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中“利器”——烯丙孕素内服溶液
来源:互联网 2020-01-09 16:27:27| 查看:次 同期发情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家畜繁殖控制新技术,是提高母畜繁殖率和养殖生产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世界各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显示出它提高母畜繁殖率,促进批次化分娩管理从而促进动物健康等方面的威力。近年来养猪业正向集约化机械化大群饲养方向发展。大群饲养繁殖母猪由于各个母猪发情、配种、分娩等时间不同,管理上比较困难,从而降低了繁殖率。因此,大群饲养繁殖母猪极其需要母猪发情同期化。这也是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同期发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发情周期,控制母猪群体的发情排卵在同一时期发生。通过控制卵泡的发生或黄体的形成,均可使动物达到同期发情并排卵。延长黄体期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孕激素处理。孕激素种类很多,例如黄体酮、醋酸氟孕酮、醋酸羟甲孕酮、左炔诺孕酮等,目前已有数百种,烯丙孕素就是其中一种。
目前,烯丙孕素被广泛地用于母猪同期发情。母猪的推荐剂量为20毫克/头/天,口服,连续给药18天。烯丙孕素对卵泡发育具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卵泡期的到来而延长黄体期。而相对高的烯丙孕素水平,可抑制母猪卵巢上的卵泡发育,从而抑制母猪发情;一旦停止饲喂烯丙孕素,母猪体内的烯丙孕素的水平降到很低,那么对卵泡的抑制作用便消失了,卵泡则迅速生长和发育。如能使一群母畜同时发生这种变化,就能引起它们同时发情,即同期发情,具体说就是对一群母畜施用某种激素,抑制其卵泡的生长发育和发情,使其处于人为的黄体期,经过一定的时期后停药,使卵巢机能恢复正常,便能引起同时发情。
一、烯丙孕素的发展历史
烯丙孕素最早由法国Roussel-Uclaf(罗素优克福公司)的两位科学家MM. Pierdet Andre和Vignau Michel共同参与研发,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研制出来,并于1966年3月14日向法国工业产权局申请烯丙孕素的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黄体酮分泌不足症的新药物。当时认为:“将此新药加工处理组合,就可以用于治疗由于黄体酮分泌不足的疾病”,作为一种人用药被研制开发出来。烯丙孕素天生具有引人注目的药理学性质,主要因为其拥有类似于孕酮的作用。它可用于治疗闭经,过度闭经,月经过多,不育,存在流产风险时,以及缺乳症状的治疗。研究人员发现,烯丙孕素可口服使用,味苦,可经皮肤或直肠吸收;可以制成注射液或混悬液,也可制成包衣片剂,含服片剂,胶囊剂,乳剂和栓剂。
其早期的名称包括Allyl trenbolone,代号:A-35957、Ru-2267、DRC-6246。20世纪70年代陆续用于兽医临床,Roussel-Uclaf旗下的动物保健品公司Hoechst Roussel Vet.推出商业化产品REGU-MATE,用于调控后备母猪同期发情。从20世纪70年到20世纪末,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对烯丙孕素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烯丙孕素不仅可以用于母猪的同期发情,也可以用于母马的同期发情技术中。在此期间,烯丙孕素产品在欧洲被广泛应用。截止2018年年底,烯丙孕素兽药产品已经在欧盟超过25个成员国上市销售。1999年12月12日,烯丙孕素原研厂家Hoechst Roussel Vet被英特威并购。
1990年6月20日,烯丙孕素兽药产品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销售,用于至少出现一次发情周期的性成熟后备母猪的同期发情调控。
2018年,烯丙孕素内服溶液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在国内正式上市销售,将助力国内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目前,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在全世界主要生猪养殖区域均已应用,用于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中,调控母猪同期发情。
