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山东广饶探索北方地区小麦玉米种植新模式 三作三收,每年多产一季春玉米

来源: 大众日报   2025-06-27 11:16:13   查看:  次

  6月19日,在广饶县李鹊镇张守凤家庭农场的500亩农田里,收割完小麦留下的麦茬依然泛着金黄色泽,麦茬两侧的玉米已近2米高,齐整茁壮,行列分明,宛如绿色方阵。

  就在前几天,农场“三作三收”模式下的冬小麦刚刚完成收获,并进行了实打测产:测产面积6.59亩,共收获小麦8050斤,含水量16%,杂质率0.5%,最后折合实打亩产是1173.53斤。

  “亩产量比我预计的还多了70多斤。”农场负责人刘廷义说:“每天我都会围着这片地转上几圈,就跟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渴’了浇水,‘饿’了施肥,有病虫害就抓紧预防和治疗。”

  长期以来,我国小麦玉米种植多为一年两收。“三作三收”小麦玉米新种植模式正是来自刘廷义的大胆尝试。该模式对传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方式进行了革新,即“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共生种植,10月中下旬播种小麦,间隔预留出春玉米种植带,隔8行小麦中间留出2行春玉米种植带,第二年4月在预留种植带播种玉米,小麦与春玉米共生期约50天。麦收后,在原来的8行小麦种植带密植2行夏玉米,直至10月上旬收获。夏玉米与春玉米共生期50至60天,通过优化田间作物时空布局,充分利用地、水、肥、光、热等资源,实现一年“三作三收”。

  “我的农田以3.6米为一个种植单元,其中2.4米用于种植冬小麦,特意预留1.2米作为春玉米套种行;待小麦收割后播种夏玉米时,则采用3行夏玉米种植模式,株距13厘米,行距60厘米。”刘廷义详细介绍,通过精准的种植布局,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刘廷义的500亩试验田已初见成效。每亩套种地块中,仅用了三分之二的面积种植并收获了冬小麦1173斤,春玉米的套种也将大幅提升收益。

  刘廷义探索“三作三收”种植模式还得从2023年说起。“农民就是靠着打粮食挣钱,种了一辈子地,平时想得最多的事就是怎么从地里收更多粮食。”刘廷义说,现在中央也号召开展“吨半粮”创建,他就琢磨起了怎么能更好实现“吨半粮”。“以前种地老百姓也有套种春玉米的模式,我就研究着怎么能在不影响小麦产量的前提下,多收一季春玉米。”刘廷义说,结合以前种植经验,他当年就拿出了10亩地搞起了试验。

  “通过试验种植,第一年解决了该模式成功与否的三大难题。”刘廷义说,“一是品种,二是农机,三是滴灌。”首先,传统农机的轮距都不适合该模式耕作,为此刘廷义找来农机手一起对农机进行改装,调整轮距的同时,还实现了播种、施肥、覆膜、除草、滴灌带铺设5道工序的一体完成,收割机精准作业时也不会对另一种作物造成损坏。

  品种也是关键。“第一年试验2个小麦品种、5个玉米品种,发现小麦要选择矮化、抗倒伏的高产品种,玉米要选择密植高产品种。”刘廷义说,2024年,他又根据这一经验最终确定了适合这一模式的1个小麦品种和5个玉米品种。

  生长需水期的不同,决定了这一模式下的灌溉也必须精准。为此,刘廷义为小麦和玉米都铺设了滴灌带,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精准调控小麦和玉米水肥需求。

  从2023年探索“三作三收”小麦玉米新种植模式,到现在广饶县已推广种植1000亩,粮食增产效果明显。“去年,张守凤家庭农场3季亩产粮食1878公斤,超传统种植模式350公斤。”广饶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涛说,今年,该县在井灌区种植900亩,在黄灌区种植100亩,从小麦、玉米长势来看,产量预计要高于去年。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