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以咳嗽和气喘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前期症状为干咳,后期因肺脏病变区域增加引起代偿性呼吸而表现为喘气,因感染程度不同部分被感染猪只不表现咳嗽症状。发病率高,在我国根据地区、养殖规模、养殖模式不同感染率在90%-100%不等。死亡率低,在5%以内,平均3%。
近年来该病经常和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等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导致伤亡率激增,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常发且难以净化。
饲料禁抗以来,因饲料中减少了饲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类的抑制,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及检出率增加,尤其季节变换温差较大时,容易成为猪场疾病爆发的导火索,不得不引起广大养殖者的重视。
01猪肺炎支原体的临床感染:
猪肺炎支原体的自然病例仅见于猪,其他动物感染比如鼠、兔、羊、犬等不表现症状。
一般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急性感染的潜伏期10-14天,比较少见。在我国养殖大环境下主要分为慢性和隐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期28天甚至更长时间。隐性感染临床不表现症状,在实际生产中因多种病原感染存在,很难确定潜伏期的时长。
不同年龄的猪对该病原都有易感性,哺乳猪和断奶猪比成年猪的易感性、发病率、死亡率都要高,虽然仔猪易感和易发病,但常见的是6周龄后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成年猪发病较少,症状轻微,本土猪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外来品种也易感,但相对发病症状较轻。
02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过程:
感染初期,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初始感染靶位点是猪呼吸系统纤毛的顶端,然后增殖、破坏使呼吸系统纤毛萎缩断裂,临床很难再生,让黏膜层暴露在空气中。
感染中期,空气中的病原使黏膜层发生类似过敏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咳嗽。
感染后期,因纤毛层被破坏,黏膜层分泌的粘液(携带大量的附着病原)不能排出体外造成部分气管和支气管阻塞,进而导致部分肺脏病变坏死,引起肺脏代偿性呼吸,临床表现为喘气。
03猪肺炎支原体的传播途径:
主要为空气和接触传播,猪肺炎支原体的空气传播距离约为3.2公里。病猪与健康猪接触时,前者通过咳嗽和喘气使病原体随呼吸道分泌物大量的以飞沫形式排出体外,健康猪通过吸入含病原体的飞沫而感染。实验表明,以病猪肺脏组织的悬浮液或野毒支原体培养物通过呼吸道的方法,包括喷雾、滴鼻、和气管注射接种健康猪,均能引起典型病变,而其他途径则很少致病。
04猪肺炎支原体的影响及危害:
1.破坏猪呼吸系统防御机制
猪肺炎支原体野毒通过对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纤毛以及呼吸道表层柱状粘膜上皮细胞的不可逆损害,弱化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净化功能,甚至缺失,使存在空气中的各种病原直达肺部,从而使肺脏成为细菌、病毒库,形成多种病原感染发病的隐患。
2、免疫抑制作用
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对机体的两大免疫系统有影响,包括来源于先天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以及获得性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抑制淋巴系统的免疫应答,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机体造成免疫抑制,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加其他病原感染发病率。
3、严重的经济影响
根据不同猪场感染压力不同,影响饲料转化率5%-13.8%,造成猪生长缓慢5%-15.9%,出栏延迟15-20天,生产周期内每头猪用药成本增加20元。
4、影响非洲猪瘟的防控
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增加了多种病原(85%的病原可通过呼吸系统传播)进入猪体的机会,猪只一般不会立即发病,但在此期间诸多病原会不断消耗猪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资源,而保证猪非特异性免疫资源的健全和提高,对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具有重要作用。
05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控:
1、药物防控:
针对猪支原体肺炎,很多人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用药时须在感染的潜伏期,目标时间不易确定,同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绝大部分针对支原体抗菌活性高的抗生素的有效作用表现为抑菌剂,而不是杀菌剂。咳、喘症状的临时消失,并不等同病理症状的消退及病原学上的痊愈,这也是通过抗生素防治猪支原体肺炎时,病情易出现反复的主要原因。
2、疫苗免疫:
疫苗使用意义存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弱毒活苗(胸腔注射/喷鼻免疫)的使用可以防止野毒感染。
根据感染机理,弱毒活疫苗能够通过早期优势占位,提前将野毒首要感染的靶位点(呼吸道上皮纤毛)完全占位,使野毒失去感染健康猪的机会,且野毒感染和弱毒活苗免疫占位两者很难交替或逆转,弱毒活疫苗免疫保护后,效果持久且稳定。
第二方面是,可以控制猪肺炎支原体野毒的感染率。
在一个猪群体中只有部分被猪肺炎支原体野毒感染时,全群弱毒活疫苗的免疫仍对猪群整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可以尽可能的保护未感染猪只,防止野毒继续传播。同时受母源抗体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仔猪出生后9日龄以内(本土猪5日龄)很难被野毒感染。所以,越早免疫效果越好,建议胸腔免疫时在3-7日龄,喷鼻免疫时在0-7日龄。
总结
