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猪场的生产绩效考核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尤其在非洲猪瘟(ASF)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一线员工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如果缺乏有效可行的激励措施和合理的管理考核方案,极易导致员工工作出现麻木懈怠,甚至人才流失造成场内生产紊乱的情况发生。批次化生产高效集中的生产方式,已被各集团猪场作为一种管理创新模式所应用,笔者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所接触的多为规模化养殖企业,且已基本全覆盖批次化管理模式。在批次生产过程中,如何将各批次生产指标精准挂钩到相关人员,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一项很关键的工作,文章主要围绕该主题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绩效考核;批次化生产;生产指标
1 批次化管理模式下生产考核方案设定理
1.1 考核方案设定需结合本场实际情况
由于不同猪场养殖条件、栏舍硬件设施以及存栏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绩效考核(KPI)的设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做到一场一策。同一集团下属的不同场之间,可设定相似的考核指标项,但是考核基准值应根据各场情况进行微调。以某公司一个5000头母猪存栏规模场,9d批生产模式为例,根据该场实际情况,该场考核指标设定大致如下(见表1):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批次化模式要求生产的均衡满负荷,因此对每批次的配种头数做了限制,按照330窝/批的配种目标,只允许在5%范围内上下浮动,以避免个别场为了追求出栏目标超量配种而导致的产房栏舍周转不畅问题,或者为了配种分娩率指标而只筛选有把握的猪只进行参配的情况发生。
1.2 考核方案正负激励核算需要进行测算
猪场的考核方案制定出来之后,还需要参考下本场历年的生产成绩指标,或者以行业内指标值为基准,设定一个成绩指标上限和下限,套入公式对绩效奖金进行核算,以免工资金额范围波动过大。对于猪场一线人员,既要追求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又要保证收入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不能像做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以免拿到工资高时皆大欢喜,得的少时心有怨言。常规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工资组成占比为:基本工资30%+岗位工资30%+绩效工资40%。
1.3 考核方案需要上下双向沟通确认
考核方案的制定可按照层级制定,比如生产职能部分负责制定生产场长的考核方案,生产场长负责到各个车间主管,再由各主管制定本车间技术员和饲养员的考核,这样分工明确,针对性也会更强。
考核方案初稿制定出来以后,上级需要与待考核下属进行面谈沟通,让下属了解考核指标制定的目的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根据反馈和沟通结果,对考核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修正,最终定稿后签字下发。一般试运行期为3个月左右,根据考核效果对方案进行评估。
2 批次生产中的考核重点及数据指标
作为猪场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与薪酬相关联的考核制度对于规范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提高养猪水平,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至关重要。精准批次化生产中,通过考核手段对员工进行激励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其在生产中的管理优势。考核需要数据量化,生产指标是衡量生产成绩的导向,生产指标分类及设定如下。
2.1 配怀舍考核要点及指标设定
批次化的核心:定时输精技术的有效开展,对批次化管理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配种舍人员作为这项管理技术的具体实施者,其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批次生产管理的计划性和稳定性。配种的意义在于有效产出,因此在批次生产中配怀舍考核的主要目标包括批分娩目标达成率、配种分娩率、窝均产总仔数等(见表2)。
1)批分娩目标达成率(分娩母猪头数/预算目标分娩数)×100%
重要性:批次化要求生产的均衡满负荷、栏舍利用的最大化,是一种高效生产管理方式,因此要求配种员严格按计划生产,与目标计划吻合度越高,其生产效益及管理便利性也越好。考核分娩目标达成率体现了配种员对配怀环节的综合把控能力,其包括了配种计划安排的合理性、配种操作过程、配后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能力。
2)参繁母猪分娩率(分娩母猪数/期初参配母猪数)×100%
重要性:配种分娩率的高低反映出该猪场繁殖母猪群的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成绩和猪场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分娩率高低直接影响到批次生产管理的计划性和稳定性。提高母猪的分娩率,是提升产能、降本增效的重要措施。
3)窝均产活仔数(分娩活仔总数/分娩母猪总数)
重要性:母猪的窝产仔数是通过有效产出衡量批次母猪繁殖性能及整体管理水平的一项指标。母猪产活仔数越多,说明母猪繁殖力水平越高,体现了整个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对养猪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方案说明:1)指标权重,批分娩目标达成率占比40%,配种分娩率30%,窝均产总仔数30%;2)指标预值,批分娩目标以各公司制定生产计划目标为准,参繁母猪分娩率86%,窝均产活仔数12(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品系不同有差异);3)车间内各岗位人员对应各自的绩效工资。
