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第一大国,年出栏生猪约7亿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0%,是中国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也是我国农业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为16 196.4万t,其中大豆占比60%以上,主要用于动物饲料,而猪饲料占饲料总产量44.6%,猪饲料转化效率(Feed conversion ratio,FCR)每提升0.1,每年出栏7亿头猪可节约700万t粮食,“人猪争粮”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猪业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65%左右,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灾害等因素导致饲料原料产量减少和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继而造成养猪成本的增加。种猪素有“猪芯片”之称,在整个养猪产业中,种猪资源直接决定了养猪产业的效率和效益,所以,通过科学的选育来培育生长速度快、饲料消耗低的节粮型种猪已经成为当下养猪业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节粮型种猪定义
优秀种猪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低的饲料消耗,然而并不是所有生长速度快的种猪都有较低的饲料消耗,生长速度慢的种猪往往也会表现出较低的饲料消耗,因此我们定义节粮型种猪必须具备生长速度快、饲料消耗低的特点,可以用校正达120 kg体重日龄和饲料转化效率来衡量。目前,广西已经尝试培育节粮型杂种野香猪,通过在饲养时按比例添加一定量的青料来降低养殖成本,这种猪具有耐粗饲、易饲养、抗病力强、瘦肉率高等特点。
我国节粮型种猪选育存在的问题
FCR是评判节粮型种猪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遗传改良可以降低大多数常规品种的FCR,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的核心指标是通过对瘦肉型猪的持续改良,使其核心育种群主要性能指标:30~120 kg FCR达到2.45∶1。2024年全国畜牧总站发布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年度遗传评估报告(2023年度)》称目前我国核心场的种猪FCR范围为2.20~3.31,核心场FCR均值在2.60左右,而我国生猪FCR平均水平在2.8以上,距离实现2.45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相较于国外生猪育种企业在FCR方面的选育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在饲养成本上,饲料成本占猪总生产成本60%以上,高FCR与疫病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我国养猪成本居高不下;在测定设备方面,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生长性能测定站,但利用效率较低,造成测定资源的浪费,这也是导致我国种猪FCR性能选育效率低下的因素之一。
除上述问题外,缺乏统一测定的标准和数据处理标准也是阻碍种猪FCR选育的一大原因。各养殖企业在处理相关数据时品种、地区、测定周期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等客观条件都难以统一,导致收集到的数据难以统一标准进行处理。
总结与展望
节粮型种猪的选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若要实现品系化、规模化的节粮型种猪培育,需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选育。以下是一些关键方向:1)疫病净化:对猪蓝耳病、非洲猪瘟等主要疫病进行净化,以提升猪只的整体健康水平,进而减少疾病对FCR的负面影响。2)智能设备的应用:选育过程将越来越依赖智能化设备。通过影像监测和自动感应技术,可以准确识别异常猪只并处理异常数据,从而提升数据采集的精度。3)智能电子身份证:引入更智能的电子身份证系统,有助于减少耳标缺失(0耳牌)和错误耳号的发生,从而确保每头猪的准确识别和数据记录。4)环境数据分析:分析猪只生长环境的相关数据,探讨其与FCR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智能环控设备创造最佳生长环境,提升FCR效率。5)多学科联合分析:结合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的联合研究,从根源上揭示影响FCR的机制,为节粮型种猪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6)全基因组高效育种技术:运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加速种猪的选育进展,能够快速筛选出优质个体,提升选育效率和精准度。
综上所述,通过多维度的综合选育措施,将为培育高效节粮型种猪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粮型种猪定义
优秀种猪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低的饲料消耗,然而并不是所有生长速度快的种猪都有较低的饲料消耗,生长速度慢的种猪往往也会表现出较低的饲料消耗,因此我们定义节粮型种猪必须具备生长速度快、饲料消耗低的特点,可以用校正达120 kg体重日龄和饲料转化效率来衡量。目前,广西已经尝试培育节粮型杂种野香猪,通过在饲养时按比例添加一定量的青料来降低养殖成本,这种猪具有耐粗饲、易饲养、抗病力强、瘦肉率高等特点。
我国节粮型种猪选育存在的问题
FCR是评判节粮型种猪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遗传改良可以降低大多数常规品种的FCR,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的核心指标是通过对瘦肉型猪的持续改良,使其核心育种群主要性能指标:30~120 kg FCR达到2.45∶1。2024年全国畜牧总站发布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年度遗传评估报告(2023年度)》称目前我国核心场的种猪FCR范围为2.20~3.31,核心场FCR均值在2.60左右,而我国生猪FCR平均水平在2.8以上,距离实现2.45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相较于国外生猪育种企业在FCR方面的选育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在饲养成本上,饲料成本占猪总生产成本60%以上,高FCR与疫病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我国养猪成本居高不下;在测定设备方面,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生长性能测定站,但利用效率较低,造成测定资源的浪费,这也是导致我国种猪FCR性能选育效率低下的因素之一。
除上述问题外,缺乏统一测定的标准和数据处理标准也是阻碍种猪FCR选育的一大原因。各养殖企业在处理相关数据时品种、地区、测定周期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等客观条件都难以统一,导致收集到的数据难以统一标准进行处理。
总结与展望
节粮型种猪的选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若要实现品系化、规模化的节粮型种猪培育,需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选育。以下是一些关键方向:1)疫病净化:对猪蓝耳病、非洲猪瘟等主要疫病进行净化,以提升猪只的整体健康水平,进而减少疾病对FCR的负面影响。2)智能设备的应用:选育过程将越来越依赖智能化设备。通过影像监测和自动感应技术,可以准确识别异常猪只并处理异常数据,从而提升数据采集的精度。3)智能电子身份证:引入更智能的电子身份证系统,有助于减少耳标缺失(0耳牌)和错误耳号的发生,从而确保每头猪的准确识别和数据记录。4)环境数据分析:分析猪只生长环境的相关数据,探讨其与FCR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智能环控设备创造最佳生长环境,提升FCR效率。5)多学科联合分析:结合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的联合研究,从根源上揭示影响FCR的机制,为节粮型种猪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6)全基因组高效育种技术:运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加速种猪的选育进展,能够快速筛选出优质个体,提升选育效率和精准度。
综上所述,通过多维度的综合选育措施,将为培育高效节粮型种猪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