二、烯丙孕素的化学结构及相关性质
烯丙孕素,CAS号:850-52-5,化学命名为:3-羰基-17α-烯丙基-17β-羟基-雌甾-4,9,11-三烯,其化学结构与Trenbolone接近,相关资料中又广泛出现了“Allyl Trenbolone”;另外其17位碳α位被一个烯丙基取代,整个化学结构中含有4个“C=C”(即四烯),而其本身又有孕激素的活性,因此又称作烯丙孕素。四烯雌酮整个命名也是因为其化学结构中的4个“C=C”。
烯丙孕素为浅黄色结晶,易溶于乙醇、丙酮和苯,不溶于水,可溶于油脂中,例如大豆油,因此是一种脂溶性物质,目前商业化产品均以油溶液产品上市销售,为内服溶液形式。
此外烯丙孕素的一个重要性质为在光照条件下不稳定,会发生化学结构的转化,从而导致活性丧失。研究发现,10μM的烯丙孕素溶液在光照条件下(氙气灯,光照强度为250W/m2)光解极其迅速,光解半衰期可以达到~25s。而该光解速率(Kobs=2.7±0.2×10-2/s)不受pH(3.7~9.5)或温度变化(30~40℃)的影响,但对氧气浓度特别敏感,氧气浓度越高,其光解速率越快。因此,目前的烯丙孕素兽药产品多以铝瓶形式或黑色塑料瓶形式包装,以保证烯丙孕素产品严格避光,并配套相关避光措施,例如,在给母猪饲喂烯丙孕素时,其饲喂器可使用深棕色材质设计,以保证饲喂过程中避光。因此,烯丙孕素在运输、保存和使用中应严格避光保存,这样才能保证烯丙孕素发挥相应的药效——抑制母猪发情。
只有了解烯丙孕素的相关性质,在实际生产中才能正确使用该兽药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使母猪达到同期发情的效果。
三、烯丙孕素的药理学作用
烯丙孕素属于人工合成的三烯C21甾类孕激素,属于19-去甲睾酮类。它是一种口服有活性(正向)的孕激素。类似于其他的类固醇,烯丙孕素可凭借其脂溶性穿透靶细胞,与特定受体结合。烯丙孕素通过降低血浆内内源促性腺激素(LH和FSH)的浓度而起作用。结果是它诱使所有大卵泡(>20-25mm)退化,从而阻止母畜发情和排卵。在处理的后半段期间,当所有卵泡退化后,FSH浓度达到峰值,启动新一波的卵泡生长。处理结束后,LH浓度稳定地升高,维持卵泡生长和成熟。在兽医临床方面,烯丙孕素用于母猪和母马的畜牧学方面目的(同步发情)。母猪的推荐剂量为20毫克/头/天,口服,连续给药18天。
烯丙孕素的药理活性已经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得到了证实。它最主要的活性是孕激素类活性和抗促性腺激素的活性。同时,它也具备微弱的雌激素类、同化激素类和雄激素类活性,但不具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活性和抗炎效应。
四、烯丙孕素药物代谢研究情况
(一)国外研究情况
根据英国兽药理事会发布的烯丙孕素兽药产品的SPC文件中的数据[6, 7],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给药后,被快速吸收,给药后1-4小时血浆中浓度达到峰值。肝脏是烯丙孕素主要的代谢器官,胆汁排泄是它主要的消除途径。处理后,循环血液中的烯丙孕素浓度呈现双相下降。消除半衰期预计为14小时。因此,目前烯丙孕素的给药方式为每天给药一次即可。
根据EMA(欧洲药品局)发布的烯丙孕素产品概述报告中描述:给猪口服放射标记的烯丙孕素,烯丙孕素迅速吸收,在3到6小时后达到峰浓度。延长给药期之后,在猪血清中发现有累积。在猪和马的血清中,浓度均呈双相下降。在猪中,其放射活性主要分布于肝,少量分布于肾、肌肉和脂肪。排泄方面的数据较为有限。在猪中,主要消除途径为胆汁,经粪便排泄,约20%的给药量经尿排泄。
大鼠单次口服烯丙孕素后,烯丙孕素主要经胆汁(60%)排泄,随粪便排出。尿中的排泄,主要在24小时内完成,约占到总给药剂量的20%。
欧盟也已按照ISO标准78/2,建立了配备质谱检测的常规HPLC分析方法,用于猪的肝、肾、皮肤、脂肪和肌肉,以及马的肾、肝和脂肪中的烯丙孕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且已经得到验证。
(二)国内研究情况
王双等比较国产和进口烯丙孕素口服液在健康母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国产制剂和进口制剂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81±0.14) h、(1.59±0.80)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75.19±58.12)ng/mL、(100.47±19.64)ng/mL;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89±0.75)h、(3.14±0.24)h;平均滞留时间(MRT0~t)分别为(5.05±0.36)h、(5.06±0.7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729.82±179.76)ng·h·mL-1、(554.56±156.55)ng·h·mL-1。