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回肠炎(Ileitis)又称增生性肠病(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E),1931年由Schwarte等第一次报道,当时主要描述了感染猪的临床表现,即腹泻、体重减轻、甚至死亡。1970年代,英国学者Lawson发现,在感染猪的肠黏膜细胞内存在着细菌,但直到1993年,才将猪回肠炎的致病菌,即专性胞内寄生的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鉴定出来。
胞内劳森菌主要感染猪肠道(回肠、空肠、结肠),导致肠道隐窝上皮细胞增生,引起肠道黏膜增厚,破坏肠道上皮细胞的营养吸收功能,引起猪群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降低猪群生长速度。
当前,猪回肠炎是世界范围常见且重要的肠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约有96%的猪场感染此病,有30%的断奶-育肥猪表现出严重程度不同、持续时间不一的回肠炎感染。在欧洲,美国和大洋洲,胞内劳森菌感染是现代化猪场最关注的五个健康问题之一。
01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猪回肠炎主要分为3种类型: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其中,急性型感染又称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roliferative hemorrhagic enteropathy,PHE),通常发生在4-12月龄的育肥猪。初期往往出现黑色柏油状粪便,逐渐变稀。有些猪只在不出现粪便异常的情况下,就出现皮肤苍白,甚至死亡。50%发生急性感染的猪群都会出现死亡案例。
慢性型回肠炎也叫猪肠腺瘤病(Porcine intestinal adenomatosis,PIA),通常发生于6-20周龄猪只,临床症状较轻,发病猪只排泄不成形松软粪便、水泥样或灰绿色稀粪、采食下降、消瘦、被毛粗乱、猪群后期均匀度下降。
亚临床感染的猪表现为粪便正常,增重减少,显微镜下可见轻微黏膜增生性病变。
胞内劳森菌主要感染猪肠道(回肠、空肠、结肠),导致肠道隐窝上皮细胞增生,引起肠道黏膜增厚,破坏肠道上皮细胞的营养吸收功能,引起猪群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降低猪群生长速度。
当前,猪回肠炎是世界范围常见且重要的肠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约有96%的猪场感染此病,有30%的断奶-育肥猪表现出严重程度不同、持续时间不一的回肠炎感染。在欧洲,美国和大洋洲,胞内劳森菌感染是现代化猪场最关注的五个健康问题之一。
01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猪回肠炎主要分为3种类型: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其中,急性型感染又称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roliferative hemorrhagic enteropathy,PHE),通常发生在4-12月龄的育肥猪。初期往往出现黑色柏油状粪便,逐渐变稀。有些猪只在不出现粪便异常的情况下,就出现皮肤苍白,甚至死亡。50%发生急性感染的猪群都会出现死亡案例。
慢性型回肠炎也叫猪肠腺瘤病(Porcine intestinal adenomatosis,PIA),通常发生于6-20周龄猪只,临床症状较轻,发病猪只排泄不成形松软粪便、水泥样或灰绿色稀粪、采食下降、消瘦、被毛粗乱、猪群后期均匀度下降。
亚临床感染的猪表现为粪便正常,增重减少,显微镜下可见轻微黏膜增生性病变。
图1.胞内劳森菌感染的回肠、棒状菌体和单极鞭毛
图2.猪回肠炎大体病变(猪病学):a)正常小肠。b)典型的慢性猪肠道腺瘤病。c)慢性肠道腺瘤病因细菌感染加重导致坏死性肠炎。d)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和肠腔中纤维病变。
图2.猪回肠炎大体病变(猪病学):a)正常小肠。b)典型的慢性猪肠道腺瘤病。c)慢性肠道腺瘤病因细菌感染加重导致坏死性肠炎。d)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和肠腔中纤维病变。
图3.猪急性型回肠炎临床症状(4月龄以上育肥猪或后备母猪、皮肤苍白、黑红色血便)
图4.猪慢性型回肠炎(肖海军)
图4.猪慢性型回肠炎(肖海军)
图5.猪回肠炎亚临床感染(生长不均匀、增重减少)
02流行病学
在中国,1999年回肠炎首次被报道,之后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及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猪场,普遍存在回肠炎感染问题[3]。
曲向阳等[4]在2012年调查了华东地区21个规模化猪场,结果发现,21个猪场全都存在回肠炎感染,并且感染率随日龄增加而升高,4周龄仔猪即存在感染,感染率为9.1%,8周龄(41.5%)~10周龄(67.9%)为感染初期,12周龄(94.3%)~14周龄(87.9%)为感染高峰。
表1.中国部分地区猪场回肠炎检测数据
王建伟等[5]在2021年对某集团化养猪企业下属3个分公司(基础母猪群规模分别为10000头、15000头、15000头,均为两点式猪场,位于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的回肠炎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三个公司的回肠炎抗体阳性率在32.95%~38.58%之间。就猪只类别而言,保育、育肥猪阳性率较低,分别为32.47%和27.43%,而种公猪、怀孕母猪、哺乳仔猪以及后备母猪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1.64%、81.90%、74.14%以及74%。
表2.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回肠炎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
