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事关舌尖上的安全!“禁抗令”发布两年,这猪怎么养?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2-02-28 16:33:03| 查看:

  “无抗”养殖,就是养殖过程中不用任何种类的抗生素。过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生猪等养殖上,被视为预防和治疗动植物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万能药”。

  然而,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药物的抗微生物作用降低或消失,即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数据显示,2019年,有495万人的死亡与耐药细菌感染有关,其中127万人的死亡是直接由AMR导致的。AMR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决定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同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自此,我国正式迈入饲料“禁抗”时代。

  饲料“禁抗令”发布已有两年,我们离全面“无抗”养殖还有多远?

  现状:产品技术涌现市场机制待完善

  我国正式步入饲料“禁抗”时代前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饲料企业以及养殖企业纷纷加快寻求“替抗”技术和方案。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中,遴选了114项农业主推技术,畜禽抗生素减量替代技术位列其中。

  “‘替抗’严格意义上讲包括从‘有抗’到‘无抗’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表示,日粮营养配方和营养性添加剂的选用是当前“替抗”技术的核心,如调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充分考虑纤维、碳水化合物营养,兼顾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营养平衡,提升猪群的免疫力等。

  现在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不少“替抗”产品,包括天然植物提取物、微生态制剂、化学益生素、有机酸、酶制剂、有机矿物元素、生物活性肽、中草药制剂等。

  “根据部分养殖场防控非洲猪瘟和促生长数据,在饲料和保健都不用抗生素的前提下,中药效果非常明显。”印遇龙表示,中医药既能治病,也可防病,它不仅不污染环境,还能降低养殖场生物安全成本,增强生物的自然生态平衡。

  未来如果推行中医药“替抗”理念,重点应是针对免疫力提升与发病前期的调理,而非发病中后期的治疗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作华研究员认为,免疫调节肽作为一类安全、无残留的新型生物活性肽“替抗”产品,不仅能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还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在饲料“替抗”中的作用正逐步凸显,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替抗”产品之一。

  以生猪养殖端企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饲料“禁抗令”发布后,从改善生猪养殖环境和使用新产品等方式着手在饲料中“替抗”,目前正逐步探索养猪场全面“无抗”养殖。

  “其实‘替抗’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新养殖模式的过程。”该公司饲料研究院副院长李勇表示,生猪养殖环境的改善对“替抗”很有帮助,疾病综合防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好的养殖环境可以抑制各类细菌滋生,从而减少抗生素在养殖过程中的使用频次。

  因此,关注新的“替抗”产品和技术的同时,要着力改善养殖环境,向优良的养殖环境要“替抗”动力。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黄瑞华认为,生猪等畜禽养殖走向全面“无抗”,还面临着疫病防控的压力,养殖业从庭院式为主向规模化为主转变过程中,各种模式、各种档次的养殖场都存在,这也就增加了疫病防控压力。

  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以来,健康保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养殖“无抗”需要养殖大环境净化,也就是要努力净化一些重大动物疫病。

  印遇龙和黄瑞华一致认为,当前市面上的“替抗”产品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替抗”营养方案,但需要进一步提炼、提效;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按质论价的政策体系,缺乏市场机制以约束市场监管、调整消费理念以及激励实际购买行为等。

  养殖端:改变行业认知走向全面“无抗”

  要实现全面“无抗”养殖,关键落脚点在于养殖场如何开展好“替抗”工作,养殖端企业对饲料“禁抗令”的态度很关键。

  “我们从2017年开始就已经在尝试做‘无抗’饲料,因此‘禁抗令’实施对我们的冲击并不大,前期形成的‘替抗’技术方案已经很好地控制了‘无抗’后的用药成本,保障了使用效果。”

  养猪端企业环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鲍英慧说,不用抗生素后他们发现,猪肠道的微生物稳态、免疫系统稳态会更好,替代方案更进一步保证了动物的健康度,这让他们更有信心全面探索“无抗”养殖系统方案。

  鲍英慧说,期待我国养殖端的养殖环境在饲料“禁抗令”发布后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态势,真正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养猪。

  养殖“替抗”过程中,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等大环境的压力是一个挑战,这要求养猪端建立良好的全流程防控体系。国家层面也要进一步控制好生猪等市场供需平衡,保障养殖行业良性发展。




