而出。‘南宿’系列正蓄势待发,为黄淮海乃至全国大豆品种升级换代储备了强大的‘芯’动能。”卓海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