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Streptococcus suis)和附红细胞体病(Mycoplasma suis)是生猪养殖中常见的两种病原体感染疾病。当二者混合感染时,临床症状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易造成猪群高死亡率及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将从疾病特点、临床症状、综合防治方案等方面,系统阐述链球菌、附红体混感的防控策略,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
1.病原体协同致病性猪链球菌:革兰氏阳性菌,通过呼吸道、伤口等传播,引发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等。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的微生物,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混合感染后果:链球菌加重免疫抑制,附红体加剧贫血,二者协同导致猪群抵抗力崩溃,死亡率可达30%-50%。
2.高发群体与诱因易感群体:仔猪、保育猪及免疫力低下的育肥猪。诱发病因:高温高湿环境、吸血昆虫(蚊蝇)传播、断奶应激或运输应激等。
混合感染的典型临床症状
1.三联征:高热(40-42℃)、贫血(黏膜苍白)、黄疸(皮肤黄染)。
2.分型表现:急性型:突发高热、呼吸急促、皮肤瘀斑,24-48小时内死亡。亚急性型:渐进性贫血、关节肿胀、间歇性咳嗽。慢性型:生长迟缓、被毛粗乱、母猪流产或产弱仔。
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
1.血液与循环系统血液稀薄:因附红细胞体破坏红细胞,血液呈淡红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全身性黄疸:皮肤、黏膜、内脏浆膜(如胸膜、腹膜)黄染,血管内可见溶血性黄疸(胆红素沉积)。出血点与瘀斑:皮下脂肪、心外膜、肾脏表面可见针尖至粟粒大小的出血点(链球菌败血症表现)。
2.淋巴结与脾脏淋巴结肿大出血: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多汁、出血(链球菌感染特征)。脾脏梗死与肿大:脾脏边缘钝圆,表面有暗红色梗死灶,切面呈“桑葚样”结构(附红细胞体溶血导致脾脏代偿性增生)。
3.肝脏肝肿大与黄染:肝脏体积增大,质地变脆,表面及切面呈土黄色或棕黄色(溶血性黄疸)。胆囊肿大:胆囊内胆汁浓稠呈墨绿色,胆囊壁水肿(胆红素代谢异常)。
4.肾脏肾淤血与出血:肾脏表面散布出血点,皮质与髓质分界模糊,肾盂积尿呈茶褐色(溶血性血红蛋白尿沉积)。“麻雀肾”样病变:肾皮质表面密布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点(链球菌毒素损伤肾小球)。
5.肺脏淤血与水肿:肺脏呈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血性液体(链球菌引发肺炎或败血症)。纤维素性胸膜炎:肺胸膜与肋胸膜粘连,表面覆盖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链球菌继发感染)。
6.关节与四肢化脓性关节炎:关节腔内积聚黄色脓液,关节软骨糜烂(链球菌关节炎型)。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囊增厚,滑膜充血肿胀。
综合防治方案
(一)预防措施:阻断传播链
1.环境管理消毒灭源:每周交替使用消毒剂对猪舍、用具消毒。防虫控媒:安装纱窗、喷洒菊酯类杀虫剂,减少蚊蝇滋生。温湿度控制:保持猪舍通风干燥,避免密度过大。
2.药物预防药物保健:在应激期(如转群、换料)添加(62.5%磺胺氯达嗪钠+12.5%甲氧苄啶)200g+50%多西环素400g,拌料1吨,连用5-7天。
3.饲养管理营养强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500g/吨)、葡萄糖(1%-2%)提升抗应激能力。病猪隔离: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
(二)治疗方案:分型精准用药
1.方案一:急性高热型肌注用药:严重病猪分别用盐酸多西环素和头孢喹肟,连用2-3天。辅助治疗:静注葡萄糖酸钙(10mL/头)+维生素B12(0.1 mg/kg),纠正贫血。退烧:氟尼辛葡甲胺(0.04 mL/kg)。