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1.60%。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Cmax显著高于进口烯丙孕素口服液,而其它参数t1/2、Tmax、AUC0~t、MRT0~t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在母猪体内具有吸收好、消除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林亚龙等对烯丙孕素在猪肝脏和脂肪中的残留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UPLC-MS/MS成功建立猪肝脏、脂肪中烯丙孕素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发现,停药后第5天,烯丙孕素在猪肝脏组织中的残留低于最大残留限(MRLs=4.0μg/kg);停药后第10天,猪脂肪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量低于定量限(LOQ=1.0μg/kg),结果表明,烯丙孕素在肝脏中消除较快,而在脂肪中消除相对较慢,并得出烯丙孕素的休药期为18天。
王双等也研究也国产烯丙孕素口服液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情况,采用LC-MS/MS法分析,外标法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休药后6h各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量最高,休药后第5天脂肪中烯丙孕素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肌肉、肾中残留量低于定量限,休药第10天所有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休药后相同时间点猪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量规律为肝>肾>脂肪>肌肉,肝脏中烯丙孕素消除缓慢,消除时间最长。
国内目前已有多家单位建立了烯丙孕素在猪组织中的残留的检测方法。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宁波)杨挺等采用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EChERS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spectrometry, QuEChERS-LC-MS/MS)检测猪肝中烯丙孕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猪肉和猪肝中烯丙孕素残留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北京市兽药监察所李建等也建立了测定猪肌肉组织中烯丙孕 素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能满足猪肌肉组织中烯丙孕素残留定性定量分析。
国内目前对烯丙孕素药物代谢研究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获得了大量有用的科研数据。该方法与欧盟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但在研究数据、结论上与国外略微存在差异,一方面是国内外烯丙孕素产品在处方上可能存在差异;另外一方面,国内对烯丙孕素及其兽药产品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免在一些方法上还有不完善之处,未来随着对烯丙孕素研究地日益深入,将为烯丙孕素产品在国内科学准确安全地使用提供支撑。
五、烯丙孕素的临床应用
烯丙孕素口服液产品主要用于后备母猪同期发情,也可用于经产母猪的同期发情,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给药方法
