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又称猪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下为你介绍其病理、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理
猪气喘病的病变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急性病例有明显的肺气肿和肺水肿;慢性和亚急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即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病变部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灰红色或灰黄色、灰白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肉样或胰样,切面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浊、粘稠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黄白色,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急性病例,有明显的肺气病变。
症状
猪气喘病的潜伏期为10-16天,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急性型: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以乳猪、断奶前后仔猪、妊娠母猪多发。病猪突然精神不振,腹式呼吸明显并且次数剧增,有时发生痉挛性阵咳,严重的张口伸舌,发出似拉风箱喘鸣声,呼吸困难,呼吸时腹肋部呈起伏运动,有的沿肋骨弓出现“喘线”,呼吸次数反而减少。体温一般正常,若继发感染,则可升至40℃以上,病程为1-2周,致死率较高。
-慢性型: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病猪主要症状为咳嗽,以清晨喂食前后和剧烈运动时最为明显,重者发生连续的痉挛性咳嗽,症状随饲养条件、卫生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时轻时重。病程达2-3个月,甚至长达半年以上。此类猪最易发生继发感染,是夏季造成猪群死亡的主要诱因。
-隐性型:存在的猪场较多,可由急性或慢性型转成,是危险的传染来源。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是用X线检查或剖杀时,方可发现肺部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灶。
此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表现。如有的猪场猪气喘病发病时,病猪可能出现气喘、咳嗽症状,按常规治疗无效,这种情况可能是猪感染了猪气喘病的同时还感染了其他病原体,如巴氏杆菌、肺炎双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从而造成病情复杂、难以治疗。

预防措施
-加强引种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优化饲养管理: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猪舍干燥,降低氨气刺激和灰尘,因为灰尘中携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
-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不同地区和猪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如每年8-10月,给种猪和后备母猪注射猪气喘病弱毒菌苗一次;仔猪1周龄-2周龄首免,8周龄-11周龄二免。
-药物预防:猪场需配合药物防治,一个疗程一般3到5天。特别是怀孕母猪拌料净化,其所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尽可能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
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如发现病猪可使用卡那霉素或多西环素治疗;也可用硫酸卡那霉素,每公斤体重3万至4万单位,一次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五天;土霉素(每公斤体重)20毫克,一次肌肉注射,每天二次,连续应用,直到痊愈。
-中药治疗:
-寒喘型:寒冬季节发病较多,患猪早晚出圈、吃食或驱赶与运动后长时间出现连续多次低头干咳、气喘,呼吸增数,每分钟50-90次。初期呼吸快而浅,后期变为慢而深;常表现张口喘气,呈腹式呼吸,胸闷憋气如窒,形寒肢冷,口不渴等症状。处方为姜半夏20克、桑白皮35克、甘草25克、麻黄30克、杏仁25克、细辛20克,用水煎汤进行治疗。对绝食病猪,用药汤300-400毫升,慢慢地候温灌服,每天两次,连喂六天。
-热喘型:急喘气粗,喉中痰鸣如吼,并伴有阵阵呛咳声,烦闷不安,面赤口苦,口渴喜饮,出虚汗兼发热,脉滑数。以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为治疗原则。处方为陈皮25克、生石膏20克、甘草20克、杏仁30克、麻黄20克、枇杷叶35克、款冬花15克、桑白皮35克,用水煎汤灌服,每天两次。热喘控制后,再服五天以巩固疗效。
-其他方剂:瓦松250克,蜂蜜100克,桑皮100克,杏仁50克,白矾50克,水煎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连用三天;白糖300克(用温水融化),地龙10条,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连用三天。
病理
猪气喘病的病变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急性病例有明显的肺气肿和肺水肿;慢性和亚急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即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病变部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灰红色或灰黄色、灰白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肉样或胰样,切面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浊、粘稠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黄白色,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急性病例,有明显的肺气病变。
症状
猪气喘病的潜伏期为10-16天,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急性型: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以乳猪、断奶前后仔猪、妊娠母猪多发。病猪突然精神不振,腹式呼吸明显并且次数剧增,有时发生痉挛性阵咳,严重的张口伸舌,发出似拉风箱喘鸣声,呼吸困难,呼吸时腹肋部呈起伏运动,有的沿肋骨弓出现“喘线”,呼吸次数反而减少。体温一般正常,若继发感染,则可升至40℃以上,病程为1-2周,致死率较高。
-慢性型: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病猪主要症状为咳嗽,以清晨喂食前后和剧烈运动时最为明显,重者发生连续的痉挛性咳嗽,症状随饲养条件、卫生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时轻时重。病程达2-3个月,甚至长达半年以上。此类猪最易发生继发感染,是夏季造成猪群死亡的主要诱因。
-隐性型:存在的猪场较多,可由急性或慢性型转成,是危险的传染来源。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是用X线检查或剖杀时,方可发现肺部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灶。
此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表现。如有的猪场猪气喘病发病时,病猪可能出现气喘、咳嗽症状,按常规治疗无效,这种情况可能是猪感染了猪气喘病的同时还感染了其他病原体,如巴氏杆菌、肺炎双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从而造成病情复杂、难以治疗。

预防措施
-加强引种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优化饲养管理: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猪舍干燥,降低氨气刺激和灰尘,因为灰尘中携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
-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不同地区和猪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如每年8-10月,给种猪和后备母猪注射猪气喘病弱毒菌苗一次;仔猪1周龄-2周龄首免,8周龄-11周龄二免。
-药物预防:猪场需配合药物防治,一个疗程一般3到5天。特别是怀孕母猪拌料净化,其所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尽可能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
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如发现病猪可使用卡那霉素或多西环素治疗;也可用硫酸卡那霉素,每公斤体重3万至4万单位,一次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五天;土霉素(每公斤体重)20毫克,一次肌肉注射,每天二次,连续应用,直到痊愈。
-中药治疗:
-寒喘型:寒冬季节发病较多,患猪早晚出圈、吃食或驱赶与运动后长时间出现连续多次低头干咳、气喘,呼吸增数,每分钟50-90次。初期呼吸快而浅,后期变为慢而深;常表现张口喘气,呈腹式呼吸,胸闷憋气如窒,形寒肢冷,口不渴等症状。处方为姜半夏20克、桑白皮35克、甘草25克、麻黄30克、杏仁25克、细辛20克,用水煎汤进行治疗。对绝食病猪,用药汤300-400毫升,慢慢地候温灌服,每天两次,连喂六天。
-热喘型:急喘气粗,喉中痰鸣如吼,并伴有阵阵呛咳声,烦闷不安,面赤口苦,口渴喜饮,出虚汗兼发热,脉滑数。以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为治疗原则。处方为陈皮25克、生石膏20克、甘草20克、杏仁30克、麻黄20克、枇杷叶35克、款冬花15克、桑白皮35克,用水煎汤灌服,每天两次。热喘控制后,再服五天以巩固疗效。
-其他方剂:瓦松250克,蜂蜜100克,桑皮100克,杏仁50克,白矾50克,水煎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连用三天;白糖300克(用温水融化),地龙10条,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连用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