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李曼猪业领袖峰会”于2020年10月14上午在山城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会上,邀请了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徐春玉、新希望六和副总裁吉崇星、大北农副总裁/大佑吉养猪研究院院长宋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京鹏环宇畜牧董事长高继伟、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迪恩、DSP咨询有限公司史蒂夫·波尔曼、美国派普斯通兽医服务公司董事长高登·斯邦克等行业领袖和专家,针对新形势下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和未来进行探讨、交流,我们分专题将专家的观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专题一:非瘟下的合同生产
以下是参加本话题讨论的嘉宾的一些观点: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徐春玉:
新希望六和副总裁吉崇星:
京鹏环宇畜牧董事长高继伟:
DSP咨询有限公司史蒂夫·波尔曼:
生猪合同生产模式有优缺点。合同生产在经济上增加收入,发展迅速,同时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找到自己饲养牲畜的农户作为合作对象,合同生产能提升公共关系,但是管理方式上有不同,历史上来看,可能增加成本,公司的资产可能增加。
美国派普斯通兽医服务公司董事长高登·斯邦克:
明尼苏达大学教授 约翰·迪恩
约翰·迪恩介绍说,他是在养猪场长大的,他的家庭也是以合同生产的,猪只和饲料是承包商提供的。他们提供劳动力,猪场设施,包括相关的粪肥。但是很难承担经济风险的,设计合同需要确定谁负责承担风险,猪场提供劳动力和管理,不应当是购买猪只的风险,特别是在非洲猪瘟下谁承担风险,让出栏猪只价值更大最大化。农户要严格遵守合同的设计和预期,而不是提供创新的养猪方法,这是一种挑战,这些要素能够应该挑战,包括应对非洲猪瘟。
专题二:养猪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人才需求
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养猪业发展的直接动力,现代化养猪的规模化和高效更是离不开科学技术。在应对非洲猪瘟和养猪业重大疫病的过程中,科技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研和技术的积累和沉淀。如何从快速扩张到精耕细作,从做大到做强,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才是硬道理。企业应该加大投入,开展针对各生产环节,以解决生产问题为导向的生产研究。养猪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也亟需系统的养猪技能培训来实现。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也为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养猪提供了发展空间。科学研究为养猪技术升级,新技术为传统行业赋能,专业、系统的培训为养猪业提供人才储备。
大北农副总裁/大佑吉养猪研究院院长宋维平:
受非洲猪瘟强刺激,养猪变革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式养猪模式成为鲜亮的中国特色,高质量的养猪人才紧缺;未来智能化猪场长场长应是一位出色的数据管理大师。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
国内养猪业养殖规模大而生产效益低,对比国际水平最大的差距在于病害管理,猪场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管理造成的;目前,人才需求是养猪行业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我们缺乏把事情做对、做好的人才;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为行业定制化培养和输送高端专业人才;如何让数据反哺行业发展是未来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徐春玉:
新的技术如自动化或智能化究竟能不能在猪场应用以及在猪场中要怎么用,应该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判断新技术能够带来多少价值;二是新技术要能够创造价值。
DSP咨询有限公司 史蒂夫·波尔曼:
对于养猪人才,企业要增强领导力,与员工们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加强对人才的激励措施,从而更好地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
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迪恩:
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及培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要对养猪感兴趣,除此外,在养猪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思考、理解和讨论。
专题三:行业调控的设计和规划
以下是参加本话题讨论的嘉宾的一些观点:
新希望六和副总裁吉崇星:
在农业农村部会议上,组织中国前20家养猪企业交流了目前运营的场、在建的场以及将来产能,目前能够出栏的计划生猪量一共有4亿头,介于一些其他因素限制,最终实际出栏量能达到2.8亿头。目前看来,各公司扩建的势头没有消减的趋势。非瘟常态化发展背景下,养猪业调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政府会加大包括政策调控、土地调控和金融调控,且朝着控制和减少规模的方向演进;第二,从企业层面讲,会依据各自的战略判断、未来的市场机会中所缺的资源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考虑和调控发展规划;第三,企业之间可以协同,企业可以通过闭门会议、行业会议,共同探讨布局、发展思路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很多问题可以协同解决或达成共识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
由于我国之前是从短缺经济走过来的,受之前计划经济影响,我们总是擅于调节如何去生产,非常不善于调节生产过剩以后怎么办。目前,规模化养殖场占比53%,出栏量500头以下的占比47%,因而需要更多的政策来维护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大北农副总裁/大佑吉养猪研究院院长宋维平:
非洲猪瘟过后我们当痛定思痛,从大企业角度,我们应将生猪产业运行同消费需求找到均衡点,而不是让更多的超级猪周期多次出现。
DSP咨询有限公司 史蒂夫·波尔曼
关于如何有科学可信的数据用于决策, 史蒂夫说,“有用的行业数据主要有两种来源, 一是花钱买, 二是参与项目。行业标杆数据很有价值,尤其是我们与行业其他同行作比较时, 比如行业前25% 的成绩。”
美国派普斯通兽医服务公司董事长 高登·斯邦克:
首先,我们要给客户呈现我们的数据的价值,并帮农场理解这些经过专业分析的数据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度量和做出决策。让他们了解数据的价值。这些数据只有在充分建立相互信任后才能分享。
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迪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