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早盘,卓肉板块低开高走,截至发稿板块涨幅超过4%,板块中禾丰股份涨停,巨星农牧、傲农生物、唐人神、正邦科技等个股跟涨。
今日早些时候,央视财经消息称猪肉价格跌破8元,均价同比“腰斩”。
元旦春节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但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今年旺季不旺,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很多地方的价格跌到每斤8元以下。据了解,2021年九十月份,猪肉价格一度跌至每公斤18元,“低价效应”引发了一波猪肉消费热潮,很多食品企业囤肉备货,市场腌腊、灌肠提前出现,透支了后期猪肉消费。
尽管元旦过后,猪肉消费短期呈现回调,但局地疫情暴发,对餐饮业、旅游业影响较重,加之消费者消费结构变化,导致猪肉消费整体疲软,直接压制生猪价格的反弹。从供应端来看,截止到2021年3季度末,我国生猪存栏量超4.3亿头,同比增加18.2%,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459万头,同比增加16.7%。加之春节前很多养殖户也会集中出栏,这些都导致生猪市场整体供应偏松。
市场整体供应偏松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为何A股猪肉板块逆势走高?
广发宏观贺骁在郭磊宏观茶座的文章中提到了关于猪周期的八条经验规律:
第一,关于周期持续时长
2006-2018年,我国共经历了三轮较为完整的猪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4年左右(47个月),其中平均上行时长20个月、下行时长27个月。2018年6月第四轮猪周期开启,至月均值低点的2021年10月共计40个月,11和12月分别环比反弹26.0%、4.3%。若以2019年10月的历史高点算起,典型上行期为16个月,下行期24个月。
第二,关于价格波动幅度
2006-2018年的三轮猪周期中,价格平均上行幅度为105%、平均下行幅度为44%。但第四轮猪周期上下行幅度分别达252%、68%。超级猪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非洲猪瘟、环保政策、规模化养殖等多因素共振,故上下行幅度与斜率均远超前三轮周期,顶部横盘时间也更长。
第三,关于猪粮比价及养殖盈利周期
决定养殖户盈利水平的核心指标为猪粮比价,即猪肉售价与养猪成本之间的关系,其同时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产能)以及生猪屠宰量(供给)。猪粮比价与猪肉价格在周期层面大体一致。当猪粮比低于5:1国家层面将发布一级预警,并启动收储工作。2006-2018年的三轮猪周期中,底部最低猪粮比大致为4.5-5.1,而本轮猪粮比已于2021年10月触及单周3.9的历史新低水平,当月月均值为4.7,11-12月猪粮比已经反弹(图)。
第四,关于产能周期。决定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为能繁母猪存栏量。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代表潜在供给,因此该指标同比见顶回落时点,逻辑上领先于供需结构改善即猪价见底时点。从上一轮能繁母猪周期性规律来看,其触顶回落、企稳回升时点分别落于17年2月、19年9月,考虑到第四轮猪周期见底、趋势性回落时点落于19年10月、21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大致领先猪价13个月左右。本轮能繁母猪存栏同比见顶回落时点为2021年3月,目前已下行约10个月左右。
第五,关于供给周期
决定生猪供给的核心指标包括生猪屠宰量、生猪存栏量,交叉验证指标为饲料产量。生猪屠宰与存栏量代表现实供给,而屠宰量/生猪存栏量同比见顶时点,大致同步于或略早于猪价见底回升时点。历史上生猪屠宰量趋势性回落阶段主要为2018年2月-2020年1月,猪价于2018年5月-2020年维持强势。本轮生猪屠宰量于去年10月见顶回落,目前已下行约3个月左右。
第六,关于需求趋势
USDA口径中国猪肉消费量于2014年达到峰值,2015-2018年年下降幅度在0.5%至2.5%左右;受价格因素影响,2019年下行幅度较为剧烈,为19%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低基数基础上继续小幅回落;价格走低叠加疫后餐饮需求恢复,2021年回升明显。简单总结,一般决定猪肉消费的是两种力量,一是长期趋势,受人口结构、城镇化率以及消费习惯影响;二是价格周期,需求和价格在变化趋势上负相关;近年又叠加第三点即疫情影响,疫情走势和餐饮消费的变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量走向。
第七,关于季节性
短期猪价波动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以淡旺季进行划分,一年中消费旺季为当年11月至次年1月, 消费淡季为当年2-4月、以及5-8月。而猪价回升时点通常分布于11月至次年1月,5-8月,猪价承压时点则集中于2-4月、以及9-10月。
第八,关于行业指数表现
2006年至今中信畜牧业指数与猪价走势大致吻合。同时,近两轮猪价下行周期之中,受益于规模化养殖比重逐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指数相对更有韧性;从见底时序来看,行业指数通常领先于猪价见底回升。历史上两者也有背离,主要集中于第二轮、第三轮猪价下行的部分时段,同期行业指数多受股票市场整体波动、流动性等因素影响。
从历史经验看,在猪价年底涨幅较大的年份,后续一个季度价格波动区间通常较大。
19年12月猪价涨幅达2.8%,20年1-2月猪价分别上涨9.2%、3.6%(疫情及运输半径约束);17年12月猪价上涨3.6%,后续18年一季度猪肉价格跌幅达19.2%(盈利高位规模养殖场产能扩张);12年12月前海白条猪批发价格指数涨幅达8.1%,后续13年一季度该指数跌幅为18.1%(11-12年产能扩张实现投放)。
往后看,一方面是经济继续修复及餐饮等消费场景进一步正常化,另一方面是生猪产能和产量继续恢复,未来猪肉面临一个需求、供给一起上升的过程,价格趋势可能不会单边。猪肉价格偏强将对CPI斜率带来一定影响;但由于基数效应偏高,一定范围内的猪肉价格上行尚不足以影响2021年CPI季度分布。
文章来源: 同顺-深研所
今日早些时候,央视财经消息称猪肉价格跌破8元,均价同比“腰斩”。
元旦春节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但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今年旺季不旺,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很多地方的价格跌到每斤8元以下。据了解,2021年九十月份,猪肉价格一度跌至每公斤18元,“低价效应”引发了一波猪肉消费热潮,很多食品企业囤肉备货,市场腌腊、灌肠提前出现,透支了后期猪肉消费。
尽管元旦过后,猪肉消费短期呈现回调,但局地疫情暴发,对餐饮业、旅游业影响较重,加之消费者消费结构变化,导致猪肉消费整体疲软,直接压制生猪价格的反弹。从供应端来看,截止到2021年3季度末,我国生猪存栏量超4.3亿头,同比增加18.2%,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459万头,同比增加16.7%。加之春节前很多养殖户也会集中出栏,这些都导致生猪市场整体供应偏松。
市场整体供应偏松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为何A股猪肉板块逆势走高?