猪支原体肺炎的有效防控不单表现在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日增重、缩短出栏时间上,在猪场疫病防控中,它作为“门户病”,影响着猪场总体疫病防控的难度系数,同时在非洲猪瘟、饲料无抗、季节变换、生物安全等因素影响要求下,猪支原体肺炎通过弱毒活疫苗的免疫防控具有高度战略意义。
近年来该病经常和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等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导致伤亡率激增,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常发且难以净化。
饲料禁抗以来,因饲料中减少了饲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类的抑制,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及检出率增加,尤其季节变换温差较大时,容易成为猪场疾病爆发的导火索,不得不引起广大养殖者的重视。
01猪肺炎支原体的临床感染:
猪肺炎支原体的自然病例仅见于猪,其他动物感染比如鼠、兔、羊、犬等不表现症状。
一般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急性感染的潜伏期10-14天,比较少见。在我国养殖大环境下主要分为慢性和隐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期28天甚至更长时间。隐性感染临床不表现症状,在实际生产中因多种病原感染存在,很难确定潜伏期的时长。
不同年龄的猪对该病原都有易感性,哺乳猪和断奶猪比成年猪的易感性、发病率、死亡率都要高,虽然仔猪易感和易发病,但常见的是6周龄后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成年猪发病较少,症状轻微,本土猪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外来品种也易感,但相对发病症状较轻。
02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过程:
感染初期,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初始感染靶位点是猪呼吸系统纤毛的顶端,然后增殖、破坏使呼吸系统纤毛萎缩断裂,临床很难再生,让黏膜层暴露在空气中。
感染中期,空气中的病原使黏膜层发生类似过敏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咳嗽。
感染后期,因纤毛层被破坏,黏膜层分泌的粘液(携带大量的附着病原)不能排出体外造成部分气管和支气管阻塞,进而导致部分肺脏病变坏死,引起肺脏代偿性呼吸,临床表现为喘气。
03猪肺炎支原体的传播途径:
主要为空气和接触传播,猪肺炎支原体的空气传播距离约为3.2公里。病猪与健康猪接触时,前者通过咳嗽和喘气使病原体随呼吸道分泌物大量的以飞沫形式排出体外,健康猪通过吸入含病原体的飞沫而感染。实验表明,以病猪肺脏组织的悬浮液或野毒支原体培养物通过呼吸道的方法,包括喷雾、滴鼻、和气管注射接种健康猪,均能引起典型病变,而其他途径则很少致病。
04猪肺炎支原体的影响及危害:
1.破坏猪呼吸系统防御机制
猪肺炎支原体野毒通过对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纤毛以及呼吸道表层柱状粘膜上皮细胞的不可逆损害,弱化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净化功能,甚至缺失,使存在空气中的各种病原直达肺部,从而使肺脏成为细菌、病毒库,形成多种病原感染发病的隐患。
2、免疫抑制作用
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对机体的两大免疫系统有影响,包括来源于先天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以及获得性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抑制淋巴系统的免疫应答,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机体造成免疫抑制,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加其他病原感染发病率。
3、严重的经济影响
根据不同猪场感染压力不同,影响饲料转化率5%-13.8%,造成猪生长缓慢5%-15.9%,出栏延迟15-20天,生产周期内每头猪用药成本增加20元。
4、影响非洲猪瘟的防控
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增加了多种病原(85%的病原可通过呼吸系统传播)进入猪体的机会,猪只一般不会立即发病,但在此期间诸多病原会不断消耗猪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资源,而保证猪非特异性免疫资源的健全和提高,对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具有重要作用。
05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控:
1、药物防控:
针对猪支原体肺炎,很多人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用药时须在感染的潜伏期,目标时间不易确定,同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绝大部分针对支原体抗菌活性高的抗生素的有效作用表现为抑菌剂,而不是杀菌剂。咳、喘症状的临时消失,并不等同病理症状的消退及病原学上的痊愈,这也是通过抗生素防治猪支原体肺炎时,病情易出现反复的主要原因。
2、疫苗免疫:
疫苗使用意义存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弱毒活苗(胸腔注射/喷鼻免疫)的使用可以防止野毒感染。
根据感染机理,弱毒活疫苗能够通过早期优势占位,提前将野毒首要感染的靶位点(呼吸道上皮纤毛)完全占位,使野毒失去感染健康猪的机会,且野毒感染和弱毒活苗免疫占位两者很难交替或逆转,弱毒活疫苗免疫保护后,效果持久且稳定。
第二方面是,可以控制猪肺炎支原体野毒的感染率。
在一个猪群体中只有部分被猪肺炎支原体野毒感染时,全群弱毒活疫苗的免疫仍对猪群整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可以尽可能的保护未感染猪只,防止野毒继续传播。同时受母源抗体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仔猪出生后9日龄以内(本土猪5日龄)很难被野毒感染。所以,越早免疫效果越好,建议胸腔免疫时在3-7日龄,喷鼻免疫时在0-7日龄。
总结
猪支原体肺炎的有效防控不单表现在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日增重、缩短出栏时间上,在猪场疫病防控中,它作为“门户病”,影响着猪场总体疫病防控的难度系数,同时在非洲猪瘟、饲料无抗、季节变换、生物安全等因素影响要求下,猪支原体肺炎通过弱毒活疫苗的免疫防控具有高度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