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因素及防控措施
猪瘟
猪瘟是我国四大动物疫病之一,据统计,目前规模猪场猪瘟的发病率还在11.17%左右,临床上亚临床感染和隐性感染增多,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繁殖障碍型猪瘟)病例突出,感染种猪往往外表健康,但却是引起猪瘟流行最危险的传染源。猪场80%以上猪群均注射过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但猪群免疫力低下却普遍存在。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是引起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这种母猪产下的仔猪多为先天性免疫耐受,导致猪场形成猪瘟恶性循环,母猪带毒率在3%-33%,感染母猪所产仔猪伴随高死亡率、弱仔、神经症状等。
伪狂犬病
伪狂犬野毒感染的问题是目前猪场较为头疼的问题之一,据伟嘉嘉云检测2015年伪狂犬检测数据统计,全国伪狂犬野毒感染率在92.7%。伪狂犬感染是持续性感染,表现繁殖障碍的临床症状是:产死胎、弱仔,流产;公猪阴囊炎、不育。据嘉云检测数据分析,由于伪狂犬野毒感染,公猪精液质量差而导致母猪的返情率在3%-7%左右,母猪感染后的流产死胎率在13%左右。
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PRRS),又称蓝耳病,表现在母猪繁殖障碍,以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妊娠母猪的后期流产,流产率可达30%以上,小猪的死亡率在35%-40%。传播途径很多,包括口腔、鼻腔、肌肉及生殖道。
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PCV天)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症(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症(P天NS)和繁殖障碍综合症等。繁殖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不同妊娠阶段,但多见于妊娠后期,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母猪的流产率在2%-8%,死胎率在5%-15%左右。
细小病毒
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表现:初产母猪产死胎、木乃伊、畸形胎,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没有临床症状。
乙型脑炎
乙脑是一种由蚊子传播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侵害人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疾病,猪乙型脑炎的繁殖障碍主要特征是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主要表现:a怀孕后3-5天感染胎儿迅速被母体吸收,再度发情;在怀孕30-50天感染,主要产木乃伊胎;怀孕50-60天感染,主要产死胎;正在怀孕70天感染,主要表现流产;70天后感染,多能正常生产,但产下带毒仔猪。b本病可使母猪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
2、细菌性因素及防控措施
子宫内膜炎
急性多发于产后或流产后,全身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或废绝,体温升高,弓背,频频排尿,时常怒责,从阴道流出腥臭的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慢性多由急性治疗不及时转化而来,全身症状不明显,病猪可能周期性从阴道内排出少量浑浊黏液,即使能定期发情也常配种失败。
乳房炎
母猪的乳房炎是哺乳母猪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一个或几个乳腺,临诊上以红、肿、热、痛及泌乳减少为特征。
乳房炎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因素可引起发病:母猪腹部松垂,尤其是经产母猪的乳头几乎接近地面,常与地面摩擦受到损伤,或因仔猪吃奶咬伤乳头,或因母猪圈舍不清洁,由乳头管感染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母猪在分娩前后,喂饲大量发酵和多汁饲料,乳汁分泌旺盛,乳房乳汁积滞也常会引起乳房炎。当母猪患有子宫炎等疾病时,也常继(并)发乳房炎。
3、其他病原微生物
弓形体
弓形体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各种动物细胞内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血液原虫病。母猪的繁殖障碍表现为高热、食欲废绝,昏睡、持续3-5天后发生流产或产出死胎、畸形胎。一旦流产后母猪即可解除高热昏睡状态。
附红细胞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感染常见于临产母猪或分娩后3-4天。急性期母猪表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持续高热达42℃;贫血、黏膜苍白,乳房或外阴水肿可持续1-3天,产奶量下降。感染母猪可发生繁殖障碍,表现为早产、产弱仔和死胎。母猪的受胎率降低,不发情或发情期不规律。
衣原体
猪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亲衣原体的某些菌株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母猪的繁殖障碍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产弱仔,种公猪睾丸炎等。治疗以隔离病猪,深埋感染猪以及抗生素对症治疗。
非病原性繁殖障碍因素
管理性繁殖障碍
1)饲养管理不当,猪群转群频繁,相互攻击,应激流产等。
2)后备母猪单圈饲养致使后备母猪卵巢发育不良,不发情或发情推后。
3)环境温度、湿度、气味、等,使种猪的应激过大,造成流产等防治障碍疾病。
饲料霉变繁殖障碍
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饲料原料或含淀粉较高的饲料中,许多霉菌在谷物饲料的生长、收获、储藏以及饲料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代谢和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可导致生猪急性或慢性中毒,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素B1对母猪危害最大,表现为后备母猪不发情、发情不规则,妊娠母猪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八字腿比例上升,断奶至配种时间延长,假发情50%卵巢水肿。
营养性繁殖障碍
母猪的繁殖性能与营养有着很大的关系,适合的营养供给,对母猪正常繁殖和使用寿命的延长奠定了基础。如后备母猪日粮中钙、磷水平缺乏,会导致后备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延迟,限制采食量50%,后备母猪发情期将延迟10-14天,氨基酸不足、不平衡,后备母猪的初情期也会明显延迟。因此,重视母猪的营养,要严格按照不同阶段的营养要求饲喂阶段专用料。
生理性繁殖障碍
规模猪场的选种或引种的好坏,对猪繁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猪场由于选种或引种不当,造成母猪生理上的繁殖障碍不在少数。
种猪生理上的繁殖障碍主要表现:母猪体型发育不良、奶头不够、奶头不对称、瞎奶、骨盆小、肢蹄疾病等。公猪体型小、睾丸发育不良、睾丸不对称、包皮过大、性欲不强和肢蹄疾病等。