  “养殖‘替抗’过程中,中小养殖户往往没有足够的技术、资金能力支撑,这就需要大型饲料企业、养殖企业为其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支持,带动中小养殖户共同推行养殖‘替抗’。”鲍英慧说。

  养殖“替抗”会为养殖端带来多大的经济压力?湖南省养猪协会副会长、国家级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述初表示:“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已研发了流沙河花猪饲料配方专利技术,宁乡花猪养殖已基本不用抗生素了。起初推行‘替抗’养殖时,我们的养殖成本大约增加了近10%,但不到两年成本价就回归正常了。‘替抗’会经历‘阵痛’,但换来的生猪健康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李述初说,养殖端,尤其是中小养殖户一定要自觉落实国家政策,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首位,逐步改变抗生素滥用的局面,真正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养殖“替抗”的稽查和监管。

  “养殖端尤其是中小养殖户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行业认知。”印遇龙表示,上世纪我国畜禽规模养殖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相对宽松,抗生素也在我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也导致了养殖业对抗生素产生较大依赖性,相当一部分从业者认为离开了抗生素就没办法搞养殖了。

  “全面‘替抗’直至最后‘无抗’,一直是我们的目标,但的确还在路上。”印遇龙表示,养殖企业和整个产业对养殖“替抗”“无抗”的认知很重要,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建立完善的抗生素用药检测认证制度,逐步推进养殖“替抗”。

  业界:“替抗”将是持久战加快制定应用指南

  “养殖突然停止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动物患病率增高、养殖效率下降,这是当前‘替抗’的主要困难。”印遇龙表示,就我国目前规模养殖的环境条件、密度条件、防疫条件来看,如果直接禁止在养殖中使用抗生素,将带来更大的损失。

  因此,从饲料“禁抗”到养殖“无抗”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可能要10年至20年,甚至更长时间。必须要有相应的步骤和解决方法。

  动物保护专家、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组委会副会长匡宝晓认为:“我们不能将抗生素妖魔化,它在产生耐药性的同时,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无抗’养殖的压力包括养殖环境的复杂性、养殖企业(户)对生产成绩的追求、‘替抗’产品或方案难获认可或成本过高等。首先要做到的是结果‘无抗’,即畜产品没有抗生素残留。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过程‘无抗’,即在养殖过程中不能使用抗生素。”

  印遇龙表示,“替抗”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和社会层面要多从管理和技术角度进行宣传和培训,对终端产品严格监管和把控;“替抗”是一个现场管理和技术系统,现在猪场讲管理和细节,但管理和细节的理论是短板,有待加强;一线员工执行力和主动性也没发挥好,要进一步做好培训。

  为了让“替抗”各环节的工作有据可依,规范引导行业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高品质猪肉产品的需求,印遇龙先后召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以及相关养殖端企业,探讨制定《生猪养殖替抗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目前,《指南》已进入正式起草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成稿并尽早出版。黄瑞华介绍,《指南》将涵盖养殖“替抗”的产业背景、现实挑战、营养方案、条件保障、实操策略、监管体系、实际案例等7个方面的内容。

  《指南》将围绕当前生猪养殖“替抗”面临的系列问题给出建议,包括法律法规保障、环境安全保障、猪群健康保障、营养平衡保障、智慧环控保障、循环利用保障、药残监测保障与效益目标保障等。

  《指南》还将包括场舍条件建设要提档升级、健康养殖体系要提档升级、猪群健康监测要及时全面、疫病防控保障要精准有效、仔猪培育护理要周到得体等内容。“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操作性强,将是大型养殖企业的管理参考书,也会是家庭农场、普通员工的实用工具书。”印遇龙说。

  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组委会会长李俊柱表示,“替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疾病过程更多地理解,对“替抗”方案更深入地研究,对养殖过程更细致地管理,才能达到少发病、少用药的目标。养殖端“无抗”是未来趋势,但中国畜禽疫病繁多、复杂,至少几十年内还离不开抗生素。

  未来10至20年,养殖业将从饲料端“无抗”开始,实现养殖端逐渐“替抗”。随着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替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无抗”养殖时代一定会到来。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