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草地贪夜蛾发生区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及以南地区。西南、华南地区发生代次多,江南、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等发生,江淮、黄淮、西北、华北地区偏轻发生,预计见虫面积4000万亩。
据3月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病虫害报告显示:初步统计,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福建7省(区)176个县(市、区)查见幼虫,累计发生面积76万亩,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发生普遍,部分地区虫量较高。
同时,报告指出,目前发生县数接近去年5月初水平,总体发生时间比去年早2个月左右,预计3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受境内外虫源叠加影响,华南和西南地区发生程度会有所加重;受西南气流影响,成虫向北迁飞可抵达长江流域。
预计见虫面积4000万亩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昆虫,其偏爱玉米,但是也啃食其它80多种作物品种,包括稻米、高粱、小米、蔬菜等。
草地贪夜蛾2019年入侵中国,并在一年内入侵国内26个省份,并在我国南方定殖,此外境外虫源持续迁入。2020年草地贪夜蛾呈现了虫源基数大、北迁时间提前、发生面积大的特征。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的《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后简称“预案”),草地贪夜蛾威胁区域占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50%以上,预计全年发生面积1亿亩左右,此外仍有潜在威胁区域2亿亩。
据3月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病虫害报告显示:初步统计,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福建7省(区)176个县(市、区)查见幼虫,累计发生面积76万亩,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发生普遍,部分地区虫量较高。
同时,报告指出,目前发生县数接近去年5月初水平,总体发生时间比去年早2个月左右,预计3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受境内外虫源叠加影响,华南和西南地区发生程度会有所加重;受西南气流影响,成虫向北迁飞可抵达长江流域。
预计见虫面积4000万亩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昆虫,其偏爱玉米,但是也啃食其它80多种作物品种,包括稻米、高粱、小米、蔬菜等。
草地贪夜蛾2019年入侵中国,并在一年内入侵国内26个省份,并在我国南方定殖,此外境外虫源持续迁入。2020年草地贪夜蛾呈现了虫源基数大、北迁时间提前、发生面积大的特征。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的《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后简称“预案”),草地贪夜蛾威胁区域占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50%以上,预计全年发生面积1亿亩左右,此外仍有潜在威胁区域2亿亩。
3月11日,农业部发布源于全国农技中心的《2021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方案指出,2021年草地贪夜蛾发生区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及以南地区。西南、华南地区发生代次多,江南、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等发生,江淮、黄淮、西北、华北地区偏轻发生,预计见虫面积4000万亩。并在用药方面,推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等高效低风险农药。
虽然今年农业部预计见虫面积较2020年的1亿亩大幅减少,但由于成虫已出现明显早迁趋势,灾害防控压力仍不容小觑。据相关媒体采访行业专家表示:“今年3月6日发布的虫情,已经相当于去年4月底、5月初的情况,到达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时间也将早于去年,7月份有可能进入东北春玉米区,今年的发生面积肯定会比去年要大。”
虽然今年农业部预计见虫面积较2020年的1亿亩大幅减少,但由于成虫已出现明显早迁趋势,灾害防控压力仍不容小觑。据相关媒体采访行业专家表示:“今年3月6日发布的虫情,已经相当于去年4月底、5月初的情况,到达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时间也将早于去年,7月份有可能进入东北春玉米区,今年的发生面积肯定会比去年要大。”
防控目标为,方案提出,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连片成灾。防控处置率总体达90%以上,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防控策略方面,按照主攻周年繁殖区、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玉米主产区的策略,强化“三区”联防和“四带”布控,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突出主要作物、关键季节和重点地区,加强统防统治和区域联防,落实防控指导任务。
方案提出三点防控措施
一是监测预警。在西南和华南边境地区、迁飞通道设立重点监测点,结合高空测报灯和地面虫情测报灯监测成虫迁飞数量和动态。在长江中下游、黄淮海、东北和西北地区开展灯诱、性诱监测成虫发生情况。以玉米为重点,兼顾甘蔗、高粱和小麦等重要寄主作物,在作物生长季,特别是苗期和心叶期开展大田普查,确保早发现、早控制。
二是分区防控重点。华南及西南周年发生区防控境外迁入虫源,加强成虫诱杀,强化田间幼虫防治,遏制当地孳生繁殖,减少迁出虫源数量;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重点扑杀迁入种群,诱杀成虫,扑杀本地幼虫,压低过境虫源基数;黄淮海及北方地区以保护玉米生产为重点,加强迁飞成虫监测,主攻低龄幼虫防治。
三是主要技术措施。包括生态调控技术、种子处理技术、理化诱杀技术、生物防治、科学用药。
防控策略方面,按照主攻周年繁殖区、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玉米主产区的策略,强化“三区”联防和“四带”布控,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突出主要作物、关键季节和重点地区,加强统防统治和区域联防,落实防控指导任务。
方案提出三点防控措施
一是监测预警。在西南和华南边境地区、迁飞通道设立重点监测点,结合高空测报灯和地面虫情测报灯监测成虫迁飞数量和动态。在长江中下游、黄淮海、东北和西北地区开展灯诱、性诱监测成虫发生情况。以玉米为重点,兼顾甘蔗、高粱和小麦等重要寄主作物,在作物生长季,特别是苗期和心叶期开展大田普查,确保早发现、早控制。
二是分区防控重点。华南及西南周年发生区防控境外迁入虫源,加强成虫诱杀,强化田间幼虫防治,遏制当地孳生繁殖,减少迁出虫源数量;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重点扑杀迁入种群,诱杀成虫,扑杀本地幼虫,压低过境虫源基数;黄淮海及北方地区以保护玉米生产为重点,加强迁飞成虫监测,主攻低龄幼虫防治。
三是主要技术措施。包括生态调控技术、种子处理技术、理化诱杀技术、生物防治、科学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