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塞内卡病毒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引起了业界对塞内卡病毒病的关注。我国最早于2016报道广东发生塞内卡病毒病。
2、该病与口蹄疫极为相似的临床症状,鼻吻、蹄冠部出现水泡,临床上基本无法做鉴别诊断,常被误判为口蹄疫。
3、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博士生导师贺东生教授的回顾性病料检测表明2014年后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北、新疆等多省集团化猪场、规模化和家庭农场中都检测到塞内卡病毒,在急性发病猪中分离到了10株病毒。
4、塞内卡病毒与口蹄疫病毒是同科同属不同种的两种病原,抗原结构不同,口蹄疫疫苗对塞内卡完全没有交叉保护。
5、该病在各猪场的水泡性症状猪群中目前有一定流行比例,有单纯由塞内卡病毒引起的症状,也有与口蹄疫混合感染引起的。各毒株的毒力之间也有很大差别。
6、在无症状的猪群中,尤其是曾经发生过塞内卡病毒感染的猪场,也断续性有抗原检出。
7、塞内卡病程一般在10至25天左右,环境控制和管理条件良好时疫病可以平息。
8、单纯因塞内卡病毒病感染导致的猪的死亡比例不高,在10%左右。但如果存在混合感染,那么死淘率可以达到40%以上。
9、塞内卡病的最大问题是发病以后引起整个猪群发热、不吃料。对母猪来说则是产奶减少甚至停止、饿死乳猪。对种猪来说该病造成的蹄部溃烂、肿大、瘢痕,严重影响“卖相”!
10、在不同阶段发病猪群里,母猪和中大猪较多发,小猪感染后引起心肌炎后可导致小猪死亡。临床上可见到塞内卡病毒引起小猪腹泻。
11、塞内卡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如运输工具、饲料、饮水、消化道等进行水平传播,传播方式类似口蹄疫,可通过口沫、气溶胶等进行长距离传播,传染性较强。目前未证实可垂直传播。
12、塞内卡病毒不会感染人,不感染人!可感染牛羊但发病不明显。
13、塞内卡病毒是典型的外来病,它的发生于引种时忽视检测有关。较大范围扩散后,做扑杀净化的方案不太容易实现。
14、塞内卡的危害性没有口蹄疫高,部分可自我康复。建议不做为重大疫病来管理,减少行政资源负担。
15、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可怀疑塞内卡病毒感染:
1)如果猪场免疫2次优质口蹄疫疫苗依然发病;
2)平时蹄疫防控稳定的猪群突然群体发生口蹄症状。
16、如何诊断?
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才能确诊塞内卡病毒。猪场出现水泡性疾病可依以下几点进行采样送检和确诊:
① 于溃疡处使用棉拭子采集病料,备10ml生理盐水,无菌棉签蘸湿后涂抹溃疡处;
② 将沾上的病料的棉签放入备好的生理盐水中反复挤压;
③ 采3-6头发病猪,病料合并到3个采集管中,加冰送检;
④ 结冰零下10℃以下保存,样品可放置2-7天;
⑤ 送往可靠的高等级实验室诊断;整个实验完成3个小时内可以完成;
⑥ 需要注意,需采用基因检测方法,检测到病毒本身方可确定正在感染塞内卡病毒。同时还应检测口蹄疫病毒等,看是否有混合感染;
⑦ 检测塞内卡抗体无法判断现在一定感染该病。
17、防控要点:
① 猪场发现塞内卡病后,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猪只流动、人员流动、控制运输工具、饲料等流动传播;
② 及时送检、快速诊断、限制流动、加强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③ 做好彻底的环境消毒,需一天三次,尽量选用酸性消毒剂;
④ 目前对塞内卡病毒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如使用碘甘油、碘酒涂擦患处,喷洒消毒水,对猪群进行退烧,补液;
⑤ 存在其他疾病感染时要处理好其他病的防控;
⑥ 改善猪舍卫生和环境控制条件;
⑦ 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和多维营养,减少应激和死亡,让猪群耐过;
⑧ 使用抗病毒中药或猪干扰素等进行预防对该病也是有效的;
⑨ 灭活疫苗的储备性研发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