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副猪、猪丹毒都可导致猪只出现关节炎,且在临床诊断中存在困难,对此,简要讲解一下三者的诊断技巧与相应治疗方案:
一、猪链球菌型关节炎:G+性菌
诊断要点
1.病原:主要为猪链球菌(如Ⅱ型),革兰氏阳性球菌。
2.症状:
-急性:关节(膝、腕、跗关节)突然肿胀、发热、疼痛,病猪跛行明显,常伴随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转圈、抽搐)。
-慢性:关节积液、变形,液状内容物初期清亮,后期浑浊或呈脓性,严重时关节僵硬无法站立。
①症状特征:
猪链球菌关节炎属于化脓性病变,针刺流出黄白色脓汁;关节肿大一般不呈对称性,后腿多发,针刺流出黄白色脓汁;
此外,猪只还可出现败血症(淋巴结出血肿大、肝脏肿大暗红色、肺脏淤血、脾脏黑紫变脆、突然死亡)、脑膜炎(四肢持续划水状、磨牙、尖叫、眼珠转动灵活);
3.实验室检查:关节液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细菌培养可分离出链球菌。
4、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青霉素类(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类(头孢噻呋),对链球菌敏感性高。
-肌注:青霉素G 8-10万单位/kg体重,每日2次,连用5-7天;或头孢噻呋5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4-5天。
-重症病例:可配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20-30mg/kg体重),每日1次,增强疗效。
-局部处理:关节肿胀严重时,穿刺排脓后注入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生理盐水稀释),每日1次,连续2-3天。
-支持治疗: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缓解应激,提升免疫力。
②治疗方案:
磺胺嘧啶钠、头孢噻呋钠、青霉素类敏感,治疗方案可选择:
安痛定注射液+阿莫西林(或头孢噻呋钠)一针、磺胺嘧啶钠+地塞米松(或氟尼辛葡甲胺)肌注1针;
治疗说明:阿莫西林每天肌注两次,磺胺嘧啶钠首次用药剂量加倍;
二、副猪嗜血杆菌型关节炎:G-性菌
诊断要点
1.病原:副猪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2.症状:
-关节肿胀多为对称性(如双侧腕关节、跗关节),触诊有波动感(积液多为浆液性或黏液性),发热(40-41℃)但热度低于链球菌病。
-伴随症状:常同时出现多发性浆膜炎(胸膜炎、腹膜炎),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剖检可见关节腔、胸腔、腹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绒毛心”“腹腔粘连”)。
3.症状特征:
断奶仔猪多发,副猪嗜血杆菌以纤维素性浆膜炎为主,全身多发,如胸膜、关节腔、心包积液增多;
猪只腕关节、肘关节腔内积液呈淡黄色胶冻样,呈一侧性肿大,触摸较硬发热;
被毛粗乱、消瘦,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病程较长,但治疗难度大、极易耐药;
4.实验室检查:关节液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需通过特殊培养基(如巧克力琼脂)培养确诊。
5.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头孢类(头孢喹肟、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复方磺胺类(磺胺间甲氧嘧啶+TMP)。
敏感药物可选择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青霉素类、强力霉素等,治疗方案可选择:
银黄注射液(或黄芪多糖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氨苄西林(或头孢噻呋钠)+氟尼辛葡甲胺肌注;
治疗说明:副猪嗜血杆菌发病的猪只,其免疫力一般下降,需要在抗菌消炎的同时,提高猪只免疫力;每天治疗两次,持续治疗5天左右;
-肌注:头孢噻呋钠5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5天;或氟苯尼考20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4-6天。