Redmer等研究了合成孕激素烯丙孕素对母猪发情的有效剂量。试验母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5个治疗组,各治疗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12.5、15.0、17.5、20mg/d,对于每头母猪,将每日给药剂量的烯丙孕素拌料至0.45kg日饲料中,连续给药18d。在发情后或在治疗后10d对试验母猪剖腹检查卵巢形态。结果显示,所有母猪在治疗期间均出现发情抑制的现象,停止给药后能够达到同期发情。50头治疗母猪中有48头从停止使用烯丙孕素到表现出发情的平均间隔为4.5d。烯丙孕素治疗组母猪的平均排卵率和对照组母猪相似,未发现因治疗产生的不利作用。该研究中提到的拌到饲料中给药的方法,是早期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在烯丙孕素给药过程中存在活性降低的风险,因此烯丙孕素对光照极其敏感;此外,拌料饲喂可能会出现母猪采食不彻底的问题,不能保证每头母猪准确的给药剂量,也不能完全保证烯丙孕素的药效。
Varley选取60头长白×大白母猪,研究了不同给药剂量烯丙孕素对母猪的同期发情作用。试验将入选母猪随机分到治疗组A(以16mg/d的剂量饲喂烯丙孕素,连续给药18d)、治疗组B(以20mg/d的剂量,连续18d饲喂烯丙孕素)、治疗组C(不给药对照组)。试验A组和B组母猪在最后一次给药后,每日用公猪试情20min,试验C组的动物在分配完后也使用同样的方式试情。结果显示,试验A组和B组动物从停止饲喂烯丙孕素到出现发情的时间间隔分别为7.05±0.44、8.4±0.49d,试验组C动物检测到发情的时间间隔为22.4±4.5d。A、B、C组平均每窝活仔数量分别为9.1±0.62头、11.2±0.75头和9.3±0.65头。研究表明,以20mg/d剂量,连续18d对母猪饲喂烯丙孕素是有效的抑制母猪发情以达到同期发情的方法。这与国内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一致的。
Kraeling等研究烯丙孕素对母猪同期发情的作用以及临床使用剂量。研究对至少有一个发情周期的性成熟后备母猪以5mg/d、10mg/d、20mg/d或40mg/d的剂量在1.8kg或2.3kg的日饲料中添加烯丙孕素。试验过程中每日用公猪检测试验母猪的发情情况,在发情期结束后4~10d或在治疗结束后15~24d未表现出发情的母猪进行剖腹手术检查卵巢情况。烯丙孕素四个给药剂量组的发情反应、发情间隔、囊肿百分数和排卵数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烯丙孕素对达到母猪同期发情和排卵并且不诱导卵泡和/或黄体囊肿的最有效剂量为20mg/d和40mg/d。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20mg/d的给药剂量。
Shimatsu等(2004)研究不同剂量的烯丙孕素口服液对小型品种后备母猪同期发情的影响,他们将后备母猪分为三个烯丙孕素处理组,分别每天饲喂含5mg(低剂量组),10mg(中剂量组),15mg(高剂量组)烯丙孕素的烯丙孕素口服液,以及对照组,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后备母猪发情开始时间延长,烯丙孕素处理结束到发情开始的间隔时间显著性地短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1);且低剂量组烯丙孕素处理结束时,卵巢上残余的卵泡数显著性地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 0.01)。但是烯丙孕素的剂量并不影响每组后备母猪的生育能力。因此,低剂量的烯丙孕素不利于后备母猪同期发情,原因是因为低剂量的烯丙孕素不能够完全抑制卵泡的生长和发育,不能使后备母猪维持相应的生理状态。
Stevenson等研究了采用不同给药周期时烯丙孕素的临床作用。试验选用160头母猪进行了4个试验,在发情初期或接近发情时(发情前1d、发情当天、发情后1d和发情后2d)或间情期(第3天到第21天)对试验母猪以15mg/d的剂量连续14d或18d饲喂烯丙孕素。结果显示,连续14d或18d给予烯丙孕素后母猪的平均发情间隔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4±0.1d和5.3±0.1d,但是相比间情期,在发情期或接近发情期给药母猪的平均发情间隔较长,分别为5.2±0.1d和5.6±0.1d。在任何一个阶段给予烯丙孕素或治疗时间的长短均不影响产仔率,均大于73%。在治疗后发情时进行人工授精,平均孕期长度为116.5d,总胎仔数为10.3头,活胎数量为9.7头和死胎数量为0.6头。研究得出结论,在母猪的任一发情阶段使用烯丙孕素,连续14d或18d饲喂烯丙孕素均能使母猪达到同期发情,并且连续18d给药能够更好地提高同期发情。
因此,实际生产中使用烯丙孕素时,如果给药量不足则会导致母猪卵巢卵泡囊肿,不利于母猪达到同期发情状态,也会影响后续繁殖性能;如果给药量过大,不仅不会增加临床疗效,反而会增加烯丙孕素在母猪体内的残留,从而可能需相应地延长休药期。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给药方法给药,才能保证最终的结果,使母猪群体共同达到同情发情的状态。