广发宏观贺骁在郭磊宏观茶座的文章中提到了关于猪周期的八条经验规律:
第一,关于周期持续时长
2006-2018年,我国共经历了三轮较为完整的猪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4年左右(47个月),其中平均上行时长20个月、下行时长27个月。2018年6月第四轮猪周期开启,至月均值低点的2021年10月共计40个月,11和12月分别环比反弹26.0%、4.3%。若以2019年10月的历史高点算起,典型上行期为16个月,下行期24个月。
第二,关于价格波动幅度
2006-2018年的三轮猪周期中,价格平均上行幅度为105%、平均下行幅度为44%。但第四轮猪周期上下行幅度分别达252%、68%。超级猪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非洲猪瘟、环保政策、规模化养殖等多因素共振,故上下行幅度与斜率均远超前三轮周期,顶部横盘时间也更长。
第三,关于猪粮比价及养殖盈利周期
决定养殖户盈利水平的核心指标为猪粮比价,即猪肉售价与养猪成本之间的关系,其同时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产能)以及生猪屠宰量(供给)。猪粮比价与猪肉价格在周期层面大体一致。当猪粮比低于5:1国家层面将发布一级预警,并启动收储工作。2006-2018年的三轮猪周期中,底部最低猪粮比大致为4.5-5.1,而本轮猪粮比已于2021年10月触及单周3.9的历史新低水平,当月月均值为4.7,11-12月猪粮比已经反弹(图)。
第四,关于产能周期。决定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为能繁母猪存栏量。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代表潜在供给,因此该指标同比见顶回落时点,逻辑上领先于供需结构改善即猪价见底时点。从上一轮能繁母猪周期性规律来看,其触顶回落、企稳回升时点分别落于17年2月、19年9月,考虑到第四轮猪周期见底、趋势性回落时点落于19年10月、21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大致领先猪价13个月左右。本轮能繁母猪存栏同比见顶回落时点为2021年3月,目前已下行约10个月左右。
第五,关于供给周期
决定生猪供给的核心指标包括生猪屠宰量、生猪存栏量,交叉验证指标为饲料产量。生猪屠宰与存栏量代表现实供给,而屠宰量/生猪存栏量同比见顶时点,大致同步于或略早于猪价见底回升时点。历史上生猪屠宰量趋势性回落阶段主要为2018年2月-2020年1月,猪价于2018年5月-2020年维持强势。本轮生猪屠宰量于去年10月见顶回落,目前已下行约3个月左右。
第六,关于需求趋势
USDA口径中国猪肉消费量于2014年达到峰值,2015-2018年年下降幅度在0.5%至2.5%左右;受价格因素影响,2019年下行幅度较为剧烈,为19%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低基数基础上继续小幅回落;价格走低叠加疫后餐饮需求恢复,2021年回升明显。简单总结,一般决定猪肉消费的是两种力量,一是长期趋势,受人口结构、城镇化率以及消费习惯影响;二是价格周期,需求和价格在变化趋势上负相关;近年又叠加第三点即疫情影响,疫情走势和餐饮消费的变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量走向。
第七,关于季节性
短期猪价波动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以淡旺季进行划分,一年中消费旺季为当年11月至次年1月, 消费淡季为当年2-4月、以及5-8月。而猪价回升时点通常分布于11月至次年1月,5-8月,猪价承压时点则集中于2-4月、以及9-10月。
第八,关于行业指数表现
2006年至今中信畜牧业指数与猪价走势大致吻合。同时,近两轮猪价下行周期之中,受益于规模化养殖比重逐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指数相对更有韧性;从见底时序来看,行业指数通常领先于猪价见底回升。历史上两者也有背离,主要集中于第二轮、第三轮猪价下行的部分时段,同期行业指数多受股票市场整体波动、流动性等因素影响。
从历史经验看,在猪价年底涨幅较大的年份,后续一个季度价格波动区间通常较大。
19年12月猪价涨幅达2.8%,20年1-2月猪价分别上涨9.2%、3.6%(疫情及运输半径约束);17年12月猪价上涨3.6%,后续18年一季度猪肉价格跌幅达19.2%(盈利高位规模养殖场产能扩张);12年12月前海白条猪批发价格指数涨幅达8.1%,后续13年一季度该指数跌幅为18.1%(11-12年产能扩张实现投放)。
往后看,一方面是经济继续修复及餐饮等消费场景进一步正常化,另一方面是生猪产能和产量继续恢复,未来猪肉面临一个需求、供给一起上升的过程,价格趋势可能不会单边。猪肉价格偏强将对CPI斜率带来一定影响;但由于基数效应偏高,一定范围内的猪肉价格上行尚不足以影响2021年CPI季度分布。
文章来源: 同顺-深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