-混饲/混饮:发病猪群可添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连用7天,控制群体感染。
-局部处理:关节积液较多时,穿刺放液后注入头孢噻呋注射液(稀释后),减少局部炎症。
-环境控制:保持猪舍干燥,降低密度,避免温差过大(寒冷潮湿易诱发)。
三、猪丹毒型关节炎:G+性菌
①症状特征:
2-5月龄猪只多发,急性型猪丹毒,皮肤出现菱形发红疹块,颜色越深,病情越重;
慢性型猪丹毒以关节炎病变为主,关节僵直肿胀,以猪只后关节为主,痛感严重,不愿站立;
猪只心内膜炎炎症(瓣膜附着血栓性菜花样赘生物)、耳朵等皮肤坏死性皮炎;
诊断要点
1.病原:猪丹毒杆菌(红斑丹毒丝菌),革兰氏阳性杆菌。
2.症状:
-关节炎多为亚急性或慢性阶段表现,关节(膝、腕关节)肿胀、硬实(非积液性),疼痛明显,跛行缓慢发展,无高热(体温轻度升高或正常)。
-特征性伴随症状:急性丹毒可见皮肤出现“打火印”(菱形或不规则红斑,指压褪色);慢性病例可能同时出现心内膜炎(呼吸困难、消瘦)。
3.实验室检查:关节液涂片可见革兰氏阳性纤细杆菌;血清学检测(如ELISA)可辅助诊断。
4.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青霉素类为特效药,对丹毒杆菌高度敏感。
-注:青霉素G 10-15万单位/kg体重,每日2次,连用5-7天(需足量,避免复发)。
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为首选药,治疗方案可选择:
青霉素(或头孢噻呋钠)+安痛定注射液(或氟尼辛葡甲胺)+恩诺沙星(或链霉素)治疗;
治疗说明:青霉素每天给药2-3次,效果最佳
-对青霉素耐药者:可选用红霉素(5-10mg/kg体重)或泰乐菌素(10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5天。
-预防:定期接种猪丹毒疫苗(如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尤其在夏季高发前免疫。
四、总结
-链球菌性关节炎:急性高热+脓性关节液,首选青霉素。
-副猪关节炎:对称性肿胀+浆膜炎(咳嗽、腹腔积液),首选头孢喹肟或氟苯尼考。
-丹毒性关节炎:关节硬实肿胀+皮肤红斑(急性),青霉素为特效药。
-治疗原则:早期足量使用敏感药物,结合局部处理(排脓、注药),同时改善环境(干燥、消毒),减少应激,提升疗效。
一、猪链球菌型关节炎:G+性菌
诊断要点
1.病原:主要为猪链球菌(如Ⅱ型),革兰氏阳性球菌。
2.症状:
-急性:关节(膝、腕、跗关节)突然肿胀、发热、疼痛,病猪跛行明显,常伴随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转圈、抽搐)。
-慢性:关节积液、变形,液状内容物初期清亮,后期浑浊或呈脓性,严重时关节僵硬无法站立。
①症状特征:
猪链球菌关节炎属于化脓性病变,针刺流出黄白色脓汁;关节肿大一般不呈对称性,后腿多发,针刺流出黄白色脓汁;
此外,猪只还可出现败血症(淋巴结出血肿大、肝脏肿大暗红色、肺脏淤血、脾脏黑紫变脆、突然死亡)、脑膜炎(四肢持续划水状、磨牙、尖叫、眼珠转动灵活);
3.实验室检查:关节液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细菌培养可分离出链球菌。
4、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青霉素类(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类(头孢噻呋),对链球菌敏感性高。
-肌注:青霉素G 8-10万单位/kg体重,每日2次,连用5-7天;或头孢噻呋5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4-5天。
-重症病例:可配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20-30mg/kg体重),每日1次,增强疗效。
-局部处理:关节肿胀严重时,穿刺排脓后注入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生理盐水稀释),每日1次,连续2-3天。
-支持治疗: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缓解应激,提升免疫力。
②治疗方案:
磺胺嘧啶钠、头孢噻呋钠、青霉素类敏感,治疗方案可选择:
安痛定注射液+阿莫西林(或头孢噻呋钠)一针、磺胺嘧啶钠+地塞米松(或氟尼辛葡甲胺)肌注1针;
治疗说明:阿莫西林每天肌注两次,磺胺嘧啶钠首次用药剂量加倍;
二、副猪嗜血杆菌型关节炎:G-性菌
诊断要点
