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猪气喘病的潜伏期为10-16天,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急性型: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以乳猪、断奶前后仔猪、妊娠母猪多发。病猪突然精神不振,腹式呼吸明显并且次数剧增,有时发生痉挛性阵咳,严重的张口伸舌,发出似拉风箱喘鸣声,呼吸困难,呼吸时腹肋部呈起伏运动,有的沿肋骨弓出现“喘线”,呼吸次数反而减少。体温一般正常,若继发感染,则可升至40℃以上,病程为1-2周,致死率较高。
慢性型: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病猪主要症状为咳嗽,以清晨喂食前后和剧烈运动时最为明显,重者发生连续的痉挛性咳嗽,症状随饲养条件、卫生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时轻时重。病程达2-3个月,甚至长达半年以上。此类猪最易发生继发感染,是夏季造成猪群死亡的主要诱因。
隐性型:存在的猪场较多,可由急性或慢性型转成,是危险的传染来源。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是用X线检查或剖杀时,方可发现肺部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灶。
此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表现。如有的猪场猪气喘病发病时,病猪可能出现气喘、咳嗽症状,按常规治疗无效,这种情况可能是猪感染了猪气喘病的同时还感染了其他病原体,如巴氏杆菌、肺炎双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从而造成病情复杂、难以治疗。
预防措施
加强引种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优化饲养管理: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猪舍干燥,降低氨气刺激和灰尘,因为灰尘中携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
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不同地区和猪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如每年8-10月,给种猪和后备母猪注射猪气喘病弱毒菌苗一次;仔猪1周龄-2周龄首免,8周龄-11周龄二免。
药物预防:猪场需配合药物防治,一个疗程一般3到5天。特别是怀孕母猪拌料净化,其所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尽可能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