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寄生虫病 > 正文

夏季猪场常见猪病之附红细胞体

来源: 猪业畅谈 2024-05-29 14:18:13| 查看: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原核单细胞原虫,属于寄生虫(也认为是立克次体),是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的原虫。

  本病的临床特征为高热、贫血和黄疸。




  病原

  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吉姆萨染色法,400×)

  附红细胞体属于原核生物,也有说是属立克次体的。直径在0.8~2.5μm,通常呈环形,还可呈杆状、球状、哑铃状、S形、卵圆形或逗点状。无细胞壁,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器,无鞭毛。镜检时常单独或呈链状或鳞片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还有一部分可游离于血浆中,但不在猪的血液外组织繁殖。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大部分围成一个圆,呈链状排列。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常用的消毒剂均能杀死病原,如0.5%的苯酚(石碳酸)于37℃3h就可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附红体宿主有鼠类、绵羊、山羊、牛、猪、狗、猫、鸟类和人等。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接触性传播、血源性传播、垂直传播(母猪经子宫、胎盘感染胎猪)及媒介昆虫传播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生于夏、秋和雨水较多的季节,以及气候易变的冬、春季节。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6~10d,长者可达数月。猪附红细胞体病往往因个体状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很大。

  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

  (1)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食欲废绝,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明显)。本型的猪常于出现症状后1~2d死亡。

  ①小猪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黄疸、发热、精神沉郁,即使恢复了也会变成僵猪。②母猪在病初便秘或便秘和下痢交替,后期下痢。呼吸困难,有时咳嗽。可视黏膜早期充血,后期可表现苍白。尿液呈茶色。皮肤和黏膜黄疸。也有的猪乳房和阴唇水肿,产后奶水量少,缺乏母性行为,一般产后3d自愈。本病最为典型的症状是出现“红皮猪”,有血液渗出,皮肤红紫色,指压不褪色。

  (2)亚急性和慢性型亚急性和慢性型的猪病程长,由于猪只的年龄不同,症状也有一定的差异。有些病小猪痊愈或治愈后表现贫血,生长受阻(成为僵猪),并终生带菌。本病死亡率一般为20%~30%。

  ①哺乳仔猪:以5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症状明显。新生仔猪出现身体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黏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大部分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②育肥猪:a.亚急性型的育肥猪。病猪体温升高,可达39.5~42℃。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颤抖转圈,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部分病畜可见耳郭、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流涎,眼结膜发炎。病程3~7d,或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

  b.慢性型的育肥猪。患猪体温在39.5℃左右,主要表现贫血、全身皮肤苍白。后期皮肤上出现出血点,皮肤呈现紫红色,有大量的结节。患猪的尿液呈黄色。大便干燥,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③母猪:慢性感染的母猪呈现衰弱,黏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果有其他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病死猪皮肤及黏膜苍白,全身的肌肉色泽变淡,皮下脂肪有不同程度的黄染。

  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有液体渗出。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肝脏肿大变性,呈棕黄色,质脆,有出血点,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

  胆囊膨胀肿大、内部充满浓稠墨绿色胆汁,呈明胶样。肾肿大、混浊,贫血严重,黄染,有微细出血点或黄色斑点。

  脾脏肿大,质地柔软,有出血点,结节,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灰白(黄)色丘疹样坏死结节。肺淤血、水肿,也有黄染病变。

  心肌苍白松软,色熟肉样,质地脆弱,心外膜脂肪和冠状沟脂肪出血、黄染,心包积液,心包内有较多淡红色液体。

  胃浆膜、肠系膜、心包膜、胸肋膜等处,都有不同程度的黄染病变。

  治疗

  (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防止吸血昆虫叮咬,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只,切断传染源。在进行防疫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购入的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2)治疗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虽然有许多种,但明显有特效的较少,每种药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都不好,因此对于无治疗价值的猪要坚决予以淘汰。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因此对其治疗必须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才有较好的疗效。

  几种常用的治疗药物:

  ①血虫净(三氮脒、贝尼尔):每千克体重用3~5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的溶液,本品应现用现配,分点深部肌内注射,每天一次,最多连用3d。

  ②咪唑苯脲:每千克体重用1~3mg,每天一次,连用2~3d。③抗生素治疗:可选用土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10mg)或金霉素(每千克体重15mg)分两次肌注或静注,连用7~14d。也可用土霉素600~800g/t拌料预防。

  ④新砷凡纳明(914):按每千克体重10~15mg,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配成5%~10%的注射液静脉注射。在溶解过程中禁止强力震荡,注射速度宜缓慢,切忌漏出血管外,2~24h内病原体可从血液中消失,一般3d后症状可消除。但本药品的副作用较大,目前较少应用。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