2.2 产房车间考核要点及指标设定
产房车间是见证配怀舍劳动成果和产生效益的阶段,工作精细化要求较高。在批次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产房车间管理,对上影响断奶母猪发情率及后期的批次生产,对下影响仔猪断奶体重、日增重和整体成活率。因此,为保证批次生产稳定运行,产房车间考核的主要目标包括:窝均断奶仔猪数、仔猪平均断奶重及断奶母猪体况合格率等(见表3)。
1)窝均断奶仔猪数 批母猪断奶仔猪总数/批母猪分娩窝数
重要性:断奶仔猪是猪场的经济收入来源,窝均断奶仔猪数越高,说明猪场的繁殖水平越高,则猪场的经济效益越高。
2)仔猪平均断奶重 批母猪断奶仔猪总体重/批母猪断奶仔猪总数
重要性:仔猪的断奶重是评估分娩舍母猪奶水和饲养管理的重要指标,断奶重高说明母猪的奶水和饲养管理好,反之则说明分娩舍母猪的奶水差,饲养管理出现了问题。仔猪断奶重影响着后期仔猪的日增重和成活率,直接关系到猪场效益。
3)断奶母猪体况合格率(合格断奶母猪/总断奶母猪数)×100%
重要性:断奶母猪的健康度和体况水平关乎批次入群的质量,如果断奶母猪的质量过差会导致后期受胎率降低,入群头数过低又会影响批次配种头数以及后备母猪进群计划。合格的断奶母猪,不包括患有子宫炎、肢蹄病等疾病的母猪,也不包括病态猪,膘情过肥过瘦也会导致断奶母猪发情不理想的情况发生。
考核方案说明:1)指标权重:窝均断奶仔猪数权重40%,仔猪平均断奶重40%,断奶后母猪平均体况评分权重20%;2)指标预值:窝均断奶仔猪数11.5,21d仔猪平均断奶重6.5kg,每增加1d增加200g;3)车间内各岗位人员对应各自的绩效工资。
2.3 育成车间考核要点
育成期又分为保育(断奶至70日龄)和育肥(70日龄至出栏)两个阶段,其考核指标相对单纯,主要有成活率、料重比等(见表4)。
1)成活率 (批次成活猪头数/批次存栏总数)×100%
2)料重比 批猪群阶段性耗料/批次猪群总增重
重要性:育成阶段对成活率和料重比的考核,综合反应了此阶段对疾病的防控、管理的精细化程序,对成本的把控也起着重要作用。成活率指标:保育阶段97%,育肥阶段98;料重比指标:保育阶段1.6,育肥阶段2.8。
考核方案说明:1)指标权重:成活率权重60%,料重比权重40%;2)保育、育肥以转群日龄分段;3)车间内各岗位人员对应各自的绩效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车间的总体考核方案确定之后,在制定每个技术人员的考核时,可根据不同分工,将关联性较大的指标增加权重占比;或者直接按照计件数来核算绩效奖金,比如在规定范围内,每多配1头、提高1个百分点等按照具体金额进行奖励,使得考核标准更加简单直观。
3 影响猪场考核方案实施的主要因素和应对措施
3.1 疾病因素影响
要保证考核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前提是生产节律平稳无异常,而疾病是造成生产紊乱的最直接因素,尤其是当前ASF疫情高压下,如出现疫情,则一切生产操作将要暂停保持静默状态。因此,场内首要任务还是做好内外部生物安全防交叉措施。
此外猪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等流行性疾病的暴发也会造成生产指标大幅下滑,因此在日常生产中,还要做好猪群的常规免疫保健和环控管理,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同时要对重大疾病做好日常预警,建立及时有效的汇报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尽量减少疾病因素对生产的影响。
3.2 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影响
近几年来各大养殖集团急速扩张,养猪人才匮乏,场内所招新人较多,往往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便要开始担任重要技术岗位,且在ASF疫情影响下,场内生产操作防交叉要求,需要人员分班分栋管理,每个人的经验认知和操作水平不一,造成整体批次成绩不稳定。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一是场内要迅速建立传、帮、带机制,通过密集的理论培训和现场实操将新人带出来;二是在关键的操作环节,至少要有主管级以上人员现场把关,保证操作质量。批次化生产尤其是大批次,每批配种头数多达几百头,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保持持续的稳定性,才能切实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率。
3.3 考核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绩效考核最关键的就是各个指标的数据来源与核算方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绝大部分猪场已逐步由手工报表过渡到线上数据系统软件。目前常用的几种数据系统多是以月度核算为主,而批次化实施之后,猪场更加需要的是以批核算各项指标成绩,这样才能精准地匹配到批次绩效考核,这就要求数据系统进行升级优化,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指标。
同时,对于猪场的数据录入也要求及时和准确,一旦实际情况和数据系统出现偏差,那么我们从软件上导出的数据便无法反应真实成绩,考核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
4 结语
绩效评估和对标管理是集团了解和掌握猪场的运营及生产状态的重要手段。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从整体上引导猪场的良性发展和提升团队的精神状态,增强团队凝聚力。尤其在批次化生产模式下,对人员和团队的整体水平要求更高,这就需要通过考核去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对猪场而言,好的考核方案可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而不合适的考核方式反而会事倍功半起到反作用。养殖场管理者应当用心思考,结合本场实际情况来制定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