(二)实际生产应用情况
法国研究人员将525头性成熟的后备母猪随机地分为对照组(281头)和处理组(244头),处理组每天给予20 mg的烯丙孕素(Regumate),添加于食物中,连续18天。烯丙孕素处理组有96%的母猪在处理后4~7天发情;对照组,97.3%的后备母猪在已正常发情周期间隔时间之后出现发情,在17到25天(变化范围是13~38天)。用含有6×1010个精子的精液进行两次人工授精后,烯丙孕素处理组产仔率和同窝产仔数分别为88.4%和9.6只,对照组产仔率和同窝产仔数分别为80.8%和9.1只。孕激素处理不仅有助于同步排卵,而且提高了生育力和同窝产仔数。
Martinat-Botte等(1995)报道,将227头性成熟的后备母猪分为烯丙孕素处理组(n=103)和对照组(n=124),处理组每头猪每天饲喂20mg烯丙孕素,连续18天。两组母猪于授精后22天和42天,使用B-超探查,检测是否妊娠。研究结果显示,烯丙孕素处理组母猪准确同期发情,从烯丙孕素处理结束到发情间隔时间为5~7天;对照组93%的母猪两次发情间隔时间为17~25天,发情周期未同步。烯丙孕素处理组的母猪的妊娠率为89.3%,对照组为77.4%(P<0.05),烯丙孕素处理组胎儿存活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不显著。
墨西哥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断奶初产母猪用烯丙孕素提高第二胎的性能[21]。用5mL烯丙孕素(20 mg)对1839头初产母猪处理,结果显示烯丙孕素处理的母猪第二胎产仔数显著高于未处理组,非生产天数为39.60±4.72天,显著地低于未处理组的55.60±1.28天。在用烯丙孕素处理后,第一胎母猪从断奶到配种的饲料消耗增加,配种时体况更好。这些改善带来第二胎母猪更好的繁殖性能。同时使用烯丙孕素诱导这些初产母猪同期发情,方便了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非生产天数也能够明显降低养殖成本,为养殖场带来更大利益。
张贤群等(2008)翻译国外的研究报道,文章题目为“利用烯丙孕素使授精未孕母猪重返预定的配种方案”,该研究按下图方案进行试验。
该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母猪在激素处理前卵巢结构各不相同,烯丙孕素的两种口服剂量都能使80%以上的母猪卵巢卵泡生长得到阻止,不过口服16毫克/天的烯丙孕素会提高多囊卵巢变性的发生率。因此,实际生产中使用烯丙孕素含量降低时,可能增加后备母猪卵巢囊肿的风险。
杨光等(2014)为研究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同期发情的影响,将120头后备母猪分成3组,每组40头,后备母猪日龄≥210天。第1组在定位栏饲养,第2组在大栏饲养,第3组日龄较第1、2组大30天以上,也在定位栏饲养。每头后备母猪饲喂烯丙孕素15毫克/天,连续饲喂14天。结果显示,第1、2、3组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分别为60.0%、92.5%、75.0%,发情高峰期是在停喂烯丙孕素后第7~9天。本试验后备母猪的发情时间与多数研究结果相符,但是3组后备母猪发情率都< 95%,可能本试验的后备母猪发情率受到了人工试情、品种等的影响,还有待于下一步的探索,因此,他们认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烯丙孕素诱导备母猪同期发情的效果。
方礼禄等(2014)研究烯丙孕素对乏情母猪同期发情的影响[24],将乏情母猪60头分为两组,每组30头,均在定位栏饲养。第1组为乏情后备母猪,210~270日龄;第2组为超过一个情期没有发情的经产母猪。每头母猪饲喂烯丙孕素15毫克/天,连续饲喂14天。结果显示,第1组、第2组母猪的发情率分别为56.7%、83.3%,发情高峰期分别在停喂烯丙孕素后第6~8天、第5~7天。因此,烯丙孕素处理乏情的后备母猪,也可以使这些后备母猪同期发情,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
(三)实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A 仅用于至少发情过一次的性成熟的母猪。
B 每头动物单独给药,确保每日给药剂量。
C 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母猪慎用。
D 操作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操作后和用餐前应洗手。
E 妊娠和育龄妇女应避免接触本品,如须操作应非常小心。意外接触可能导致月经紊乱或妊娠期延长,所以应尽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如意外渗漏至皮肤,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