1.病原:副猪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2.症状:
-关节肿胀多为对称性(如双侧腕关节、跗关节),触诊有波动感(积液多为浆液性或黏液性),发热(40-41℃)但热度低于链球菌病。
-伴随症状:常同时出现多发性浆膜炎(胸膜炎、腹膜炎),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剖检可见关节腔、胸腔、腹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绒毛心”“腹腔粘连”)。
3.症状特征:
断奶仔猪多发,副猪嗜血杆菌以纤维素性浆膜炎为主,全身多发,如胸膜、关节腔、心包积液增多;
猪只腕关节、肘关节腔内积液呈淡黄色胶冻样,呈一侧性肿大,触摸较硬发热;
被毛粗乱、消瘦,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病程较长,但治疗难度大、极易耐药;
4.实验室检查:关节液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需通过特殊培养基(如巧克力琼脂)培养确诊。
5.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头孢类(头孢喹肟、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复方磺胺类(磺胺间甲氧嘧啶+TMP)。
敏感药物可选择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青霉素类、强力霉素等,治疗方案可选择:
银黄注射液(或黄芪多糖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氨苄西林(或头孢噻呋钠)+氟尼辛葡甲胺肌注;
治疗说明:副猪嗜血杆菌发病的猪只,其免疫力一般下降,需要在抗菌消炎的同时,提高猪只免疫力;每天治疗两次,持续治疗5天左右;
-肌注:头孢噻呋钠5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5天;或氟苯尼考20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4-6天。
-混饲/混饮:发病猪群可添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连用7天,控制群体感染。
-局部处理:关节积液较多时,穿刺放液后注入头孢噻呋注射液(稀释后),减少局部炎症。
-环境控制:保持猪舍干燥,降低密度,避免温差过大(寒冷潮湿易诱发)。
三、猪丹毒型关节炎:G+性菌
①症状特征:
2-5月龄猪只多发,急性型猪丹毒,皮肤出现菱形发红疹块,颜色越深,病情越重;
慢性型猪丹毒以关节炎病变为主,关节僵直肿胀,以猪只后关节为主,痛感严重,不愿站立;
猪只心内膜炎炎症(瓣膜附着血栓性菜花样赘生物)、耳朵等皮肤坏死性皮炎;
诊断要点
1.病原:猪丹毒杆菌(红斑丹毒丝菌),革兰氏阳性杆菌。
2.症状:
-关节炎多为亚急性或慢性阶段表现,关节(膝、腕关节)肿胀、硬实(非积液性),疼痛明显,跛行缓慢发展,无高热(体温轻度升高或正常)。
-特征性伴随症状:急性丹毒可见皮肤出现“打火印”(菱形或不规则红斑,指压褪色);慢性病例可能同时出现心内膜炎(呼吸困难、消瘦)。
3.实验室检查:关节液涂片可见革兰氏阳性纤细杆菌;血清学检测(如ELISA)可辅助诊断。
4.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青霉素类为特效药,对丹毒杆菌高度敏感。
-注:青霉素G 10-15万单位/kg体重,每日2次,连用5-7天(需足量,避免复发)。
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为首选药,治疗方案可选择:
青霉素(或头孢噻呋钠)+安痛定注射液(或氟尼辛葡甲胺)+恩诺沙星(或链霉素)治疗;
治疗说明:青霉素每天给药2-3次,效果最佳
-对青霉素耐药者:可选用红霉素(5-10mg/kg体重)或泰乐菌素(10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5天。
-预防:定期接种猪丹毒疫苗(如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尤其在夏季高发前免疫。
四、总结
-链球菌性关节炎:急性高热+脓性关节液,首选青霉素。
-副猪关节炎:对称性肿胀+浆膜炎(咳嗽、腹腔积液),首选头孢喹肟或氟苯尼考。
-丹毒性关节炎:关节硬实肿胀+皮肤红斑(急性),青霉素为特效药。
-治疗原则:早期足量使用敏感药物,结合局部处理(排脓、注药),同时改善环境(干燥、消毒),减少应激,提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