猪瘟
猪瘟是我国四大动物疫病之一,据统计,目前规模猪场猪瘟的发病率还在11.17%左右,临床上亚临床感染和隐性感染增多,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繁殖障碍型猪瘟)病例突出,感染种猪往往外表健康,但却是引起猪瘟流行最危险的传染源。猪场80%以上猪群均注射过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但猪群免疫力低下却普遍存在。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是引起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这种母猪产下的仔猪多为先天性免疫耐受,导致猪场形成猪瘟恶性循环,母猪带毒率在3%-33%,感染母猪所产仔猪伴随高死亡率、弱仔、神经症状等。
伪狂犬病
伪狂犬野毒感染的问题是目前猪场较为头疼的问题之一,据伟嘉嘉云检测2015年伪狂犬检测数据统计,全国伪狂犬野毒感染率在92.7%。伪狂犬感染是持续性感染,表现繁殖障碍的临床症状是:产死胎、弱仔,流产;公猪阴囊炎、不育。据嘉云检测数据分析,由于伪狂犬野毒感染,公猪精液质量差而导致母猪的返情率在3%-7%左右,母猪感染后的流产死胎率在13%左右。
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PRRS),又称蓝耳病,表现在母猪繁殖障碍,以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妊娠母猪的后期流产,流产率可达30%以上,小猪的死亡率在35%-40%。传播途径很多,包括口腔、鼻腔、肌肉及生殖道。
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PCV天)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症(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症(P天NS)和繁殖障碍综合症等。繁殖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不同妊娠阶段,但多见于妊娠后期,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母猪的流产率在2%-8%,死胎率在5%-15%左右。
细小病毒
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表现:初产母猪产死胎、木乃伊、畸形胎,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没有临床症状。
乙型脑炎
乙脑是一种由蚊子传播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侵害人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疾病,猪乙型脑炎的繁殖障碍主要特征是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主要表现:a怀孕后3-5天感染胎儿迅速被母体吸收,再度发情;在怀孕30-50天感染,主要产木乃伊胎;怀孕50-60天感染,主要产死胎;正在怀孕70天感染,主要表现流产;70天后感染,多能正常生产,但产下带毒仔猪。b本病可使母猪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
2、细菌性因素及防控措施
子宫内膜炎
急性多发于产后或流产后,全身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或废绝,体温升高,弓背,频频排尿,时常怒责,从阴道流出腥臭的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慢性多由急性治疗不及时转化而来,全身症状不明显,病猪可能周期性从阴道内排出少量浑浊黏液,即使能定期发情也常配种失败。
乳房炎
母猪的乳房炎是哺乳母猪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一个或几个乳腺,临诊上以红、肿、热、痛及泌乳减少为特征。
乳房炎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因素可引起发病:母猪腹部松垂,尤其是经产母猪的乳头几乎接近地面,常与地面摩擦受到损伤,或因仔猪吃奶咬伤乳头,或因母猪圈舍不清洁,由乳头管感染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母猪在分娩前后,喂饲大量发酵和多汁饲料,乳汁分泌旺盛,乳房乳汁积滞也常会引起乳房炎。当母猪患有子宫炎等疾病时,也常继(并)发乳房炎。
3、其他病原微生物
弓形体
弓形体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各种动物细胞内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血液原虫病。母猪的繁殖障碍表现为高热、食欲废绝,昏睡、持续3-5天后发生流产或产出死胎、畸形胎。一旦流产后母猪即可解除高热昏睡状态。
附红细胞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感染常见于临产母猪或分娩后3-4天。急性期母猪表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持续高热达42℃;贫血、黏膜苍白,乳房或外阴水肿可持续1-3天,产奶量下降。感染母猪可发生繁殖障碍,表现为早产、产弱仔和死胎。母猪的受胎率降低,不发情或发情期不规律。
衣原体
猪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亲衣原体的某些菌株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母猪的繁殖障碍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产弱仔,种公猪睾丸炎等。治疗以隔离病猪,深埋感染猪以及抗生素对症治疗。
非病原性繁殖障碍因素
管理性繁殖障碍
1)饲养管理不当,猪群转群频繁,相互攻击,应激流产等。
2)后备母猪单圈饲养致使后备母猪卵巢发育不良,不发情或发情推后。
3)环境温度、湿度、气味、等,使种猪的应激过大,造成流产等防治障碍疾病。
饲料霉变繁殖障碍
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饲料原料或含淀粉较高的饲料中,许多霉菌在谷物饲料的生长、收获、储藏以及饲料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代谢和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可导致生猪急性或慢性中毒,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素B1对母猪危害最大,表现为后备母猪不发情、发情不规则,妊娠母猪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八字腿比例上升,断奶至配种时间延长,假发情50%卵巢水肿。
营养性繁殖障碍
母猪的繁殖性能与营养有着很大的关系,适合的营养供给,对母猪正常繁殖和使用寿命的延长奠定了基础。如后备母猪日粮中钙、磷水平缺乏,会导致后备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延迟,限制采食量50%,后备母猪发情期将延迟10-14天,氨基酸不足、不平衡,后备母猪的初情期也会明显延迟。因此,重视母猪的营养,要严格按照不同阶段的营养要求饲喂阶段专用料。
生理性繁殖障碍
规模猪场的选种或引种的好坏,对猪繁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猪场由于选种或引种不当,造成母猪生理上的繁殖障碍不在少数。
种猪生理上的繁殖障碍主要表现:母猪体型发育不良、奶头不够、奶头不对称、瞎奶、骨盆小、肢蹄疾病等。公猪体型小、睾丸发育不良、睾丸不对称、包皮过大、性欲不强和肢蹄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