F 烯丙孕素产品应严格遮光,密闭保存,以保证药物活性。
综上所述,烯丙孕素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一致性地表明连续多天使用合适剂量的烯丙孕素,能够诱导后备母猪同期发情,并取得很不错的效果。但是当烯丙孕素使用剂量下降时,临床上可能出现,同一批次后备母猪发情间隔时间差异性加大,不能够完全实现同期发情,不利于猪场的批次化管理,并且烯丙孕素含量的降低,增加了后备母猪卵巢发生卵泡囊肿的几率。
烯丙孕素不仅可以使健康的性成熟后备母猪实现同期发情,而且对那些乏情的后备母猪也有很好的疗效。对授精未孕的母猪用烯丙孕素进行处理,可以缩短这些母猪的非生产天数。烯丙孕素对于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均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方便猪场将后备母猪、初产母猪、经产母猪同步化,批次化管理,并改善整个猪群的体况,提高繁殖性能。
六、应用前景
原研厂家的烯丙孕素猪用口服液,商品名Regumate,在英国的第一次上市许可授权日期是1985年11月12日。目前欧盟上市销售的烯丙孕素产品主要有诗华公司的Altresyn,维克公司的Virbagest,英特威公司的Regumate,德国动物保健品公司的Suifertil等。这些烯丙孕素产品主要用于诱导后备母猪同期发情,从而对猪进行批次化管理。
按照欧洲药品局兽药产品委员会2016年8月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烯丙孕素兽药产品已经在欧洲25个国家上市销售,主要用于后备母猪的同期发情。报告认为含有烯丙孕素的兽药产品在现代猪的生产中是必需的,它能够使后备母猪同期发情,是一种促进严格分批分娩的方法,对于农场的管理和卫生以及对动物的健康具有显著的好处。英国在2000年时,大约有10,000,000头猪使用烯丙孕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按照英特威公司公布的数据,其烯丙孕素口服液产品Regumate上市30多年间,销售量已超过2亿份。
默沙东动物保健品公司推荐的后备母猪同期发情方案,对后备母猪用Regumate(烯丙孕素口服液)处理使其卵泡期同步化,然后使用Porceptal(布舍瑞林,GnRH类似物)诱导后备母猪同步化排卵,然后定时输精,即可获得很高的妊娠率。
德国后备母猪性周期同步化技术。后备母猪同经产母猪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性周期不统一,一般采用烯丙孕素进行同步化处理。具体方法:在饲料中添加烯丙孕素饲喂母猪,1次/d,剂量为20mg/(头/d),持续饲喂18天。烯丙孕素可以延展母猪的黄体期,也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德国为实现批次化管理,使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性周期同步化,通常在周二晚上停喂烯丙孕素。在德国,近5年,随着繁殖管理中运用合理的生物技术开展批次化生产,母猪的生产性能有了大幅提高,每头母猪每年生产的活仔数达到了32头,这主要归功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改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生猪生产市场,目前正在推广的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上,一方面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但国外的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方面也存在略微差异,存在不同“派系”之分,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实际养殖生产环境,选择适合各自养殖企业的方法,从而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另外随着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未来可能也会衍生或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而烯丙孕素内服溶液产品在国内正式上市销售也将助力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助力中国养猪产业。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