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猪瘟的大背景下,大部分猪场已经把外部生物安全控制得很好了,而内部生物安全该如何做呢?台湾农业科技研究院教授、宁波第二激素厂技术顾问刘学陶建议,猪场应该做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
非瘟时期规模猪场复产重建应该如何做?如何管理呢?12月16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复盘、复产、复兴”2019中国猪业复产大会暨中国农牧业风云会在广州华钜君悦酒店隆重举办。台湾农业科技研究院教授、宁波第二激素厂技术顾问刘学陶分享了他的观点。
批次化是养猪生产趋势
当前猪场都非常重视生物安全,在各种途径的传播风险中,那种最需要注意呢?刘学陶介绍,根据对世界范围内非洲猪瘟传播风险的统计,运输车辆的风险最大,超过40%。接近50%的猪场感染都是经过这一途径。而我们最关注的的人员流动,其风险可能是车辆的几十分之一。而饲料、水、塑料、设备等其他方面的风险并不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空气中气溶胶的传播虽然很慢但仍存在风险,还有包括软蜱在内的野生动物对生物安全也有威胁。
大部分猪场已经把外部生物安全控制得很好了,而内部生物安全该如何做呢?刘学陶建议,猪场应该做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未来猪场的生产模式将会是,分地隔离饲养,分散感染风险;批次间隔拉大,减少与外面接触次数;大批量生产,以体重分群分场分舍全进全出饲养;小单元饲养,减少场内传播、限制疾病散播;自繁自养,外购精液、扩繁方案。
批次化生产有助防疫
批次间隔拉大更有利于防疫。以周批次与三周批次生产为例,刘学陶介绍,周批次化生产可以做到产房全进全出、保育舍部分全进全出。但由于断奶仔猪体重有大中小的区别。对温度需求较高的小仔与大、中仔关在一起,会有疾病传播的风险。但如果加大批次间隔,就可以针对大中小仔分开提供最适饲养管理,这样养出来的猪更好,而且可以控制发病的风险。
批次化生产还可以帮助猪场找到正确免疫时期。如果猪群日龄参差不齐,免疫水平有高有低,那么猪群免疫的保护力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同一批次,相同日龄、相同免疫水平,这样整批猪的免疫效果就比较理想。另外,执行大批量的批次生产就可以猪场分为几栋的批次生产。每栋的猪舍、设备、器械、水鞋、人员等只能用指定颜色,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阻隔作用。
为了达成批次生产的目标,需要提前制定配种目标和分娩目标,这就凸显后备母猪培育的重要。刘学陶介绍,要提早发现批次目标缺口,建立场内育成与驯化的标准程序,稳定母群。后备母猪的发情需要合适的光照和饲养密度、充足的营养。另外,可使用公猪诱情的方式促进后备母猪发情。如果想更好地要控制母猪发情,可以使用药物。比如宁波第二激素厂的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可以延长黄体期、延迟滤泡生长,让发情同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