2.方案二:神经型脑膜炎:磺胺嘧啶钠(0.1 mL/kg)+甘露醇(1 g/kg)降颅压。3.大群猪只用七清败毒颗粒+(62.5%磺胺氯达嗪钠+12.5%甲氧苄啶)200g+50%多西环素400g,拌料1吨,连用5-7天。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链球菌、附红体混感的暴发与蔓延,保障猪场生产效益与生物安全。
1.病原体协同致病性猪链球菌:革兰氏阳性菌,通过呼吸道、伤口等传播,引发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等。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的微生物,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混合感染后果:链球菌加重免疫抑制,附红体加剧贫血,二者协同导致猪群抵抗力崩溃,死亡率可达30%-50%。
2.高发群体与诱因易感群体:仔猪、保育猪及免疫力低下的育肥猪。诱发病因:高温高湿环境、吸血昆虫(蚊蝇)传播、断奶应激或运输应激等。
混合感染的典型临床症状
1.三联征:高热(40-42℃)、贫血(黏膜苍白)、黄疸(皮肤黄染)。
2.分型表现:急性型:突发高热、呼吸急促、皮肤瘀斑,24-48小时内死亡。亚急性型:渐进性贫血、关节肿胀、间歇性咳嗽。慢性型:生长迟缓、被毛粗乱、母猪流产或产弱仔。
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
1.血液与循环系统血液稀薄:因附红细胞体破坏红细胞,血液呈淡红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全身性黄疸:皮肤、黏膜、内脏浆膜(如胸膜、腹膜)黄染,血管内可见溶血性黄疸(胆红素沉积)。出血点与瘀斑:皮下脂肪、心外膜、肾脏表面可见针尖至粟粒大小的出血点(链球菌败血症表现)。
2.淋巴结与脾脏淋巴结肿大出血: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多汁、出血(链球菌感染特征)。脾脏梗死与肿大:脾脏边缘钝圆,表面有暗红色梗死灶,切面呈“桑葚样”结构(附红细胞体溶血导致脾脏代偿性增生)。
3.肝脏肝肿大与黄染:肝脏体积增大,质地变脆,表面及切面呈土黄色或棕黄色(溶血性黄疸)。胆囊肿大:胆囊内胆汁浓稠呈墨绿色,胆囊壁水肿(胆红素代谢异常)。
4.肾脏肾淤血与出血:肾脏表面散布出血点,皮质与髓质分界模糊,肾盂积尿呈茶褐色(溶血性血红蛋白尿沉积)。“麻雀肾”样病变:肾皮质表面密布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点(链球菌毒素损伤肾小球)。
5.肺脏淤血与水肿:肺脏呈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血性液体(链球菌引发肺炎或败血症)。纤维素性胸膜炎:肺胸膜与肋胸膜粘连,表面覆盖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链球菌继发感染)。
6.关节与四肢化脓性关节炎:关节腔内积聚黄色脓液,关节软骨糜烂(链球菌关节炎型)。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囊增厚,滑膜充血肿胀。
综合防治方案
(一)预防措施:阻断传播链
1.环境管理消毒灭源:每周交替使用消毒剂对猪舍、用具消毒。防虫控媒:安装纱窗、喷洒菊酯类杀虫剂,减少蚊蝇滋生。温湿度控制:保持猪舍通风干燥,避免密度过大。
2.药物预防药物保健:在应激期(如转群、换料)添加(62.5%磺胺氯达嗪钠+12.5%甲氧苄啶)200g+50%多西环素400g,拌料1吨,连用5-7天。
3.饲养管理营养强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500g/吨)、葡萄糖(1%-2%)提升抗应激能力。病猪隔离: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
(二)治疗方案:分型精准用药
1.方案一:急性高热型肌注用药:严重病猪分别用盐酸多西环素和头孢喹肟,连用2-3天。辅助治疗:静注葡萄糖酸钙(10mL/头)+维生素B12(0.1 mg/kg),纠正贫血。退烧:氟尼辛葡甲胺(0.04 mL/kg)。
2.方案二:神经型脑膜炎:磺胺嘧啶钠(0.1 mL/kg)+甘露醇(1 g/kg)降颅压。3.大群猪只用七清败毒颗粒+(62.5%磺胺氯达嗪钠+12.5%甲氧苄啶)200g+50%多西环素400g,拌料1吨,连用5-7天。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链球菌、附红体混感的暴发与蔓延,保障猪场生产效益与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