梅小伟等[6]在2020年调查了海南地区14家猪场的回肠炎感染情况,结果发现,348份粪便样本中,阳性率为38.22%,参检猪场的阳性率为100%。不同猪场的回肠炎阳性率差异甚大,在10%~73.33%之间。
03经济损失
猪只感染回肠炎后,包括腹泻在内的临床症状一般会持续1-3周,期间饲料转换效率降低约50%[7],但慢性型回肠炎会持续影响猪在感染后10周内的生长表现。与健康猪相比,受回肠炎影响的猪平均日增重下降约17%至84%,由此带来的不均匀会直接导致出栏天数增加或背膘增加,给生产者造成经济损失[8]。
回肠炎所带来的损失还包括对栏位周转、繁殖问题、猪只死亡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当然也包括相关动保成本(使用疫苗或抗生素进行干预)。
虽然,国内猪场普遍存在回肠炎感染的情况,但对猪回肠炎引起的经济损失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其他国家进行的经济学分析,或许可供参考。
在澳大利亚[9],有研究人员通过建模评估了回肠炎相关的经济损失(相关数据见表3),结果发现,与未感染的群体相比,回肠炎亚临床感染的猪群净收入减少了8.33澳元/头,而出现临床感染的猪群,净收入减少了13.00澳元/头。控制回肠炎的成本为2.70澳元/头。另外一项研究也表明,临床回肠炎成本在7-13澳元/头之间。
表3.对照组、亚临床感染组和临床感染组猪群的模拟数据
亚临床感染对猪群的经济影响很难估计,因为许多养猪生产者并不知道亚临床感染的存在。
加拿大研究人员[10]在一组亚临床感染的生长猪中进行了为期3周的观察实验,结果发现,猪群采食量显著下降,在感染高峰后的3周内,感染猪的体重增长比感染早期更快,但肌肉沉积明显减少。在没有实施控制策略的情况下,对这些生产损失进行估算显示,在80%的猪受到亚临床影响的猪群中,每头猪的收入减少8.33美元。
无论如何,回肠炎感染对猪场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是确定无疑的。但具体经济损失因猪场管理模式、规模、生物安全条件等因素不同而差异巨大。目前,已经研发出对猪回肠炎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结合猪群发病日龄及疾病进程制定相宜的防控方案,可以很快控制猪群的发病情况,及时止损。
02流行病学
在中国,1999年回肠炎首次被报道,之后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及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猪场,普遍存在回肠炎感染问题[3]。
曲向阳等[4]在2012年调查了华东地区21个规模化猪场,结果发现,21个猪场全都存在回肠炎感染,并且感染率随日龄增加而升高,4周龄仔猪即存在感染,感染率为9.1%,8周龄(41.5%)~10周龄(67.9%)为感染初期,12周龄(94.3%)~14周龄(87.9%)为感染高峰。
表1.中国部分地区猪场回肠炎检测数据
王建伟等[5]在2021年对某集团化养猪企业下属3个分公司(基础母猪群规模分别为10000头、15000头、15000头,均为两点式猪场,位于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的回肠炎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三个公司的回肠炎抗体阳性率在32.95%~38.58%之间。就猪只类别而言,保育、育肥猪阳性率较低,分别为32.47%和27.43%,而种公猪、怀孕母猪、哺乳仔猪以及后备母猪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1.64%、81.90%、74.14%以及74%。
表2.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回肠炎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
梅小伟等[6]在2020年调查了海南地区14家猪场的回肠炎感染情况,结果发现,348份粪便样本中,阳性率为38.22%,参检猪场的阳性率为100%。不同猪场的回肠炎阳性率差异甚大,在10%~73.33%之间。
03经济损失
猪只感染回肠炎后,包括腹泻在内的临床症状一般会持续1-3周,期间饲料转换效率降低约50%[7],但慢性型回肠炎会持续影响猪在感染后10周内的生长表现。与健康猪相比,受回肠炎影响的猪平均日增重下降约17%至84%,由此带来的不均匀会直接导致出栏天数增加或背膘增加,给生产者造成经济损失[8]。
回肠炎所带来的损失还包括对栏位周转、繁殖问题、猪只死亡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当然也包括相关动保成本(使用疫苗或抗生素进行干预)。
虽然,国内猪场普遍存在回肠炎感染的情况,但对猪回肠炎引起的经济损失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其他国家进行的经济学分析,或许可供参考。
在澳大利亚[9],有研究人员通过建模评估了回肠炎相关的经济损失(相关数据见表3),结果发现,与未感染的群体相比,回肠炎亚临床感染的猪群净收入减少了8.33澳元/头,而出现临床感染的猪群,净收入减少了13.00澳元/头。控制回肠炎的成本为2.70澳元/头。另外一项研究也表明,临床回肠炎成本在7-13澳元/头之间。
表3.对照组、亚临床感染组和临床感染组猪群的模拟数据
亚临床感染对猪群的经济影响很难估计,因为许多养猪生产者并不知道亚临床感染的存在。
加拿大研究人员[10]在一组亚临床感染的生长猪中进行了为期3周的观察实验,结果发现,猪群采食量显著下降,在感染高峰后的3周内,感染猪的体重增长比感染早期更快,但肌肉沉积明显减少。在没有实施控制策略的情况下,对这些生产损失进行估算显示,在80%的猪受到亚临床影响的猪群中,每头猪的收入减少8.33美元。
无论如何,回肠炎感染对猪场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是确定无疑的。但具体经济损失因猪场管理模式、规模、生物安全条件等因素不同而差异巨大。目前,已经研发出对猪回肠炎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结合猪群发病日龄及疾病进程制定相宜的防控方案,可以很快控制猪群的发病情况,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