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企业所处的是养猪行业。这个行业风险大,周期波动也大。如何破解规模化养猪周期?如何破解规模不经济难题?我们的做法是,寻找技术的底层突破。如果我们把一个企业看作一棵大树,大树能够枝繁叶茂、诞生果实的关键就是根系。
靠创新提升科技能力,要发现新知识、新技术、新路径、新逻辑。当然,一定要有底层知识作支撑。我们要向下扎根,从底层构建我们的商业逻辑。今年年会主题是“致敬长期主义”,长期主义就是要不断向下扎根,然后向上奋力发展。
近5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很大,企业有1.6万名研发人员,大约投入了266亿元,研发人员工资支出59亿元。我们还长期专注于饲料研发。近20年来,我们每年的豆粕用量相当于行业平均数的一半。同时,我们牵手科研院所,用生物合成氨基酸把豆粕用量从8%降到5%、降到3%、降到1%,甚至不用豆粕就可以养猪。
牧原拥有9000名兽医,我们准备建一个“天网”,让养猪实现无病生产、无病养殖。我们的环保团队有6000人,能够把猪粪水变成水肥,帮助农民减投增收。
立志技术创新,行必将至。
靠创新提升科技能力,要发现新知识、新技术、新路径、新逻辑。当然,一定要有底层知识作支撑。我们要向下扎根,从底层构建我们的商业逻辑。今年年会主题是“致敬长期主义”,长期主义就是要不断向下扎根,然后向上奋力发展。
近5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很大,企业有1.6万名研发人员,大约投入了266亿元,研发人员工资支出59亿元。我们还长期专注于饲料研发。近20年来,我们每年的豆粕用量相当于行业平均数的一半。同时,我们牵手科研院所,用生物合成氨基酸把豆粕用量从8%降到5%、降到3%、降到1%,甚至不用豆粕就可以养猪。
牧原拥有9000名兽医,我们准备建一个“天网”,让养猪实现无病生产、无病养殖。我们的环保团队有6000人,能够把猪粪水变成水肥,帮助农民减投增收。
立志技术创新,行必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